小學語文課文教案合集7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我們的民族小學》第一課時教案。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教學準備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鍛煉學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自學生字詞,試讀課文。
3.指導書寫生字新詞。
教學流程一、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
1.師談話導入。輕聲播放音樂《愛我中華》,
師: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畫風》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本課要求認識七個生字,會寫十二個生字。通過學文朗讀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留心觀察,遇事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針對本課教學目標和我班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策略和教法。
一、以讀為本,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二、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三、作業設計體現活動性、開放性、體驗性、創造性。
本著以上宗旨我設計本課第一課時教學環節如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我們來猜個謎語: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能讓樹跳舞,能使土飛揚。(打一自然現象)。學生回答后,師評價: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了,
就是[風][出示一幅學生畫]請大家看畫面:圓圓的荷葉、美麗的荷花,兩個小青蛙正在打電話,畫面充滿了童真童趣,真是太美了!這時一陣風吹來,池塘里的景物就會動起來,想不想把它畫下來?下來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畫風。板書[畫風]
可是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今天我們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探討。請大家把書打開,翻到六十六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聽課文錄音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
2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詞。
3出示生字詞、多音字 ,學生認讀、交流識字方法。
三、學習課文。
1、這么一會兒功夫你們就學會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給你們。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A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B你喜歡文中的哪個小朋友?為什么?學生讀后匯報
[喜歡宋濤,因為他愛思考 愛提問;喜歡陳丹,因為她善于向別人學習;喜歡趙小藝,因為她愛動腦筋,第一個畫出了風。]師提問:“從文中哪里能看出趙小藝愛動腦筋?”學生在文中找、讀抓住:“眨眨眼睛”“想了想”去體會。師追問:“經過思考趙小藝畫出風了嗎?”學生匯報,師板書[飄動的旗子]師追問:“旗子為什么會飄動?”學生匯報,師說:“原來風就在飄動的旗子上。”
師接著問:“看到趙小藝的畫,宋濤是怎么說的?”學生匯報,師指導朗讀宋濤說的話。師繼續問:“受到趙小藝的啟發宋濤是怎樣畫風的?”學生匯報,師板書[斜斜的雨絲]
師接著問:“看到趙小藝畫的風陳丹是怎么說的?”學生匯報,師追問:“之前陳丹是怎么說的?”學生匯報,師引導學生體會陳丹善于向別人學習,知錯就改的好品質。師繼續問:“陳丹是怎樣畫風的?”學生匯報,師板書[彎彎的小樹]這時趙小藝又想出了一種畫風的方法,她是怎樣畫的?學生匯報,師引導學生體會趙小藝善于動腦的好習慣,相機板書[轉動的風車]
2、師引導啟發學生學習文中小朋友的好習慣。師說;“文中的小朋友都畫出了風,解決了畫風的難題。其實在生活中 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難題,當遇到難題時你是怎么做的?”
學生匯報,師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學習文中小朋友的好習慣,并板書[勤于動腦 善于創新]
3、指導朗讀。范讀、分角色朗讀。
4、實踐活動:學生動手、動腦、畫風。
四、布置作業:一陣香味飄來,香味怎么畫?
這節課,我根據二年級學生邏輯思維差,但天生愛畫、愛說的特點,對課文的感知主要通過朗讀理解。通過實踐,我覺得我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陶冶了情操。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一、深入理解教材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參上的提示是遠遠不夠的,要自己去讀去悟才行。《小喜鵲的兩個家》這課加上試講一共講了三遍,感覺每一次講完以后,都對課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講越覺得課文有的可講。
小喜鵲的兩個家這課文是根據發生在北京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通過小喜鵲的兩個家,說明了人們對小鳥的關愛,表現了人與鳥的友好相處。課文人和喜鵲兩條線展開,感人而有趣。重、難點是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人類對小鳥的關愛及小鳥對人的友好。
根據課文內容、重難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篇。
1、了解小喜鵲有兩個家的原因,體會到人類對小鳥的關愛及小鳥對人的友好。
2、通過句子比較,體會課文原句的具體、生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小喜鵲的兩個家展開教學,重點體會郭奶奶一家對小喜鵲的關懷備至和小喜鵲對郭奶奶一家的親密,也就是重點學習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則以讀代講。
第一次試講,感覺學生提問環節的設計進行并不順當。雖然抓住了3、5兩個自然段重點學習,但缺少了2、4自然段的鋪墊,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夠深入。于是對教案進行修改,去掉了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問的環節,只保留對課題提問,并抓住小喜鵲有哪兩個家?為什么會有兩個家?這兩個問題來學習課文。加強了對2、4 自然段的品讀。如:在學習第4自然段時提問:大喜鵲為什么會在原來的那棵大樹上造新家?樹梢上傳來它們歡快的叫聲。它們的心情怎么樣?應怎么讀呢?
第二次試講,感覺過程比較順暢。同學們回答問題比較到位,情感體驗也有一定的深度。而我經過試講對這課文也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似乎覺得每一句話都值得重點品一品,都是意味深長的。最后,還是決定抓住重點來學習。
在我班講的時候,感覺較好地實現了我對這一課的設想,同學們回答問題也是比較準確、到位。有了一定層次的情感體驗。但當馬老師說課時,我感覺到馬老師對這一課的理解有更深的層次。喜鵲對人的報恩,是我沒有體會到的。我想到的是喜鵲對人的親密。雖意思接近,但不夠深入。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還要把握學生,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也就要把握學情。在最后回答為什么一到晚上小喜鵲就會回郭奶奶家過夜時學生有的答道篇:因為小喜鵲想要去陪伴郭奶奶。有的說:因為小喜鵲已把自己當成了郭奶奶的女兒。學生真正是以一顆童心,將小喜鵲當成人來看待,給它賦予了人的情感。而我卻并沒有。這一點是我應該向學生學習的。如果我事先對教材的把握再深入一些,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適時點撥,相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會達到更高的層次。
二、落實訓練點
語文課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人文性體現在學生在課上的情感體現。工具性則體現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我感覺在這一課我的語言訓練點的'設計還是比較好的,但在實施上有一定的欠缺。對于馬老師講的迂回方法和訓練的展開要體現層次,感觸頗深。如:在體會關懷備至一詞時,我設計的是讓學生先說說關懷備至的意思,再說說關懷備至體現在哪兒,都是怎么做的。其實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關懷備至體現在哪兒,都是怎么做的,再體會關懷備至的意思。這樣從具體到抽象,就給了學生一個臺階,理解起來也就容易了。再如:在口語交際這個環節,學生發揮不是太好。可以讓學生聯系到自己想一想:爸爸、媽媽上班去,下班回來的時候,自己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再來進行口語交際,結果也許會好一些。
三、關于課時安排
我講的是第二課時,其中一個環節,對課題提問。馬老師認為不太合適,沒有抓住學生的心理需要。細品起來感覺很有道理。我也得到了一個啟示。我們通常會把學習生字放到第一課時,講讀課文放到第二課時。這樣一來到講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對于課文的興趣就減弱了許多,也就會有個別學生有在學習課文時往后翻看后面的課文的現象。其實,在一、二年級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不少生字和認讀字。那么對于一些生字較少、文從字順的課文,就完全可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先講讀課文再處理生字。
通過這一課,收獲很多。今后,還要更加努力、深入地理解把握教材。在落實各個訓練點的時候,還要更好地給學生搭好階梯,要有層次。還要注重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鋪墊。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課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板書:19.落花生)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分并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
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開辟:開拓發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獲:取得成熟的農作物。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于喜愛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落花生是本文議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為題。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過收獲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將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學生不會有什么分歧;對第二段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有些學生會將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據是這一大段是講一家人過收獲節。對學生的這種分段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著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么?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么?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獲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獲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獲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獲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里。)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里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鉆進土里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么?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贊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后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獲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獲節上的收獲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第一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第二個.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第三.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勾畫好詞佳句,旁批寫感受。收集寫“雨”的優美詞語,語段或寫“雨”的詩文。2.課件:課文插圖,賞讀的語段,拓展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1.啟發談話: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朗讀“導讀”。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后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提醒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課件)
水淋淋(lín)啼囀(zhuàn)傾吐(tù)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組競賽朗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吃過什么水果?學生說自己吃過的水果。龍眼和山里紅也是兩種水果,誰能介紹一下這兩種水果的樣子。學生介紹搜集的資料和圖片,認識龍眼和山里紅。
2、這兩種水果之間還發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好,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板書課題:說話算數,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利用生字條,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3、不組合作學習生字。
4、老師用詞語卡片,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5、老師檢查生字。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準字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體驗感情。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感受,可以邊讀邊畫出來。
2、學生匯報畫出來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
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引導,如:。
(1)指導學生抓住“微微泛紅”“忸怩不安”“低聲說”“我說話不算數”來體會圓圓心情的變化,通過朗讀來表現她的后悔,為自己的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來她堅定的態度。
(2)抓住重點句子:“我不好,我說話不算數”“圓圓羞愧極了,臉蛋真像山里紅一樣紅了”“兩個好朋友用小手指拉了鉤”“我說話也要算數的”讓學生體會圓圓真的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嗎?想象一下圓圓當時會怎么想?
通過讀課文可以發現,圓圓把說話算數還是不算數看得極為重要,可見圓圓還是一個好孩子。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10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紅熟了,圓圓給表哥寄山里紅時,她會在給表哥的信里寫些什么?
2、學習了這篇課文同,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今后你會怎么做?
小結:圓圓的表哥能說到做到,是個講信用的好孩子。圓圓把說話算數還是不算數看得極為重要,從這里說明圓圓也是一個好孩子。老師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定會是一個講信用,說話算數的人。
五、作業。
1、課下把課文編成課本劇。
2、你以前有沒有做過這樣說話不算數的事?能把它寫在日記里嗎?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第二、三段,推敲重點詞句。
2、 感受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
教學準備:錄像 小火車 居庸關、八達嶺開鑿隧道的示意圖 畫像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出示畫像)昨天,我這個導游向大家介紹了大屏幕上的這個人,
游客們還認識嗎?(詹天佑)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詹天佑是怎樣
一個人?(板書:杰出 愛國)
2、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一生建了很多橋,修了不少鐵路,其中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這是一條具有特殊意義的鐵路。昨天很多游客問我,詹天佑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接受修筑鐵路的任務的?現在哪位游客還記得?
(板書:阻撓、要挾、嘲笑)
(板書:毅然接受)
二、學習第三段
1、 清朝末年,面對著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嘲笑,面對著祖國母親受侵略被壓迫的處境,面對著科技落后、人才缺乏的現狀,面對著高山深澗、懸崖峭壁這種險要的自然環境,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大家都非常佩服他。今天,我繼續擔任你們的導游,現在你們正乘坐在由北京開往張家口的列車上。詹天佑主持修筑這條鐵路,大家肯定還有很多疑問,趁此機會請大家提出來。(游客們提問)(隨機板書問題)
2、 提了那么多問題,幸好你們手里都有一本書,書中有一篇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文章,我們還是從書中去尋找答案吧!請大家自由朗讀第三段,想想課文主要通過哪幾個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鐵路過程中的杰出才能和愛國之情的?
(板書: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3、 細讀“勘測線路”部分。
(1)、請大家細讀“勘測線路”部分,文章哪一處你最感動,你想對詹天佑說些什么?(把自己的體會用簡明的點評寫在書上)(和旁邊的游客交流)
游客們閱讀得真認真,我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哪個游客愿意第一個交流。
(謙虛、與民同甘共苦、認真、一絲不茍等)
(2)、詹天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前,憑著一顆灼熱的愛國之心,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依靠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勘測線路的任務。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自然段,感受詹天佑的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灼熱的愛國之情。(我從你們動情的朗讀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情。)
4、 開鑿隧道
(1)、游客們請注意,現在我們的火車要進入隧道了,哇,隧道好長呀!噢,終于出來了。修筑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詹天佑又是怎樣開鑿隧道的呢?請大家默讀第5自然段,看看屏幕上哪個是居庸關隧道,哪個是八達嶺隧道?并劃出詹天佑開鑿隧道方法的句子。(交流)
(2)、我請游客們來當設計師,邊察看地形,邊在練習紙上設計開鑿隧道的示意圖。
(與周圍游客討論,說說為什么這樣設計)
(3)、交流:請設計師拿著你的設計圖上來說說設計理由。
(因為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所以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開鑿,可以加快速度。八達嶺隧道長,從山頂打兩口直井,分別同時向兩端開鑿,就有四個工作面,加上兩頭又向中間開鑿,就有六個工作面同時施工,速度就更快了。)
(他超人的才干不僅表現在采用的方法巧妙,更重要的是采用這種巧妙的方法必須勘測計算得十分準確。否則隧道不通,打成支離破碎的幾段,工程無法進行,還會出現塌方之類的嚴重事故。)
詹天佑創造了開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工期,這是他杰出才華的表現。
5、 設計“人”字形線路
(1)、游客們,我們的火車馬上要到青龍橋了,在青龍橋附近修筑鐵路又遇到了麻煩。坡度特別大,那怎么辦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請大家讀讀第6自然段,看看屏幕上的“人”字形線路,哪一種是詹天佑設計的?(交流)
(2)、假如你是火車司機,你讓火車怎么開?拿自己的小火車邊解說邊演示一遍。
(同桌說,演示)
我請一位游客當小火車司機,上來邊講解,邊演示,把火車開上坡去。(評議。)
(3)、說說為什么“人”字形線路能使火車上山容易得多?
(火車分2次上坡)
“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更說明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6、 小結: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形線路的高超設計,這在世界筑路史上也是罕見的。直到現在,公路、鐵路的修筑中,還運用著詹天佑創造的方法。剛才有游客問京張鐵路的修筑幾年才完工。我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京張鐵路不僅修筑成功了,而且只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提早兩年竣工,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地回擊,詹天佑不愧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7、 游客們,現在火車已經到達青龍橋車站了,請大家跟隨我下車去參觀詹天佑的銅像。(出示畫像)這就是詹天佑的銅像,在這么一位杰出愛國的工程師面前,你想對這位偉人說些什么呢?(機動:有時間。用簡短的文字寫在書上)我們當中還有不少外賓,外賓想說些什么呢?
8、 詹天佑真了不起,連外國朋友都這么說,真不愧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我還特地準備了一首小詩,想不想看?我們把它獻給這位偉人。
杰出愛國工程師,
重任毅然擔在身。
排除萬難修鐵路,
中華浩氣永世存。
自由讀、大家朗誦。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名字——詹天佑。
游客們還提了很多問題,過一會兒我們上車之后繼續討論。
三、課后延伸
搜集有關詹天佑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附板書:
5、 詹 天 佑
杰 出 愛 國
毅 阻撓 要挾 嘲笑
然 高山深澗 懸崖峭壁
接 回
受 勘測線路 擊
任 開鑿隧道 提前竣工
務 設計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