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中考試題閱讀及答案
《隆中對》中考試題閱讀及答案
在學(xué)習(xí)、工作中,我們都經(jīng)常看到試題的身影,借助試題可以更好地對被考核者的知識才能進(jìn)行考察測驗。還在為找參考試題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隆中對》中考試題閱讀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扶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選自陳壽《隆中對》)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dá)。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jié)納。及魏武帝①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zhì)②,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xí)r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quán),求援吳會③。權(quán)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zhàn),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
(選自陳壽《進(jìn)〈諸葛亮集〉表》,有刪改)
【注釋】①魏武帝:曹操。②舉州委質(zhì):氫整個荊州作為見面禮送給曹操。③吳會:吳國。
8.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利盡南海,東連吳會盡:完全
B.信義著于四海著:聞名
C.身使孫權(quán),求援吳會身:親自
D.大破其軍,乘勝克捷破:打敗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曹操比于袁紹躬耕于野,不求聞達(dá)
B.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
C.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劉琮舉州委質(zhì),而備失勢眾寡
D.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10.下列對兩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諸葛亮分析政治形勢認(rèn)為劉備不可與曹操較量,也不可謀取孫權(quán)。
B.甲文中諸葛亮除了分析政治、軍事、地理因素外,還特別強(qiáng)調(diào)要愛民和用賢。
C.乙文中寫諸葛亮“乃建奇策“,這里的奇策就是甲文中“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此伏彼起政理”。
D.乙文中孫權(quán)因為一向心服劉備,又敬重諸葛亮的奇才和儒雅,所以派兵幫助劉備。
(一)閱讀第Ⅰ卷中的文言文,完成11-12題。
11.將兩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百姓孰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12.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比較甲乙兩文刻畫的諸葛亮形象的異同。(2分)
【參考答案】
8.A.9.D10.C
11.(1)老百姓誰尖搖頭晃腦和簞盛飯用壺盛漿來迎接將軍呢?
(2)諸葛亮年輕時就表現(xiàn)出超群的才華,容貌非常英俊,當(dāng)時的人都認(rèn)為他很奇特。
評分:(1)“孰“,誰;”簞食壺漿“,用簞直盛飯用壺盛湯;”敢不……乎“,反問語氣。每點1分,共3分。(2)“逸群”,超群;“偉”,英俊,高大;“異”,以……為異,感到奇特。每點1分,共3分。
12.相同點:兩文都寫出了諸葛亮的政治遠(yuǎn)見與軍事才能。不同點:乙文還表現(xiàn)了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和容貌偉岸的氣質(zhì)。
評分:相同點、不同點各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