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課件
《七顆鉆石》課件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是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鉆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遞給、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鮮”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的寓意;講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水罐的一次次變化,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水罐的神奇變化是學生感知愛心的力量。
難點:引導學生感知童話的色彩,鍛煉想象力。
四.教學實數:
兩課時。
五.教學具準備:
本課課件。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問學生“同學們以前學過或者看過童話故事嗎?”老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回應并且再問“你們喜歡看童話嗎?為什么?童話故事有什么特點?”
2.問學生“老師再問大家一個問題,每當夜晚來臨仰望浩瀚的星空的時候,看到月亮你們會想起嫦娥奔月的傳說,那么看到星星,你們會想到什么傳說或者童話故事呢?”將學生引到課文中。
3.課件呈現作者的資料,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注意現實主義作家的意思:揭示社會上的黑暗面,以此寄托自己美好的期盼與理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呈現自學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多讀并讀準字音、字詞,把語句讀通順,同時標出自然段。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標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課件呈現要求學生會認的8個生字,先指名讀再齊讀,注意多音字。
3.課件呈現要求學生會寫的15個生字,先指名讀再齊讀,注意個別難寫的字的結構。
4.課件呈現課文中重點詞語,先指名讀再齊讀,點出學生不理解的詞語,讓其他學生幫忙解決,老師進行總結。
5.提問學生課文大意,然后課件呈現大意,學生齊讀。
(三)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主要形象?思考水罐到底神不神奇?神奇在哪里?
2.搜集關于愛心的小故事。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1. 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主要形象?思考水罐到底神不神奇?神奇在哪里?
(老師總結水罐的五次變化:空木水罐 -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滿的-銀水罐-金水罐-跳出七顆鉆石,接著涌出了水流)
(二)再讀課文,深化感悟:
1. 讀第一自然段:
(1) 問學生哪些詞語可以體現水的重要?(所有、干涸、干枯、焦渴而死)挨個解析每個詞語體現的意思,并且用課件呈現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意思。引導學生想象,水干涸的原因,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
(2)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2. 讀水罐的第一次變化(空木水罐 -有水木水罐):
(1) 問學生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
(2) 引導學生想象小姑娘累到睡著后,會做個什么樣的夢?(美夢與噩夢)
(3) 解析“竟”的意境。
3. 讀水罐的第二次變化(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滿的):
(1) 解析“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趕緊”的意境,幫助學生體會小姑娘的心情,感知小姑娘對母親的愛。
(2) 問學生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
4. 讀水罐的第三次變化(掉在地上水依然是滿的-銀水罐):
(1) 問學生怎么這么巧小姑娘就被小狗給絆倒了呢?引導學生想象小狗身上可能發生過什么(小狗因為沒有水喝,虛弱無力,快要死了,沒有力氣躲避小姑娘)。
(2) 小姑娘被小狗絆倒了,非但沒有怪罪小狗,反而還給小狗水喝,這體現了小姑娘什么好品質?(小姑娘不但深愛著自己的母親,還用真摯的愛心對待動物,體現出她的愛心是廣博無私的)
(3) 小姑娘為什么只分給小狗一點兒水呢?(因為她還掛念著母親)
(4) 幫助學生總結水罐變化的`原因。
5. 讀水罐的第四次變化(銀水罐-金水罐):
(1) 問學生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
(2) 解讀水罐變化不僅僅是因為小姑娘,母親的愛心也使得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所以,是愛心才讓水罐發生變化,只要又人獻出愛心,水罐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6. 讀水罐的第五次變化(金水罐-跳出七顆鉆石,接著涌出了水流):
(1) 解析“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的意境,引導學生了解小姑娘當時多么想喝水,從而體現最終小姑娘把水讓給過路人是多么動人的行為,再次體現了小姑娘的愛心是廣博無私的,問學生水罐變化的原因。
(2) 如果沒有愛心,那么生活會怎樣?世界會怎樣?(學生暢想回答)有了愛心,世界會怎樣?讓學生說說對于愛心的理解,老師板書。
(3) 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一顆愛心,多為他人著想(在路邊遇到流浪者和乞丐的時候,學生應該怎樣做)。
(4) 經過該變化,問學生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涌出后,水流會流到哪些地方?小姑娘周圍會出現什么變化?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5) 齊讀課文本次變化。
7. 結合課題理解第四自然段(即最后一段):
(1) 課件呈現最后一段的內容,學生齊讀,并指名問學生該段的意思,點出作者以美麗故事結尾所寄予的美好愿望: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2) 問學生為什么課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變化”“一罐水”等作題目,而用“七顆鉆石”? 老師解析鉆石、星星與愛心的關心(鉆石晶瑩剔透,閃爍著美麗的光芒,它可以用來表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在本課中,星星和鉆石一樣,象征著美好的心靈,象征著愛心。星星永遠掛在夜空里,象征著愛心永恒;它光照人間,還表示愛心普照人間)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哪些充滿愛心的人或事?
(四)布置作業:
1.掌握好本課的字詞。
2.回家做一個愛心賀卡,送給親人或朋友;為勞累了一天的父母端盆洗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