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 防沉迷于網絡心得體會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一
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豐富多彩。然而,互聯網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網絡成癮。眾所周知,網絡成癮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防沉迷于網絡的重要性,通過這個過程建立起自己健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
第二段:理解網絡成癮的危害性
首先,網絡成癮會對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長時間的坐姿、缺乏運動使得身體處于長期不活動狀態,容易導致肥胖、近視等問題。其次,網絡成癮還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厭學等。最重要的是,網絡成癮會損害社交能力,使人逐漸遠離現實世界,導致與家人和朋友的關系疏遠。
第三段:認識自己的網絡行為
要防止網絡成癮,首先需要認識自己的網絡行為。我們可以反思自己使用網絡的頻率和時間,并思考自己是否會出現浪費時間的情況,以及是否會在必要時難以自拔。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網絡行為,我們才能意識到防沉迷的必要性,進而采取行動。
第四段:制定明確的防沉迷策略
為了防止成為網絡的奴隸,我們應該制定明確的防沉迷策略。首先,要設定合理的上網時間,明確規定每天能花多少時間在網絡上。其次,我們可以尋找其他興趣愛好,比如讀書、運動、音樂等,使得自己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樂趣。最后,我們可以嘗試斷網,定期進行網絡斷航,讓自己從沉迷中解脫出來。
第五段:培養健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和意識
培養健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和意識是防沉迷的關鍵。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拓展自己的眼界。同時,要保持警惕,遠離沉迷的誘惑。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與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關系,以降低對網絡的依賴。
綜上所述,防沉迷于網絡具有重大的意義。通過認識網絡成癮的危害性,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網絡行為,并制定明確的防沉迷策略。最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和意識,使得網絡成為我們豐富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將我們束縛的枷鎖。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真正享受到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和快樂。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二
你的憤怒只是因為你還放不下;
憤怒最終只能化成空氣;因為它改變不了什么;
極端的表現憤怒會讓你失去更多,包括你的自由;
淺顯的體現憤怒會讓你變得自私,包括會去嫉妒;
讓別人討厭,讓自己心煩,所以何必去憤怒呢?
泰然恬然釋然方可。。。
用一顆最自然的心去化解心里的憤怒;
不要讓憤怒的情緒左右你的思維,而忽略了身邊那些美麗;
釋然。。。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六年級三班的遠離網絡游戲,學會正確上網。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正趕上了網絡時代。網絡使我們的視野大為開闊,使我們的知識更趨豐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青春年少的我們,又極其容易步入網絡的歧途。沉迷在網絡游戲之中而不能自拔。誤了學業,害了身心。使我們后悔不及,懊惱不堪。
這么多年來。因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而不斷引發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女學生被騙,男學生被搶的事,時有發生。
古人云:玩物喪志。我呼吁那些還迷戀于網絡游戲中的同學:當你的替身戰意正酣的時候,你可曾想到焦急的父母正在等待你回家的消息?當你陶醉于刀光劍影的時候,你可曾想到辛勤的老師燈下備課的身影?同學們,快從虛幻的世界中解脫出來吧,一樣最寶貴的東西--時間,正從你點擊鼠標、輕敲鍵盤的手指間悄悄溜走,無法挽回。同學們,一個人的.青春能有幾年?莫待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古往今來,哪位成功的偉人不是惜時如金?雖然對于有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但對于學生,時間一秒就是一道題,一分就是一頁書。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僅有片刻的輕松,我們何不利用網絡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學習初級網絡知識,查找書本外的課業資料,瀏覽經典的世界名著,搜索變幻的國際風云,既體驗了站在科技浪尖的感覺,又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高效率、高效益地利用了時間。
同學們,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鮮花和陽光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為了迎接未來的挑戰,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為了我們的學業成功,為了讓我的們的老師、父母放心,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拒絕誘惑,遠離虛幻的網絡游戲,把握眼前的一點一滴,勤奮學習,共創一片明凈的藍天!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四
各位同學們: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其豐富的內容、開闊的眼界、快捷的方式呈現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精彩的嶄新世界,正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網絡已經成為信息傳播、人際溝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作為新時代好少年,建設安全的網絡環境,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既是我們共同的愿望,也是我們的責任。為了扎實推進安全上網、文明上網,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明氛圍,xx小學教育集團向同學發出如下倡議:
1、明確上網目的,利用網絡充實、完善自我;
2、規范自身行為,自覺抵制網絡低俗之風;
3、遵守網絡道德規范,做文明上網的模范和榜樣;
4、宣傳文明上網,倡導網絡文明,做綠色上網的宣傳員;
5、爭做網絡文明踐行者,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抵制腐朽思想的侵害;
7、關心身邊的同學,奉勸遠離網吧,遠離網絡游戲;
8、樹立牢固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信守本倡議所提到的內容。
“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蓖瑢W們,讓我們信守倡議,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堅持自尊、自律、自強,努力弘揚網絡文明,讓我們高舉網絡文明的大旗,樹立健康上網的新風尚!
倡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五
大家好!
我是六年級一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遠離網吧——遠離網絡游戲。
我們就放你走?!闭f著便開始了進攻,幾個人拳打腳踢,把平時的不順在這一刻全部發泄了出來,不知不覺中,幾個小時過去了,幾個小混混過足了癮,滿足的四散而去,那個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初中生勉強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了幾步,便一頭栽倒在地上,再也沒有爬起來…….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同學們,網吧不是我們應該去的地方。希望那些經常出入網吧的同學們,能夠早日回頭,遠離網吧,遠離網絡游戲,讓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六
各位同學們:
近期,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方面盡心盡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多方合力營造安全、健康、文明使用的網絡環境。xx高新區第三小學認真貫徹落實政策要求,切實做好預防小學生沉迷網絡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希望家長與學校協同育人,做到以下幾點: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沉迷于網絡世界,容易導致生物鐘紊亂、精力不足、思維遲緩、學習興趣喪失、社會活動減少、人際交往技能退化等,引發小學生一些心理疾病,甚至連帶出厭學、暴力、侵害、盜竊等問題,會對其學習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學生沉迷網絡游戲除了游戲本身的特點之外,還與他們的心理需求有關。一些學生由于學業失敗或者缺少父母陪伴關愛,導致自我成就感低,缺乏愛與歸屬感,長時間會有一種孤獨感,經歷這些情況的小學生,為滿足自己的內心,通常會選擇逃避,最容易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滿足的成就感。小學生理解判斷力、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有了叛逆心理,對新鮮事物又充滿了好奇,尋求刺激、驚險和浪漫,以滿足這個階段的人生需求,而網絡游戲恰好迎合了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自然就會網絡成癮。
1、積極引導孩子理性、科學、有節制地使用網絡;
3、履行好監護責任,給孩子高質量地陪伴與關愛,營造溫馨家庭氛圍;
6、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嚴禁手機進入校園,學校和家長發現學生有沉迷網絡游戲、過度消費等苗頭跡象,要相互告知,共同進行教育和引導,及時矯正不良行為,幫助其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一起努力,培養孩子科學合理使用網絡的良好習慣,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成長氛圍,家校攜手,共同守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幸福成長。
倡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七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都知道,網絡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知識,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方便。比如,可以觀看有聲有色的內容,可以信息資源達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可以網上聊天,還可以方便地發送電子郵件……總之,網絡的功能很多很多。
青春年少的我們有自己多姿多彩的未來生活,而未來就取決于個人是否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同學們,當你們在網絡里自由自在地暢游時,請不要忘了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定要記住你是網絡的主人,更不要讓它挾住手腳,束縛心靈,不要讓網絡的陷阱埋葬自己一路多姿多彩的人生。
同學們,希望大家能夠正確使用網絡這把雙刃劍,要用雙人間的“利刃”去為自己服務,而不要用弊刃斬斷人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八
各位同學們:
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傳播網絡文明,凈化網絡環境,是互聯網行業及廣大網民的共同責任。在此,我們向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以及網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自覺遵守憲法和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拒絕傳播違反國家法律、影響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破壞民族團結和宗教信仰的新聞和信息,切實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
二、自覺抵制網絡低俗和不正之風。堅決抵制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道德相違背的信息內容,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三、提高網絡新興媒體的公信力。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規范信息發布;堅持提供客觀、真實、健康的信息和內容;堅持提供健康的網絡環境和內容鏈接;強化行業自律,恪守行業規范,積極推進網絡公德建設。
四、堅守“七條底線”。網絡媒體和廣大網民都要堅守“七條底線”,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五、爭做“四有”好網民。廣大網民都要爭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四有”中國好網民。
文明辦網是保證互聯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共建文明網絡,為打造“風清氣正”的潔凈網絡空間作出積極的貢獻!
倡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九
在現代的社會中科技越發的先進我們變得越來越離不開網絡。
我的好朋友就住在我家的對門但我們相見卻不再是直接到對方家里而是通過電腦視頻或是一起在網絡里相約在網上玩同樣的一個游戲比誰強。
到了現在我們已經很少見面了,甚至可以說就算是見了面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彼此只有在網絡世界才能夠那樣親近的做朋友?,F實里的我們變得越來越生疏了。
后來我才慢慢懂得了,因為看書而近視的人很少出現但因為網絡世界的大門——電腦屏幕,而近視的人很多。
沉溺于網絡不會有任何好處,我想我應該找時間去看看對門家的那位朋友了,盡管我不知道她愿不愿意和現實里的這個我做朋友。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十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六年級三班的遠離網絡游戲,學會正確上網。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正趕上了網絡時代。網絡使我們的視野大為開闊,使我們的知識更趨豐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青春年少的我們,又極其容易步入網絡的歧途。沉迷在網絡游戲之中而不能自拔。誤了學業,害了身心。使我們后悔不及,懊惱不堪。
這么多年來。因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而不斷引發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女學生被騙,男學生被搶的事,時有發生。
古人云:玩物喪志。我呼吁那些還迷戀于網絡游戲中的同學:當你的替身戰意正酣的時候,你可曾想到焦急的父母正在等待你回家的消息?當你陶醉于刀光劍影的時候,你可曾想到辛勤的老師燈下備課的身影?同學們,快從虛幻的世界中解脫出來吧,一樣最寶貴的東西--時間,正從你點擊鼠標、輕敲鍵盤的手指間悄悄溜走,無法挽回。同學們,一個人的青春能有幾年?莫待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古往今來,哪位成功的偉人不是惜時如金?雖然對于有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但對于學生,時間一秒就是一道題,一分就是一頁書。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僅有片刻的輕松,我們何不利用網絡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學習初級網絡知識,查找書本外的課業資料,瀏覽經典的世界名著,搜索變幻的國際風云,既體驗了站在科技浪尖的感覺,又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高效率、高效益地利用了時間。
同學們,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鮮花和陽光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為了迎接未來的挑戰,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為了我們的學業成功,為了讓我的們的老師、父母放心,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拒絕誘惑,遠離虛幻的'網絡游戲,把握眼前的一點一滴,勤奮學習,共創一片明凈的藍天!
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有哪些篇十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許多大學都紛紛投入極大的財力和物力建設校園網絡,但是網絡給學生帶來效益的同時也帶來危害,許多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這是一篇關于“大學生沉迷于網絡
調查報告
”的范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建設者,他們在祖國未來的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關注這一群體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關注我們祖國的發展,我們民族的發展。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就在于通過對本校大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分析,揭開大學生沉溺于網絡的緣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長,學生,網吧,社會管理部分所承當的責任,并進一步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1、研究目的
本次調研活動由《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緣由及對策研究》srt課題組實施,具體目標以下:
(1)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本校學生網癮現狀,把握網癮比例在年級、地域和性別上的散布情況。
(2)通過對不同上網目的、網民分類(非網癮、網癮偏向、低度網癮、中度網癮、高度網癮)的交叉對照分析,探索上網成癮與網上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
(3)通過對不同程度網民的家庭狀態等題目進行分析對照,調查家長對大學生消費及上網題目的態度。
(4)通過對調查對象平時的在校情況及上網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學校及社會其他方面對大學生網絡成癮題目的影響。
(5)通過對不同程度網癮大學生網民的人格因素進行對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對網絡成癮程度的影響。
2、調查實施方法
本課題組于2024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導老師意見以后確定操縱程序,設計調查問卷,并于10月份進行試點調查,在總結試點調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調查問卷,并終究確定調查方案。
(1)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次調查主要觸及到三大類共五個指標。分別是:1、核心指標――網癮;2、參考指標――網癮程度與網癮偏向;3、其他相干指標――上網目的特點與調查對象自然狀態、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標:網癮
網癮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題目?!熬W癮”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隨后,匹茲堡大學的金伯利?揚博士(dr. kimberly young)發展完善了他的這一概念。
“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簡稱 ia)、“網絡成癮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 iad)或“病態網絡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簡稱 piu),指在無成癮物資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致使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揚的觀點,上網成癮者主要有以下特點:(1)耐受性增強,即上癮者要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樣的滿足;(2)出現戒斷癥狀,假如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就會變得煩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甚么;(3)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前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前計劃的要長;(4)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而告終;(5)花費大量時間在與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新軟件、整理和編輯下載大量的文件等;(6)上網使其社交、學習、工作等社會功能遭到嚴重影響;(7)固然能意想到上網帶來的嚴重題目,依然繼續花大量時間上網。
在這七個標準和研究所遵守的“網癮”定義的基礎上,本課題組在多方征求意見以后設計了相應的問卷。
固然金伯利?揚博士很早就對“網癮”概念進行過界定,并且在網癮調查研究方面獲得了豐富成果,但由于美國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差異較大,因此其實不能直接拿來作為我國網癮狀態的研究根據。因此,根據指導教師意見和課題小組成員的屢次深進探討,制定了以下網癮評判標準:
網癮評判標準的條件(必要條件)為:上網給大學生的學習、工作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問卷第5.7題)。
在這一條件下,只要網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補充條件)中的任何一個:(1)總是想著往上網(問卷第5.1題);(2)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問卷第5.5題);(3)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于其他緣由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或莫衷一是(問卷第5.6題)。即判定他屬于“網癮”。
調查問卷中,針對這些標準設置了組合型的“或然”題項。在第5.7題選“是”的情況下,第5.1題、第5.5題和第5.6題中只要有一個選“是”,即判定該網民屬于“網癮”。
(3) 輔助指標:網癮程度和網癮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兩個輔助指標,分別是描寫網癮群體和非網癮群體的。對已被界定為網癮的個案,我們考察他的網癮程度有多深;而對還沒有成癮的個案,我們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網癮偏向。
網癮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網癮的三個補充條件中,滿足的條件越多,則其網癮的程度越深。即:被訪者在對問卷中第5.7題回答“是”的條件下,第5.1、5.5、5.6題回答“是”的題項越多,其網癮程度越深。
網癮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網癮群體中,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向親人隱瞞自己的上網時間(問卷第5.4題);(2)實際上網時間常常比自己預期的時間長(問卷第5.9題)則表示該被訪者具有網癮偏向。之所以這么確定,是由于這兩個選項可以反映出網民在上網時行為和心理上的一種失控趨勢,即:行為上沒法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過度上網的危害卻沒法自拔,因此才向親人隱瞞上網時間。
(4) 其他相干指標――上網目的特點與調查對象自然狀態、人格因素等。
本次調查中,上網目的被分為文娛性目的和實用性目的兩類。
實用性目的則包括:(1)獲得信息,(2)學習或工作,(3)通訊或聯絡。
網上活動豐富性通過參與各種類型網上活動的數目體現出來,參與的種類越多,表示活動越豐富,反之則越單一。
調查對象的自然情況由以下幾方面的題目加以體現,包括其性別、年級、籍貫、月生活費等。
而研究發現,一些消極人格特質與網絡成癮有關。網絡成癮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謹慎、個人主義等特點,喜歡單獨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際關系途徑,特別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較遵守社會風俗,相對其他人更輕易情感化。
對調查對象的人格因素的調查,主要體現在題目13—18當中,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調查對象對本身狀態的滿意程度情況進行分析的。
(5)數據預處理
在所有調查問卷回收后,經過數據登錄和邏輯查錯與凈化處理構成終究數據庫,研究進程中使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6)數據處理說明
本報告對問卷調查的樣本結構進行了描寫,但在后期分析的同時,又對身邊已知沉溺網絡程度較深的同學進行了個別訪談,訪談的結果主要作為問卷調查的補充和參考。
1、具有網癮和網癮偏向的學生范圍
(1)我校學生網癮比例約16.3%
從下圖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網癮學生約占學生網民總數的16.3%,網癮現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視,需要引發多方關注。
以往研究顯示,我國青少年中約有10%15%的網民上網成癮。例如,有報導稱,“整體而言我國上網人群中大約有6%的網癮用戶,而在青少年中這個數字更高達14%” 。另外,民盟北京市委2024年的一項抽樣調查也顯示,“北京市中學生中網絡成癮者比例達14.8%” 。本次研究實地調查和網絡調查的結果都與以往相干研究的結果比較接近。
(2) 我校學生網癮偏向比率為8.6%
除現有的數目龐大的網癮學生群體外,調查結果顯示,在非網癮群體中,約8.6%的學生存在網癮偏向。可見,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網癮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網癮群體散布情況及生活用度狀態
(1)性別散布
可以看出,男同學網民上網成癮的比例(66.7%)比女同學網民(33.3%)高出約33個百分點。在具有網癮偏向的網民中男同學比例一樣高于女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