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一
1936年,正處于我國歷史上昏暗的混戰時期,有一位美國記者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當時封鎖重重的紅區,成為了第一個在中國紅色區域采訪的西方新聞記者。當他回到北平時,歷經數月,整理出了一部轟動世界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他就是埃加德·斯諾。幾十年后,當我再次捧起這本著作,仍然感到熱血沸騰。
本書共有十二篇,記敘著他的紅色世界之旅,到西安事變為止。他用紀實的手法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展現再我們面前。
聯系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正是千千萬萬的革命志士用鮮血為我們鋪墊而成的嗎?而我們現在卻為新鮮的事物所迷,有些人因此停滯不前,不思進取,終日沉迷在虛擬世界中,甚至認為那就是生活的全部。看看那些革命先人,哪一個人不是發奮圖強。周總理曾說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我們難道不應該回歸本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嗎?向他們學習,我們責無旁貸!
全書最重的筆墨都聚集在長征上,作者是這樣認為的“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于,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遍L征,在世人看來幾乎是一個奇跡,但在那些親身經歷的革命者看來,不過“屈指行程二萬”。這是多么坦蕩啊!這個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但在他們眼中卻微不足道,這就是紅軍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寫照。
現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中國早已立于世界強國之列,經濟飛速發展。我們也要繼承那長征精神,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完成中華民族新時代的長征——中國夢。長征精神將與我們永存!
此外,書中還描繪了形形色色的“紅小鬼”,善良質樸的農民,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這些無不給了作者深深的震撼,也給了讀者們震撼。
歷史已經走過了數十個春秋,紅軍的腳步已漸漸離我們遠去,但是歲月易老,精神永存。紅軍精神將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們開闊進取,奮勇前進。讓我們把那一抹紅色永遠銘刻心頭吧!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二
《紅星照耀中國》描述了中國近代一場壯烈的抗爭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場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萬千血肉筑長城,同仇敵愾中國魂。本書中最令人震撼的章節莫過于長征——一段傳奇佳話。
長征之路,艱難險阻,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跨越了十四個省份。在漫漫長路中,自然條件猶如隨時出招的暗器,對紅軍這支龐大的隊伍肆意侵襲。紅軍面臨的不只爬雪山、過草地這些看起來簡單的行徑,終年積雪的山脊寒風刺骨,峽谷大江洶涌險峻??墒窃谌绱藧毫迎h境下紅軍戰士仍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氣概。是紅軍們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共同擔起了偉大的革命理想。更重要的是,在如履荊棘般的長途跋涉中,在敵人連續不斷的圍追堵截的緊張情況中,在軍隊實力懸殊極大的情況下,紅軍以極富智慧的戰術和英勇無畏的勇氣節節制勝。雖然在長征中有千千萬萬的戰士倒下,但長征精神深入人心,又有數以百計的人民加入了這段奇跡。中國工農紅軍以持久不衰的力量拯救了整個中國。
我敬佩紅軍因為他們把任何物質置于精神之外,他們堅信“一個國家沒有獨立,民族將前景暗淡”。他們用最實際的行動喚醒千萬中國人民,使置身于水深火熱中的黑暗社會底層的農民能夠拿起武器,與紅軍戰士一樣聽從紅旗的指揮,為了中華民族的興亡而奮不顧身地血戰到底,這也正映證了中國的人民即便殺戮也不愿低頭。紅軍戰士們浴血奮戰,舍生忘死,他們在中國的版圖留下一抹鮮艷的紅色。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的精神撼動人心。
每一位紅軍戰士僅憑一雙草鞋一桿土槍,甚至沒有受過任何教育,但有著共同的夢想,于是踏上了長征的征程,我深深為他們而感動。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每當我沉迷于做無用的事時,想一想偉大的先烈,他們用血肉成就了今天的生活,我們應當無比珍惜,從當下開始好好學習,不愧對于每一位革命先烈。
長征精神像一顆熠熠生輝的紅星,正照耀著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三
好的文學作品除了帶給人一場知識的盛宴,還會帶給人無盡的思考,就像斯諾筆下的《紅星照耀中國》。沒有太過華麗的語句和動人的詩篇,但卻讓人看完內心久久難以平靜!
書中主要寫了外國記者斯諾,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陜甘寧邊區,用采訪的形式為大家講述了真實的中國共產黨以及他們從事的事業,全文有樸實無華的環境勾畫、鮮明的人物形象描寫、個性化的語言表述,最重要的是斯諾竟然用平實的手法將記實性的訪談錄寫得有聲有色,讓人身臨其境,宛如置身于熱血奮戰的年代,時而義憤填膺,時而心情飛揚,每一個畫面都讓人記憶深刻。
“文情并茂,筆頭生花”,整本書刻畫了無數個人物形象,有偉人也有普通士兵,但每一筆刻畫都真實而動情。有大家熟知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劉志丹、林彪、徐海東、賀龍、張學良等等。其中在寫毛澤東的形象時,有一句話“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一頭濃密的黑發留得很長,雙眼炯炯有神”從語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出毛澤東骨子里的不屈服,已經讓第一次見面時的斯諾心生崇拜,甚至直接將毛澤東與美國總統林肯相提并論。從頭發很長可以想象出,為了革命廢寢忘食的毛澤東,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形象,他的心里裝滿了人民大眾,唯獨漏了自己。
“一杯清茶一本書”,文中的第二大特色是單色調的環境描寫。沒有讓人陶醉其中的美景,但作者筆下的每一幅畫面都能喚起讀者的沉思。那時候的革命者們,通俗點講叫作啥都沒有,但艱苦的環境并沒有讓閃閃發光的紅心退縮,樂觀主義代替了一切,因為他們的心中永遠懷抱希望,就像全書的題目一樣"紅星照耀中國”。毛澤東家里的天花板和墻壁都是從巖石中鑿出來的,一張沒有上漆的方桌,鋪了一塊干凈的紅氈,蠟燭在上面畢剝著火花,很難想象在三面不通氣的窯洞里,毛澤東是怎樣組織會議、指揮著一次又一次驚心動魄的戰斗。更難想象一個外國的記者,竟然能這么細致入微地將毛澤東家的“華麗”布置呈現得如此清晰,讓讀者除了回味,還能遠距離想象偉人的堅強與無限耐力!
“筆酣墨飽,不蔓不支”,全書的第三個亮點是用簡潔的語言將一連串的歷史性事件進行了“大串燒”,時間跨度很大!從蔣介石的五次圍剿到共產黨的被迫大轉移,從渡長江到挑戰大渡河,再到歷時漫長的爬雪山,過草地……成百上千的戰士在漫漫征途中倒下去就沒有再站起來。特別是在寫飛奪瀘定橋時,估計不止一個人像我一樣邊讀邊抹著眼淚:“第一個戰士中了彈,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著又有第二個、第三個,迎著吃人的子彈,終于有紅軍冒著舔人的火焰爬上了橋板”,多么驚心動魄啊!他們用生命換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轉折。“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隔著空氣,我們都能感受到槍林彈雨的沖擊,我們為他們點一萬個贊都不奢侈!
回頭看看現在,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從來沒有體會過缺衣少食的滋味,除了有寬敞干凈的教室還有最棒的老師,這一切的和平與美好,都是那些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但是不得不說,一批又一批的年青人,原本應該是繼承前輩們的優良傳統為中國的發展奉獻青春,但是一個潛在的敵人“手機”正在悄無聲息地吞噬著年青人的靈魂。走在路上隨眼一看,左邊一輛快速駛過的電動車上,一個坐在后座上的小女孩正爭分奪秒地用手機刷著抖音,估計她連抖音具體是什么玩意都沒弄清楚就己經變成了“奴隸”,寧可冒著被甩飛的危險也要分秒必爭刷手機,何等的可笑啊!再看看右邊那個擁擠的果汁店,幾個留著長頭發的男生正在有說有笑地用手機打著異常激烈的游戲,不曾想他們的父母們為了他們的學習費盡了多少心思,但眼前的他們好像完全忘記了學習是怎么回事,忘我地沉浸在手機的花花世界里。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地沉迷,還會有美好的前途等待他們嗎?真的是讓人辛酸不己!據統計,現如今因為手機而造成的災難成千上萬,每天都有各形各色的“手機殺手”上演著各種家庭悲劇。
怎樣喚醒這些沉睡在手機世界里的青年人?歷史性的難題已經擺在了眼前,該深思,該徹底反醒了!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四
歸納:“它是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這是斯諾對紅軍長征總評價。
本章中,斯諾通過對紅軍長征的詳細描寫,透露出紅色軍民這一偉大征途的真實情況,粉碎了國民黨對外謠傳的彌天大謊。其中由第五次圍剿開始,紅軍為保存實力,被迫撤出江西地區,于是便開始了這一偉大征程。
一路上,紅軍一共突破國民黨四道防線。在貴州和云南時,與少數民族巧妙對話,使他們明確了“白漢”和“紅漢”;在大渡河以敢死隊在前沖鋒,紅軍日夜兼程由鐵索搶渡大渡河;所謂大草地,其實就是一大片沼澤地,在國民黨不斷的轟炸和進攻下,在糧食極為短缺,牲畜稀少的情況下,紅軍走過了大草地,翻過了雪山,盡管有成千上萬的人被餓死凍死,但他們的隊伍依舊走了下去;在藏族人部落區,紅軍受到了他們誤會般的敵視,買不到吃的,牲畜被他們殺死,因為情況緊急,紅軍無法向藏族人民解釋,紅軍不得不為了吃的而打仗,這也是紅軍唯一的“外債”。最后,斯諾用一組驚心動魄的數字表達了紅軍這一路途之艱難,耗時之長,犧牲之大。被稱作是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征途實至名歸。
評價: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強渡大渡河,首先他們為了確保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通過,他們的領導人被迫決定日夜兼行,可河流端急,渡船稀少,他們無法通過渡船渡過河流,只能夠在鐵索上進行強攻,令我最敬佩的就是紅軍選出了一批敢死隊,他們冒著敵人的子彈,冒著舔人的火焰,在不斷的犧牲中,為后面的隊友沖出了一條血路,他們用自己的犧牲換取了隊伍的勝利,換取了紅軍精神的勝利。
長征這一偉大的行程,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要消滅紅軍,消滅革命的企圖;宣揚了紅色軍民不畏犧牲,以集體為重的無畏精神;這也號召了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站起來反抗軍閥,支持革命,開拓新天地。
是的,我們又何嘗不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呢?在學習中,在生活中,我們都可以將這無畏困難,無畏艱險的精神;這偉大的紅軍精神發揚光大。我們雖在和平年代,但我們應依舊有著先輩們渴望光榮的血液,在生活的荊棘叢中,在挫折的鞭笞火燎中,懷著一份無畏的勇氣,向著光榮和勝利,進發!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五
八十年前,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埃德加斯諾,來到中國某報社工作。他常年跟隨紅軍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紅色中國__,將其所見所聞真實記錄,匯編成一部紀實性報道作品。
中國工農紅軍與敵人斗智斗勇,頑強作戰,通過各種巧妙的戰術,突破敵方多次包圍,擺脫險境,四渡赤水河,勇奪瀘定橋,飛渡金沙江……紅軍的有勇有謀讓我嘆服,他們不得已進行的大規模轉移——-二萬五千里長征,可謂歷史奇跡,體現出共產黨人強大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質,幾乎無人再敢小瞧這只驍勇善戰的軍隊,/抵擋的力量。
在作者筆下,仿佛能聽到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看到許多杰出的__前輩們鎮定自若,部署著作戰計劃、無數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百折不撓的進行著__工作……他們都在堅持著自己心中崇高的__信仰!
這部書是一部浸滿鮮血的歷史圖冊,它讓我們明白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所經受的苦難和犧牲,懂得我們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來自昔日中國__前輩們的浴血奮戰。這部書的魅力,就是描繪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軍隊頑強拼搏、不屈不撓、英勇卓絕的無產階級__精神,贊頌了領袖人物的偉大,讓我們重溫了中國共產黨令人驕傲的歷史!
當年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在新的世紀新的時代,新中國的建設,更需要我們繼承__精神,讓曾經推動中國__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征程中煥發出新的光芒,讓閃亮的__紅星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六
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經有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種形式的幫助,比如埃德加斯諾。
毛主席曾經說過,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為一個美國記者,斯諾是第一個把中國共產黨、紅軍介紹給全世界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在東方的大國有著這樣一個政黨,這樣一只隊伍。
《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不只是向外界介紹了中國的革命情況,它還是一部詳盡的歷史資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國民黨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導致大批共產黨人的犧牲,蔣介石撕碎了偽裝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輕的共產黨于死地。全國各地都在搜捕共產黨,甚至敢于同情共產黨的行為也會導致死刑的懲罰,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義無反顧的追隨在共產黨的紅旗下,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爭的方向是什么,并不為當時的大多數人所了解,在國民黨的宣傳機器的惡意詆毀下,共產黨被說成一小撮反動的暴民,而紅軍則是為數不多的、衣衫襤褸的土匪罷了。
總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斯諾無疑是這種人。
盡管心中忐忑,斯諾還是在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幫助之下,毅然決然的踏入了這個被蔣介石政府描繪成是充滿血腥、暴力、野蠻、土匪當道的紅色根據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寫給毛澤東的介紹信。
然而懷著冒險心情的斯諾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擔心毫無必要,這些紅色區域絕不是國民黨政府所說的那樣恐怖,正相反,在這里,有著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鎖和造謠,共產黨領導人的情況一直不為外界所熟知,國民黨不停地在炮制他們的“惡行”,并且諷刺的是,在多次報道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領袖死亡的消息同時,他們又懸賞對這些人進行緝拿。
按斯諾自己所說,他只不過是一個好奇心強、敢于冒險的洋鬼子,但是在紅色政權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貴賓的待遇,而共產黨的領導人們也對其坦誠相見,為其的采訪報道提供一切便利條件,這和國民黨的遮遮掩掩、欲蓋彌彰、顛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過和共產黨、紅軍的接觸,斯諾終于明白,為什么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不惜犧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產黨,為什么紅軍在人數、裝備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能夠轉戰南北,為什么人民群眾會如此的支持著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才有希望,因為紅軍是真正的人民軍隊。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七
埃德加斯諾原本是美國新聞記者,他關注中國人民的苦難,于1936年只身冒險前往陜西蘇區,以他充滿熱情生動的筆觸,記述了日漸成熟的中國共產黨一點一滴,描繪了堅韌不拔的共產主義戰士,讓我們看到老一輩共產黨人的精神光輝,看到共產黨人代表的希望。
歷史的畫卷在我面前展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又聽到了紅軍戰士為著信仰拼搏沖鋒的吶喊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崎嶇坎坷,敵軍有九十萬軍隊,紅軍只有十八萬軍隊;敵方有先進的裝備,而紅軍的裝備極其匱乏落后;他們仍然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氣轉移地點,巧妙與敵人周旋,紅軍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團結的精神,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正如作者所言,這是歷史本身豐富而燦爛的精華。一遍遍溫讀歷史,和平年代的少年思緒被帶回到硝煙滾滾戰爭時代跌宕起伏。
斯諾筆下描繪了許多普通的紅軍戰士,個性各異,卻淳樸可愛。他們保持著簡單、純潔的信仰,他們或許不知道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但他們愿意跟著共產黨去解放全天下受壓迫的農民,這些純潔質樸的革命信仰,讓他們追尋紅軍,前赴后繼走過了萬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犧牲了年輕的生命也無怨無悔,“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我的限入了沉思,信仰的光輝充實了我的心靈。
歷史的接力棒,已交至我們手中。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是祖國的接班人,初中生活或許忙碌而充實,浸泡在題海的日子里,我們已來不及細細品味回顧這段歷史的魅力。與《紅星照耀中國》的相遇,喚醒了我內心的愛國熱情。紅軍堅韌不拔、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再次深深烙在我的記憶中,勇往直前精神將伴隨著我成長。歲月易老,精神永存。
夕陽西下,晚霞染紅了天空,輕輕合上書,思緒回轉,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復……隔著近半世紀的歷史煙云,革命的紅星在我心里仍熠熠生輝。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八
我與這本書的緣分,還要從弟弟說起。這是2024年暑假,弟弟的老師要求班內同學閱讀這本《紅星照耀中國》,我便去書店給弟弟買回了這本書給弟弟,而在今年的暑假,我翻閱書架,便一眼看到了這本書。讀完這本經典著作,我的心靈是震撼的,是堅定的,是沉重的,更是自豪的!
書中描述的所有事件以及采用的語言等,都是當時的親臨經歷者所講述的,是我們認識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重要資料。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書作者以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最生活化的寫照介紹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和周恩來。使讀者從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領袖的親近與領導人信念和中國共產黨宗旨的可追隨性。中共的發展也是由于有這樣的領導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團結一心,共同抗戰。
在這本書里,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描寫,無不將紅軍所擁有的優點,所展示的面貌,所蘊含的力量表現得淋漓盡致,給讀者心靈以強烈的震撼。從作者剛來到中國,到進入紅區,與紅軍領導人交談,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體真實,紀實性很強,簡單的敘事中穿插了各種政治術語,時而妙趣橫生,時而嚴謹認真,從兩方面突出了紅軍具備而其他人所不具備的特點——堅韌不拔,英勇無畏!
歷史的腳步,在這里駐足革命的航船,從這里起航。往事隨著時光漸漸淡去,而紅軍卻永遠被歷史銘記。
《紅星照耀中國》,它以不一樣的口吻,不一樣的角度去向人們敘說這段傳奇的故事,讓這段傳奇在歷史的長河里閃耀,永不熄滅它也告訴世人:紅星,不僅僅照耀中華大地,也照耀整個世界,照耀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讓全世界感受到紅軍的力量,乃至中國的力量!
讀完這本書,與今年所觀的《覺醒年代》相結合,都在思想上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今年正好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是個理科生,對于歷史所知甚少。自從上了大學,我便多了更多的時間去閱讀一些課外知識,更好地了解了屬于中國的歷史。吾輩青年當自強!《紅星照耀中國》中的紅軍,是一段傳奇,一段無法抹去,永遠閃耀的傳奇!讓我們在這里,向傳奇,致敬!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九
有這么一顆紅星,不僅照耀在人們的心中,還永遠地照耀在人類的心中?!都t星照耀中國》,一本譜寫和記錄了中國紅軍的故事的書,一段閃耀的歷史,一段刻在中國人民心頭永不能抹去的歷史。《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是由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來到蘇區,通過采訪紅軍領導人后所撰寫的真實的所見所聞所感。埃德加·斯諾是第一個來采訪中國的外國記者,他滿懷對紅軍的好奇,來到中國,并鋌而走險來到蘇區,揭開了一個一個的秘密,并用筆記錄下來,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他對紅軍的敬佩和贊美。他用優美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現了當時紅軍戰士奮力抗戰的身影,領導人沖鋒陷陣的形象,他的文字打動了我,在書中提到的我所敬佩的人物之外,我同時也被這位熱愛中國土地,對它戀戀不舍的外國記者所打動,他對中國的熱愛遠不止書中流露的那些!
在書中,曲折而艱苦的生活經歷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求知欲望是十分強烈的,他經歷了不同的事情后思想不斷發生變化,最后他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者,成為了紅軍偉大的掌權人,他反對封建思想,他支持推行馬克思主義,他擁有令人嘆服的經歷,他博覽群書,平易近人。還有朱德,也是一位厲害人物。書中談到的人物還有彭德懷、周恩來、徐海東等。在斯諾的筆下,他們雖然擁有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經歷,但他們都擁有一顆同樣熾熱的愛國之心,他們散發著正義的力量,他們的精神感染著我們。
紅軍有著堅定的信念,在雪山上、草地上彈盡糧絕之時,是信念支撐著他們向前,戰勝一切困難,面對國民黨的捕殺、兇殘的毒打,他們仍前仆后繼,愿意為祖國犧牲自己,在現在的每一寸國土上,哪里沒有沾染他們的鮮血?看完全書,重溫歷史,《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記錄了珍貴的歷史真相,它給予了后人無窮的精神財富,它值得我們細心的品味。
這顆紅星將永遠在人類心中閃爍!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十
這本書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章節是“懸賞兩百萬元的首級”,斯諾記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紅軍大學回答問題的情況、以及一些他觀看了紅軍劇社的表演以及采訪紅軍劇社社長危拱之的一些情況。其中紅軍大學中的將士們將敵人的傳單反過來當作筆記,在以窯洞為教室,石頭磚塊為桌椅,石頭泥土糊的墻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轟炸的這樣一座“高等學府”中艱苦學習。為什么紅軍戰士能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艱苦學習作戰本領呢?那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中國。
現在的我們生長在和平時代,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我們通過這一張張薄薄的書頁仿佛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仿佛看到了共產黨員為革命勝利流下的滴滴鮮血。仿佛感受到他們無私的品德,如今的我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國家富強,社會穩定,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所以,我要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克己奉公的無私,我也要學習他們面對強大敵人不服輸,敢于客服困難的精神。我更要堅定信念,盡力守護祖國,守護這一來之不易的和平!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使我更深地了解紅軍,了解紅色革命。紅軍戰士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建設一個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心得篇十一
100年前,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和南湖紅船上正式成立;85年前,一名美國記者,穿越重重封鎖,踏入西北蘇區,這是西方新聞記者首次踏足這片土地;在今年,神州大地上,舉國歡慶。
什么使中華再一次迎來復興?是中國共產黨員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與信念,他們的精神無比偉大!
回到85年前,埃德加·斯諾正滿懷期待登上去西安的列車,等待他的是一片未和的世界。他作為記者,深入革命根據地,向世界報道了共產黨和紅軍的真實情況,他采訪了眾多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了解他們的生活、成長經歷。和小紅軍相處,參觀紅軍大學,觀看紅軍劇社的演出,深入了解長征的故事,同紅色農民談話,訪問工人,到達紅軍前線……我相信斯諾一定收獲滿滿。
紅軍領袖是樸實的。周恩來司令部里,土炕上的一頂蚊帳,是他唯一的奢侈品??活^放著兩只鐵制的文件箱,一張木制小炕桌當辦公桌。毛澤東和他的夫人住在窯洞里,墻壁上只掛了些地圖,他們的奢侈品也只是一頂蚊帳。毛澤東所有的財物是一卷鋪蓋,幾件隨身物品,他所佩的領章,不過是普通紅軍戰士所佩的兩條紅領章。
那個年代,兵荒馬亂,普通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有時甚至連鹽都沒有,他們的生活異常艱辛。而這些領袖有更大的權力,他們本應該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們選擇了同普通老百姓一起。這鑄就了革命的成功,這些領袖是樸實而偉大的。
第五次圍剿中,蔣介石對紅軍發動了約九十萬軍隊,對紅軍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紅軍為了生存下去,只有從江西突圍出去,開始了長征。他們占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最后順利會師。
長征是艱難的,是多少革命先烈打下來,他們面對的是數十倍于自己的敵人。瀘定橋頭頭,22名紅軍戰士冒著守軍密集的火力,攀踏著懸空的鐵索,縱身跳進敵人的碉堡,他們為著革命勝利,英勇無畏,是偉大的。雪山上空氣稀薄,十分寒冷,有很多戰士衣衫單薄,不習慣于高原氣候,凍死了,但后面的戰士前仆后繼。他們的意志,使我敬畏。大草地上,一望無際的水草,許多戰士失足陷入沼澤之中而犧牲了。沿途沒有柴火,紅軍戰士們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沒有樹木遮陰,輕裝的紅軍也沒有帶帳篷,他們只好蜷縮在灌木枝下面。他們最終還是勝利地經過了這個考驗,長征成功了。
85年前的中國是貧窮的,戰爭不斷。但在這個時期中,有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節衣縮食,過著和老百姓一樣的生活;有一批紅軍戰士歷經磨難,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渡過了一條又一條河流,踏過了一片又一片草地,完成了長征;也有不少戰士在戰斗中,在高上,在草地里,英勇犧牲。他們都是樸實而偉大的。
85年后的今天,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應該銘記先烈們的事跡,傳承紅軍革命精神,勿忘國恥,發奮學習,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