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各種變化和不確定性。計劃可以幫助我們應對這些變化和不確定性,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和情況的變化。通過制定計劃,我們可以更加有條理地進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一
一.目標:
利用學校、年級部的各項措施進一步營造復習迎考的氛圍,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以期提高會考過關率和達“a”率。
二.具體措施:
第一周:
3、安排各個學科利用午間輔導的時間進行訓練,講解習題等;
5、周末自主學習:每個班級每門必修學科安排2節輔導課,語數外各安排1節輔導課。
第二周:
1、組織年級學生召開復習動員會議,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會考復習的重視程度;
2、組織第一次模擬考試;
3、結合模擬考試成績召開必修學科老師會,對復習查漏補缺;
5、安排必修學科老師補差。
第三周:
1、安排第二次模擬考試(利用周末自主學習時間);
2、各學科進行綜合訓練,鞏固前期復習成果。
第四周:
1、各學科進行綜合訓練;
2、語數外、體育全面停課,安排必修自習課;
3、年級部做好考務安排。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二
利用學校、年級部的各項措施進一步營造復習迎考的氛圍,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以期提高會考過關率和達“a”率。
第一周:
3、安排各個學科利用午間輔導的時間進行訓練,講解習題等;
5、周末自主學習:每個班級每門必修學科安排2節輔導課,語數外各安排1節輔導課。
第二周:
1、組織年級學生召開復習動員會議,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會考復習的重視程度;
2、組織第一次模擬考試;
3、結合模擬考試成績召開必修學科老師會,對復習查漏補缺;
5、安排必修學科老師補差。
第三周:
1、安排第二次模擬考試(利用周末自主學習時間);
2、各學科進行綜合訓練,鞏固前期復習成果。
第四周:
1、各學科進行綜合訓練;
2、語數外、體育全面停課,安排必修自習課;
3、年級部做好考務安排。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三
利用學校、年級部的各項措施進一步營造復習迎考的氛圍,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以期提高會考過關率和達“a”率。
第一周:
3、安排各個學科利用午間輔導的時間進行訓練,講解習題等;
5、周末自主學習:每個班級每門必修學科安排2節輔導課,語數外各安排1節輔導課。
第二周:
1、組織年級學生召開復習動員會議,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會考復習的重視程度;
2、組織第一次模擬考試;
3、結合模擬考試成績召開必修學科老師會,對復習查漏補缺;
5、安排必修學科老師補差。
第三周:
1、安排第二次模擬考試(利用周末自主學習時間);
2、各學科進行綜合訓練,鞏固前期復習成果。
第四周:
1、各學科進行綜合訓練;
2、語數外、體育全面停課,安排必修自習課;
3、年級部做好考務安排。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四
1、劉桂英――第一單元第三單元
2王相國――第二單元第四單元
3.王剛――第五單元第六單元
1、劉桂英老師-----第一單元第三單元
2、王相國老師-----第二單元第四單元
3、王剛老師-----第五單元第六單元
三、高二歷史組公開課安排:
1、三月-----劉桂英老師(內容待定)
2、四月-----王相國老師(內容待定)
3、五月-----王剛老師(內容待定)
1、課題名稱:課堂隨機問題
-----在歷史新課程標準框架下怎樣處理
2、主負責人:劉桂英老師
3、課題成員:王相國老師、王剛老師
1.本組教師必須統一要求、統一進度、統一課件、統一練習。
2.主備課人主要負責課件制作,必須做到80%以上的課件為原創課件。
3、單元測試題題量為90分鐘,按高考命題要求,認真選題、制卷和試卷發放。
4、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命題由年級、學校統一安排(或三人每人輪流命題一次)。
5.課題成員必須及時總結經驗,按時上交階段性研究成果。
6.公開課必須體現新課改理念,希望本組老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五
各種情況表明,要上好歷史課、學好歷史科,必須幫助學生端正思想認識,否則就難以激發起同學們學史的熱情,即使學習也是應付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更不用說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質甚至中華民族的國民素質了。因此,在正式學習歷史前必須幫助學生端正思想認識,要求學生從思想認識和日常行為上重視歷史科的學習。
歷史不能像應用科學那樣直接地創造財富,也無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錦囊妙計,看似“無用”,但卻有“大用”:學習歷史對于提高人們的人文素質、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學習做人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習歷史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還具有獨特的作用;對于同學們的學習而言,歷史對地理、語文、政治的學習很有幫助。如《史記》就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英文的學習也很有用,不了解西方的歷史文化,不利于英語的進一步學習。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可以培養和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在學習中、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借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辦事能力?!皩W史使人明智”就是這個道理。
學好歷史知識還能幫助人們提高娛樂和審美的水平,幫助我們理解其它學科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識,提高我們對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我們在觀看外國優秀影片,如《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基度山伯爵》、《列寧在十月革命》等時,如果不學習世界歷史,就無法了解影片中故事背景,無法真正看懂這些片子,也就無從分析、理解了,更談不上欣賞。
在中學開設歷史課,是世界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不學歷史,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就不會完整,在中學基礎教育階段不開設歷史課,要提高中華民族的國民整體素質就無從談起。
新課程改革下的歷史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采用通史編年體裁,較容易掌握,新教材采用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分為若干個歷史單元模塊,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因此它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通史知識基礎。同時新教材每一課的內容容量大,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前認真預習,將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或寫下來,這樣課前就有了疑難問題,帶著這些疑點上課,便會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導言課學生了解有關歷史學習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常識、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有關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對以后的歷史學習有著十分重要作用。學習歷史知識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歷史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要素。要學好歷史科,必須讓學生了解這四要素內涵和外延,掌握它們、運用它們。初步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歷史書里面的內容隱含著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同時教材也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來編寫的。因此,學習歷史前對基本的哲學原理進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一個人的學習習慣對他的學習和成長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為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并把它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常規措施來認識。這些習慣主要有: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每天安排學習計劃的習慣、在作業和試卷上的有關位置工整書寫班級、姓名和學號的習慣、在教材或其它閱讀材料上做記號或批注的習慣、帶著問題看書的習慣等。在中學基礎教育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成為提高教與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六
1、聚焦文化a
高三歷史教學要注意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在我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和突出歷史的階段性特征,將具體的歷史事件放入這個特征中進行調查分析,讓學生加深理解,接受教育,汲取靈感,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3、正確處理綜合復習和重點復習的關系
我會采用三階段復習,即基礎復習、專題復習、重點復習。同時我會調整教學計劃,重點放在最后兩段,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高二文科兩個班,93人。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習慣有待進一步改善。
1、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理念,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教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有效性。
2、狠抓學風建設,管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按照初三第一輪復習的要求進行初二歷史教學;真正實行常規教學。
3、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一要求,認真組織各階段考試,認真命題,認真閱卷,認真評閱。
4、關于作業:要求學生按照進度、質量、數量及時完成訂購的同步培訓教材;老師通常會加強監督,按時按要求批改作業。
5、積極推進集體備課:共同努力。
6、提倡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課本《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和《中國古代史》。
1、假期完成《中國古代史》第一章到第二章的教學。
2、下學期前4周完成文科選修一第3章到第4章的教學任務。
3、5―7周完成了第五章的前四項教學任務。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七
以黨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以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面向新課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要在高一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教師通過一年教學,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上下冊)(選修)全部的講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上下冊)第的基本史實,并培養學生相關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綜合概括等能力。上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的教學和學習的任務,下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八
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根據高二文科班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1、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征。因此我在教學進程中,將有目的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2、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我在教學中,將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征,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3、正確處理全面復習和重點復習的關系
我將采用三段式復習,即基礎復習,專題復習和重點復習方法,同時把教學計劃作調整,側重點在后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本屆高二文科共有2個班,共計93人,學生基礎相對較弱,學習習慣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1、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認真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努力提高教學效度。
2、狠抓學風建設,管理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高三第一輪復習的要求來進行高二歷史教學;真正做到常規教學落到實處。
3、關于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閱卷,認真講評。
4、關于作業: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好所訂同步訓練資料,;教師平時加強監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
5、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群策群力。
6、提倡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養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材《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中國古代史》。
1、假期補課期間完成《中國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學。
2、下學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選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學任務。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節教學任務。
4、第8-9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后四節教學任務,進行一次模擬測試。
5、第10周復習準備月考。(節假日放假,則據實際情況往后進行調整)
10、第19周復習,準備期末考試。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九
1、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征。因此我在教學進程中,將有目的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2、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我在教學中,將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征,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3、正確處理全面復習和重點復習的關系
我將采用三段式復習,即基礎復習,專題復習和重點復習方法,同時把教學計劃作調整,側重點在后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本屆高二文科共有2個班,共計93人,學生基礎相對較弱,學習習慣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1、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認真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努力提高教學效度。
2、狠抓學風建設,管理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高三第一輪復習的要求來進行高二歷史教學;真正做到常規教學落到實處。
3、關于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閱卷,認真講評。
4、關于作業: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好所訂同步訓練資料,;教師平時加強監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
5、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群策群力。
6、提倡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養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材《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中國古代史》。
1、假期補課期間完成《中國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學。
2、下學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選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學任務。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節教學任務。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新教材篇十
以黨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以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面向新課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要在高一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教師通過一年教學,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上下冊)(選修)全部的講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上下冊)第的基本史實,并培養學生相關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綜合概括等能力。上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的教學和學習的任務,下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