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一
第二屆昆蟲大擂臺開賽了。
大家好!我是又胖又懶的小螞蟻。我的家庭可大了,有成千上萬個兄弟姐妹,我是由媽媽--蟻后生的,我們雖然人多,可是很有秩序,大家各自承擔不同的工作,有的負責建造家園,有的負責打掃房間,有的負責尋找食物,我們中最強壯的兵蟻,就負責保衛和守護我們的家園……呼……“你又睡了!”主持人可可叫道“下一個!”
美麗的花蝴蝶上臺了。我的觸角就像鼻子一樣,()幫我聞出花的香味。我有一對大大的復眼,我的翅膀上有許多細小的鱗片,像瓦片一樣壓在翅膀上。
我叫蟈蟈,學名螽斯,我是昆蟲世界中最勤奮的歌唱家。每當夏秋季節,不論白天黑夜,我都會在草叢中摩擦雙翅,發出清脆的歌聲。只有雄蟈蟈才會演奏,那是在雌蟈蟈求愛呢!
小昆蟲呀小可愛,昆蟲世界真有趣,細細觀察,多多去想。
《昆蟲記》這本書是由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小小昆蟲有多么可愛。我們需要多多觀察,探索昆蟲的奧秘!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二
整本書所寫的的昆蟲事物感到有趣之極。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致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小學生作文《昆蟲大世界》讀后感》。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是整本書變得生動、有趣、具體、引人入勝和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像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興趣的事仔細觀察,做到無處不文章,無處不動筆。
小昆蟲有大學問,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就是我讀完《昆蟲大世界》的感受。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三
昨天,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一起學習了《昆蟲迷》這篇課文。《昆蟲迷》記敘的是一個真實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作者是葉永烈。
《昆蟲迷》主要寫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花了畢生精力成就了《昆蟲記》巨著。這部書共十卷,第一卷在1878年問世,最后一卷在他八十七歲時(18)出版。
法布爾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的家在法國南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時候,沒上過像樣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他自己刻苦學習得來的。“有一次,他仰著頭觀察屋檐下的蜘蛛捕食蚊子。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當我讀到這段話的時候,不禁感到很愧疚。一連三四個小時!我肯定脖子早已發酸,況且我也沒有那么好的耐心和毅力,十分鐘都坐不住,何況是三四個小時呀!
我又繼續往下讀,當讀到“有一天,法布爾提著燈籠來到田里觀察蜈蚣怎樣產卵時,看著看著,覺得周圍越來越亮,抬頭一望,才知道太陽已從東方升起……”這里的時候,我沉默了,思考著如果要我去觀察,我早一溜煙跑了。課堂上短短的40分鐘我都坐不住,現在想想法布爾,我覺得無地自容了。
法布爾曾說過:“學習這件事,有沒有人教你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你自己能不能自覺。有嚴師指導的人是何等幸福!……”讀到這里時我只能啞口無言。這一對比,我覺得我們太幸福了。因為我們有老師的言傳身教,有老師的關心呵護,有美味的飯菜佳肴,舒適的教室寢室……這樣優良的學習環境,卻不好好學習,也真是 “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讀罷此書,我受益匪淺。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乎于條件的好壞,而在于有不有勤奮自強的精神。我要向法布爾學習,學習他那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刻苦學習的精神。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四
大屯煤電公司第三小學六(2)班侯春虎作文網
整本書所寫的的昆蟲事物感到有趣之極。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致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是整本書變得生動、有趣、具體、引人入勝和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像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興趣的事仔細觀察,做到無處不文章,無處不動筆。
小昆蟲有大學問,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就是我讀完《昆蟲大世界》的感受。
指導老師:董莉莉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五
有一本書,它真實地記錄了活潑可愛的小昆蟲生活。
有一本書,它浩浩十卷,凝結了作者一生的心血。
有一本書,它是人間的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寶藏。
這本書就是法國昆蟲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所撰寫的《昆蟲記》。《昆蟲記》介紹了非常豐富和細致入微的昆蟲世界。昆蟲怎樣捕捉獵物,怎樣生卵,怎樣筑窩以及生長過程也都包含在內,讓我不得不感慨自然界的神奇與瑰麗。同時作者還將昆蟲世界與自己的人生相融合,用社會的眼光來看待昆蟲世界,甚至每只小蟲子。
閉上眼,兇殘的螳螂、可怕的朗格多克蝎、為愛而生的大孔雀蝶等各具特色的小蟲子便一個個的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里的蟬。
蟬,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昆蟲。你知道嗎?蟬在昏暗的地下要生活四年,盡管它在地下生活的時間很長,然而,在陽光中放聲高歌的歡愉生活卻只有五星期。之前我曾因為蟬的喧鬧“統治”而大發牢騷,但是現在,我覺得我們要學會理解它們、接納它們、甚至喜歡它們。盡量不要討厭它們,四年掘土的努力,它才得以擁抱陽光,才得以長出能與鳥兒相媲美的透明翅膀,才得以脫下灰塵撲撲帶著泥點的“苦工”衣服,穿上嫩綠的鮮亮衣服。所以,讓我們靜下來聆聽這對蟬來說來之不易的《生命歡頌曲》吧!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六
以前,我是很討厭昆蟲的。因為昆蟲長得很丑,感覺很惡心,恐怕現在沒有哪個小朋友會跟昆蟲在一起玩吧。但是我看了《昆蟲記》以后,不但改變了我的看法,而且想要和它們做朋友呢!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花了一生的時間寫下了這部著作,這本書主要寫了昆蟲們的有趣的生活和法布爾從昆蟲們身上學會的生活哲學。
就以蜜蜂來說吧,我有一次差點被它“咬”了,所以蜜蜂在我的印象里是十分兇猛的。但是我看了這本書以后,覺得蜜蜂也是很機智的。作者法布爾捉來了二十只蜜蜂,給它們做標記后放走了它們。沒想到,僅僅兩分鐘左右,就有兩三只飛回屋子。第二天,他發現有十七只飛回來了。蜜蜂有很強的認路能力,真厲害啊!
還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只蜜蜂,我之前因為討厭蜜蜂,所以我立刻一腳踩下去。那蜜蜂立刻被我踩得血肉模糊了。
說到堅強,我想到了攀巖:我以前因為手臂力量不足,父母便讓我學攀巖。最初,我一沒有力氣,內心馬上就亂了起來,結果前功盡棄。但是蜜蜂都很堅強,我怎么能那么軟弱呢?后來,我覺得沒有力氣的時候,就咬緊牙關,拼命往上爬,往上一步就再往上步,憑著毅力終于爬到了頂。那時候,我的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父母和教練都為我鼓起了掌。
狼蛛讓我學會了堅持:在書中,作者說有一次,它在洞前等獵物,沒想到一整天都沒有捕到獵物。但是狼蛛想:獵物今天不來,明天一定會來;明天不來,將來也總有一天會來。于是它便繼續等,果然,又過了兩天,狼蛛捕到了一只很大的獵物。堅持這二個字,在我的學習與生活中十分有用,這種品質會讓我成功,也讓我深刻體會了“堅持就是勝利!”
《昆蟲記》給我的啟示真多啊!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七
夏日午后的蟬鳴甚是聒噪,室外枝婭瘋長卻總也擋不住烈陽。在陽光的催促下,我拉開散滿墨色的書柜,捧出一本《昆蟲記》。坐在軟的沙發上,我輕輕地翻動書頁,飄浮的目光終于落在黑色字體上。
當我拿起這本書后,我便被這里有趣的情節深深吸引住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保殼朗如何滾屎球;了解了蟬的習性;蟋蟀如何捕食的松毛蟲的“家’在哪兒,蜘蛛常見的種類..……還有勤勞的蜜蜂,愚笨的毛毛蟲,漂亮的孔雀蛾.……這里介紹了幾十種昆蟲,每一篇都是那么精彩。
蟬,是一種神奇的昆蟲,它在夏天的夜晚就會悄悄爬出來換上華麗的新裝,然后開始它的歌唱生涯。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蟬居然是一種害蟲!七月時節,當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朵上尋找飲料時,蟬依然很舒服,不覺得痛苦。為什么?因為它有一個奇特的嘴——一個精巧的“吸管”藏在它的胸部,能刺穿樹皮,吸樹的汁液。它坐在樹上唱歌。渴的時候只要鉆通樹皮,吸樹的汁液。吸管插進桶孔,它就可以飲個飽了。
屎殼郎在我的印象里是一種惡心的昆蟲,但我發現其實它是一種有趣的昆蟲,力了更了解屎殼郎,我還專門調出了屎殼郎滾屎球的錄像。看著視頻中跌跌撞撞地滾屎球的屎殼郎,我不禁發現屎殼郎的意志力多么強。
孔雀蛾是一種很漂亮的蛾。最大的來自歐洲,全身披著紅棕的絨毛,脖子上有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著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灰白的邊,中央有一個大眼睛,有黑得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簾,它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弧形的線條。這種蛾是由一種長得極力漂亮的毛毛蟲變來的,它們的身體以黃色為底色,上面嵌著藍色的珠子。它們靠吃杏葉為主。這種蛾子不懂得吃,壽命只有兩三天的時候。我真為它惋惜。
……
陽光從腳尖爬到膝蓋,彈鳴聲微弱,我慢慢地合上書。《昆蟲記》是法布爾用畢生的心血和研究成的世界名著,這里聚集了法布爾智慧的結晶。真想不到,昆蟲的世界是如此豐富!昆蟲,如此微小的生命也能這樣精彩。我們應該保護昆蟲,愛護大自然,多讀名著,收獲意想不倒的驚喜。
書中沒有多少故事,卻處處是故事。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八
《昆蟲記》由法布爾編著,書如其名,介紹了各種與昆蟲相關的知識。
本書由作者本身的發現與觀察展開,通過作者的研究寫進書本,使人們對昆蟲的認知和了解更進一步。
我第一次了解到昆蟲并沒有真正的自我思考能力,只是靠著自己的本能來實現行動。而且他們不會迷路,有歸巢的本領,無論多遠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我感觸最深的是螢火蟲。小小的甲蟲,借助微弱的能量散發著自己的光芒,實現自己的價值,點亮自己的生命。人亦如此,通過努力來創造充足的人生,為自己而活著。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舍腰蜂。這種昆蟲在書中講的很詳細,是一種蜜蜂。作者稱呼它們為泥水匠蜂,因為它們用黏土建房。這種蜜蜂受不得寒,建巢都建在干燥溫暖的地方,會建在人的家中。
建筑過程是很辛苦的,需要不停地搬運,還可能被水沖垮,但就是這樣一點點一點點地建出來一個蜂巢,以見這些蜜蜂的毅力和耐心。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對昆蟲有了新的認知和了解,并對它們產生了興趣,受益匪淺。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九
這幾天我迷上了一本書——《昆蟲記》。這里面有許多關于昆蟲的知識。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有蝗蟲。一般人都會認為蝗蟲是害蟲。但是在《昆蟲記》里,作者卻說說蝗蟲不但不是害蟲,還是富有犧牲精神的益蟲。我覺得挺奇怪的。原來蝗蟲還是火雞的食物。而且蝗蟲還富有營養,是人類餐桌上的美味。
讀了蝗蟲,我知道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客觀公正的看待問題。
我還了解了關于狼蛛的知識。狼蛛屬于蜘蛛的一種,但它是有劇毒的。不過狼豬雖然有劇毒,但卻是非常稱職的母親。狼蛛一次性可以產下200多只小狼蛛卵。這些小狼蛛孵化出來會在媽媽的背上待五六個月才能獨自生活。真想不到這么兇惡的家伙竟然是一位溫柔慈愛的母親,她對待孩子十分的細心,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
在《昆蟲記》這本書里,我還知道了原來那么美麗的蝴蝶壽命卻很短暫。大孔雀蝶是歐洲最大的蝴蝶。他們的一生非常短暫。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尋找配偶。雄大孔雀蝶,為了尋找美麗的雌大孔雀蝶,不辭勞苦,竟能從千米之外飛來。他們這種不屈不撓的毅力,真是讓人敬佩。
這本書字里行間都充滿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也讓我了解到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十
在十一長假中,我看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是由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我看完這本書后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便寫下了讀后感。
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無論強大還是柔弱,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昆蟲,這些飛行于天地之間,自古以來就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與我們卻很少去關注過它們。
《昆蟲記》中寫了很多的昆蟲,如:螢火蟲、紅螞蟻、天牛、蟋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孔雀蝶,因為它美麗非凡,穿著栗色天鵝絨外衣,帶著白色皮毛領帶。翅膀上裝著褐色斑點,中間橫穿一條淺白色之字形曲線,邊緣呈吐煙熏白色,中央有個圓圓斑點,好像一只白色的大眼睛。那大眼睛里閃爍著虹色光環,白色、栗色、雞冠花紅,色彩變化萬千,美麗極了!
我討厭的昆蟲也有許許多多,如:松毛蟲、松毛蟲蛾、黑胡蜂等等。其中,我最討厭松毛蟲蛾,因為松毛蟲蛾約二十五毫米長,九毫米寬。這些球體的絲十分細呈暗白色。它的內壁并不十分牢固,原因可能是以前修建蟲窩時耗去了大量蟲絲。十分惡心!
看了這本書后我認識了很多的昆蟲,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的成績一定會大大地提升了。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十一
科學無處不在,世間萬物都存在著種種靈性,善于發現,善于觀察,或許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呢!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內容情節十分的吸引人,作者的語言讓我們感到親切,文筆十分生動有趣,讓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邊品讀《昆蟲記》這本書,邊觀察身邊的昆蟲,才會發現,作者竟觀察得如此細致入微。每種昆蟲都有自己的奇特之處,但它們卻如此的小,小得幾乎沒有人會刻意地去觀察它們。但作者達爾文卻不是這樣,他相信昆蟲都有生命,它們都值得被發現,都值得讓人去尊重。作者喜歡昆蟲,喜歡去觀察它們,去了解它們小小的生活世界。團結是沒有什么能阻擋的。說到最團結的昆蟲,這一響亮的名稱就非螞蟻莫屬了,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不僅僅是人,其實螞蟻也可以。
螞蟻家族們一起覓食,一起生活,一起面對困難而不屈服,真可謂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它們團結是因為它們弱小,但又不向命運屈服,這些小小的生靈難道不值得被人們去贊美嗎,去佩服嗎?它們能承受比自己體重重許多的東西,因為它們有堅強的毅力。螞蟻是令人佩服的,但卻也是令人害怕的。比如說:白蟻。白蟻的破壞性非常強,它們會把木制的房屋一點一點吃掉,會將木制的家具啃得零零碎碎。所以人們十分懼怕它們。
由此可見有些極小的昆蟲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煩惱,不可忽視它們微弱而又強大的力量呀!兇殘,是它的本性。螳螂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昆蟲。它們的兇殘使得多少弱小的昆蟲死于“非命”呀!但,螳螂的可怕之處不在這兒,它們最可怕的就是六親不認,兇殘的螳螂們有時連自己的親人們都不放過,它們一點一點地把親人們殺死,再一點一點地把它們全部吞進肚里,這可怕得讓人無法想象。
可這螳螂們又是不屈的,當它們面對饑餓有時連自己都不放過,它們寧可把自己殺死,也不愿被活活餓死。螳螂們手上的“雙刀”就是最可怕的殺人武器了,可謂是“殺人不見血”,在它們鋒利無比的快刀之下,又有多少數不清的亡魂呢?其實除了昆蟲學家,還有許多領域的科學家。為我們揭開了生活中的層層面紗,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生活。愛迪生在艱苦的環境下發明了電燈泡,牛頓明白地心引力是因為一次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科學的范圍更是廣闊。我相信,只要人人都像法布爾一樣,認真,用心去觀察世間萬物,就一定能探索世界的奧秘。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留意身邊的事物,用心去觀察身邊的點滴,科學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十二
作者法布爾向我們講了許多昆蟲的樣子。為我們展示了一副副昆蟲想生存而搶奪地盤,互相殘殺時候的可怕樣子。這本書告訴我們,哪怕外表美麗的蝴蝶居然藏著可怕的致命武器。就像蝴蝶幼蟲也有毒刺蝎子尾巴勾上也有毒液,松樹上的毛蟲的血液也有毒。殺人蜂!和胡蜂!都有毒液,這些昆蟲都讓我們不敢過去。
你知道嗎,樹上那些蝸牛殼里的蝸牛去哪兒了嗎?他是被螢火蟲吃了。金步甲的食物是他的丈夫,火雞,鴿子雞等都會裝死,而且會裝半個小時。
這里有鳥語,有花香,還有昆蟲,我們共同生活,共同成長吧。
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外表好看的不一定心腸好,外表不好看的心腸有可能很好,凡事不能看外表。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十三
一位作家將人生中所有的書概括為三本: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這概括精辟異常地凸顯了人生真諦。另有一句與其本意相似——“人生只有三天,昨日、今日、明日”,我們的一生,貌似真的只需去讀三本書即可。
《昆蟲記》便是將這三本書都呈現在我眼前:
人生的首本書,便為“有字之書”,也就是《昆蟲記》它本身,我可以通過這本有字之書來增長知識:蟬是個辛勤的生產者,螞蟻是個可惡的流氓,圓網蛛是個稱職的媽媽,螳螂外表美麗卻十分殘忍......這所有的文字將我帶入一個生動活潑的昆蟲世界,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法布爾歷經幾十年研究昆蟲,窮盡自己一生去熱愛他們,他希望自己的著作,上承遠古賢良之經驗,下傳子孫后代之知識,使人類對大自然的研究得以薪火相傳。多讀“有字之書”,貴在少年黃金時代,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人生第二本書是“無字之書”。所謂“無字之書”就是沒有字的書,要在生活中學習,從實踐中求證,才能漸漸讀懂它。陸游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字之書”畢竟是理論上的東西,前人之觀點可能會有錯誤,如果要有所作為,超越前人,必須在實踐中領悟并提升。這一點在他小的時候就有強烈地體現:有一回,小法布爾在大路邊,發現一群螞蟻在搬運一只死蒼蠅,螞蟻們像在緊張地從事一項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調兵遣將,有的傳遞信息……如此繁忙的勞動場面把他牢牢吸引住,于是他趴在路邊,掏出放大鏡,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們的行動,下地勞動的人們從他身邊走過,看見他趴在那兒;他們結束勞動回家時,他還趴在那兒——這樣的觀察伴隨著他的一生。后來法布爾在《昆蟲記》中說道,拉封丹因循傳統,不注意關心現實,認為蟬只知安逸生活,他的寓言引導著人們一直都在贊揚螞蟻,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在冬天,是螞蟻向蟬乞求食物!是螞蟻把蟬剝削完,然后再把蟬扯碎、解肢、弄爛,變成美味佳肴,最后被螞蟻一口一口地吃掉,當成腹中餐!法布爾就是這樣以他對昆蟲如此細致的觀察和了解,為千百年來人們對蟬的誤解正名。
人生的第三本書是為“心靈之書”,意指用心靈去學習,去感知萬物,去領悟世間一切。這是三本書中境界最高的一本書了,有位禪宗大師曾提出了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之中,看山是不山,看水是不水;參禪之后,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那么那些對“心靈之書”有深刻解讀的人,就不會為外界的紅塵所誘惑,不會被內心的邪惡所驅動,心靜如水,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知足常樂,有所為有所不為。法布爾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后半生勉強溫飽,但他沒有向“偏見”和“貧窮”屈服,依然勤于自學,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即便后來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樸實如初,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為了可以實現自己的昆蟲夢,放棄優良的居住環境,在他鐘愛的土地上,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就只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因為這樣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也不會驚擾到昆蟲們,讓他與昆蟲為伴,與昆蟲為友,他已經達到了參禪之后的境界:看昆蟲還是昆蟲,只是多了一份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
三本書,一生伴。讀懂了這三本書,悟透了《昆蟲記》,也就理解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至理名言。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十四
法布爾的《昆蟲記》對我們都不是陌生的,早在小學,書本中就有編錄《昆蟲記》中的內容。通俗易懂的語言,詮釋了一個個非凡的現象;大膽創新的實驗,驗證了一個個令人吃驚的想法;平凡生物的天性,透出了一個個人生領悟。法布爾不斷努力的成果,使原本平凡的他,也變得非凡起來。一個個嚴謹的科學知識在《昆蟲記》中,在法布爾的筆下輕松詼諧地寫出,這本書,本身便是不同于其它的,本身便是非凡的。
《昆蟲記》中的那些“蟲子”們,并不能算是自然界中的佼佼者,它們數量龐大,體型卻大多較小,對于那些“王者”,對于我們,它們的生命甚至都可以用渺小來形容。沒有人會因為踩死一只螞蟻而悲傷,沒有人會因為一只昆蟲的誕生而興奮異常。然而,當我打開書本,進入法布爾的昆蟲世界,那些自然界中最非凡的奇跡的創造者,正是那些自然界中最渺小的平凡生物。
我不禁自問,自嘲:昆蟲的非凡世界,我到底了解多少?心中那些平凡的昆蟲,正以非凡的方式生存。法布爾對昆蟲的研究,對昆蟲的執著,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他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但是我想,更符合他的,還是達爾文對他的評價,“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同樣一只昆蟲,難道在我們和法布爾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么?不!只因為我們只看見 “蟲子”們的骯臟和渺小,卻忽略了它們的“非凡”,法布爾對于科學的觀察,使他發現了不為人所知的奇跡。
同樣的,當我們一再抱怨生活枯燥無聊的時候,為何不試試,觀察身邊平凡的事物,也許我們想要的非凡便隱藏在其中。
當平凡的生活遭遇看似平凡的萬物,非凡的火花早在那一刻擦亮,生活早就因此變得不一樣,早就因此變得精彩。
昆蟲記讀后感初二水平篇十五
寒假里,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介紹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了解了許多昆蟲世界的奧妙。(點評:開頭說明讀書收獲。)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是法國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耗費了一生的時間,終于寫出了《昆蟲記》這本巨著。《昆蟲記》中,有螢火蟲,有黃蜂,也有象鼻蟲、蝗蟲、蟋蟀……數十種昆蟲都作了詳細的介紹。(點評:簡單介紹書籍內容。)
法布爾雖然是一個動物學家,但他的文筆流暢、優美。如《螢火蟲,草叢里的星星》這篇文章,作者把螢火蟲的腳比作“薔薇花的指頭”,把它那會發光的小燈比做“一盞希望的燈”。法布爾的比喻形象又貼切,讀來讓人如臨其境。文章還詳細地解釋了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它是怎么捕捉獵物的,它身上有什么特殊器官……生動的語句,準確的用詞,我仿佛看到一個個精美的昆蟲視頻。(點評:評論作者行文用筆,引出下文的收獲和體會。)
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明白了細心觀察和生動表達的重要性。有一次,老師叫我們寫一篇小動物的作文,我回到家就把養著小金魚的魚缸擺在桌子上觀察起來。我發現小金魚在游動的時候尾巴都是撐開的,真想一條大大的寬擺裙子。我便在作文里寫“小金魚游動的時候尾巴一擺一擺的,就像一個穿著寬擺裙的小公主在水里巡視。”這一描寫得到老師的肯定。(點評:舉例說明自己的讀后收獲。)
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都值得我學習,沒有仔細的觀察,沒有堅持不懈,法布爾就不可能寫出震驚世界《昆蟲記》來。(點評:結尾升華主旨。)
總評:本文在寫法上不是很嚴格的讀后感,有點偏向“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一本書”這一題材。因為上文行文中對《昆蟲記》這本書的描述比較多,感想比較少,只是停留在對優美語句的賞析上。這是初寫讀后感的同學容易犯的毛病。
同學們要注意,題材不一樣,寫法就不同。所以在審清題目要求后,還要做到構思和布局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