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四)
中國歷代寓言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許多膾炙人口的寓言已成為人們熟知的成語,如《三人成虎》《齊人攫金》《畫蛇添足》《黔驢技窮》《朝三暮四》《鷸蚌相爭》,等等。人們一提某個成語,相互間就會心領神會。由于寓言的廣泛流傳,人們往往不用講寓言故事的內容,只需要用某個寓言成語,就能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評價一個人的德行,足見寓言的智慧對人們的深刻影響。
1、屠龍之術
有一個叫朱泙漫的人,聽說住在深山的支離益殺龍技術高明,便前往拜師學藝。朱泙漫不惜花盡千金家產,用了三年的時間,終于學到了老師說的那一套屠龍技術。然而,當他走出深山,卻無處可殺,學到的技術一無所用。
——選譯自《莊子·列御寇》
寓言啟示:脫離實際需要的技能和學問,學得再好也是沒有用的。
2、弓箭合射
有一天,擅長射箭的后羿聽到兩個人在爭吵。一個人說:“我的弓精良無比,什么箭都不用。”另一個人說:“我的箭出奇地好,什么弓都不用。”
后羿聽后笑著說:“沒有弓,怎么能把箭射出去,箭還有什么作用呢?沒有箭,拿什么去射中靶子,弓還有什么作用呢?”
那兩個人不再爭吵,后羿叫他們把弓和箭合在一起,然后教他們學習射箭。
——選譯自《太平御覽》引《胡非子》一文
寓言啟示:人各有所長,只強調個人的長處便沒有多大作用,要集眾人之所長,互相配合,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
3、月偷一雞
有一個人,他每天都去偷鄰居家的一只雞。他的一位熟人知道后勸告說:“這可不是好人的行為,鄰里都會痛恨你的!”他聽后說:“既然這樣做不好,那就讓我先少偷一些,以后我不再每天偷一只,改成每月偷一只,到明年就不再偷了。”
——選譯自《孟子·滕文公下》
寓言啟示:諷刺明知有錯而不決心改正的人,告誡人們知錯就要及時改正,不能找借口拖延。
4、五十步笑百步
戰場上戰鼓聲震耳欲聾,敵對雙方揮動刀槍正進行著激烈的戰斗。一陣拼殺后,敗者丟盔棄甲,倒拖著刀槍掉頭就逃。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了下來,有的逃了五十步停了下來。那些逃了五十步的敗者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敗者說:“真膽小,還比我們逃得遠呢!”
——選譯自《孟子·梁惠王上》
寓言啟示:犯相同性質錯誤的人,程度小的不應嘲笑程度大的而寬恕自己。雖然錯誤有大小與程度的差別,但都是錯誤,都應制止和改正。
5、以羊易牛
梁惠王容止端詳地坐在廟堂上,正好有人牽著一頭牛經過堂下。梁惠王說:“將牛牽到哪兒去啊?”
牽牛人回答說:“牽到附近殺掉它,用它的血涂鐘。”
“趕快放掉它,我不忍心看它那驚恐戰栗的樣子,像這樣沒有罪就被殺死多不人道!”梁惠王難過地說。
牽牛人高興地問:“那就不必用血涂鐘了吧?”
梁惠王急忙說:“怎么可以不用血涂鐘呢,換一只羊吧!”
——選譯自《孟子·梁惠王上》
寓言啟示:形式和內容有所變化,但實質并沒有改變。意在諷刺某些人虛偽的仁慈和殘忍的本性。
6、拔苗助長
宋國有個農夫,插下禾苗后成天在田邊觀看。他擔憂禾苗長得太慢,心里不時念叨著希望它們快快長高。一天,農夫下到田里,動手把禾苗一棵棵地從泥里往上拔高一節。拔完禾苗,農夫疲憊不堪地走回去,他對家里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就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一聽,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
——選譯自《孟子·公孫丑上》
寓言啟示:做任何事都不能違反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規律,急于求成,盡管出于好意,結果也只能是把事情辦壞。
我是幸福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知識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