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的兩則寓言故事,讓人豁然開悟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一、孔子見榮啟期
有一天,孔子到泰山去游玩,當走到郕(今泰安市寧陽縣東北的一個地方)的郊外時,遇到一位老人,名叫榮啟期,這位老人身披鹿皮,腰里隨便捆了一條帶子,一邊彈琴,一邊唱歌,不亦樂乎。
孔子就走上前去問道:“老人家,請問您為什么這么開心快樂呢?”
老人就說了:讓我開心快樂的事,實在太多了。天地生養萬物,只有人是最尊貴的,而我生而為人,這不是值得快樂的事嗎?
世間男尊女卑,我生而為男人,又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
有的人還沒有出生,就胎死腹中,有的人剛剛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而我現在活到了九十三歲,這不又是一件開心的事嗎?
至于貧窮,對讀書人來說,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于死亡,那是自然規律,有生必有死,有什么好怕的呢?一個人如果能夠安貧樂道,一切順其自然,還有什么事是值得憂愁煩惱的呢?
聽完感嘆道:“說得真是太好了!這才是真正獲得自我解脫煩惱的人啊!”
二、林類拾遺穗
林類,春秋時期的隱士,已經是一位百歲的老人了。但他到了春天,都很暖和了,他卻還穿著皮衣,走在別人收割過的田地里,去撿人家掉落不要的麥穗。并且一邊撿稻穗,一邊唱著歌,悠然自得,非常開心快樂的樣子。
孔子到了衛國,正好在田野里遇到這位老人家,他就回頭對弟子們說:這位老人家,活得瀟灑自在,應該很有修養功夫,你們誰愿意前往向他請教呢?
子貢說:老師,我去吧!于是他就走進田壟,迎面走過去。
走到老先生面前時,子貢長嘆一聲說道:“老人家,你都這么大年紀了,還要靠撿人家不要的稻穗為生,也太辛苦、太可憐了,難道不為過去的不努力后悔嗎?還這樣一邊拾稻穗,一邊唱歌,看起來很高興的樣子?”
林類聽了,仍舊一邊低頭撿稻穗,一邊唱歌,根本就不理會子貢。子貢跟在后邊再三追問,老人家這才抬起頭,對子貢說:“我有什么好后悔的啊?”
子貢就說:“我想老先生年少的時候,不肯勤奮努力,長大了又不能抓住時機,所以到老了也沒有老婆孩子照顧,還要靠撿稻穗為生,眼看死期將近,你還在這里唱歌,那么開心快樂,到底是什么道理呀?”
林類就笑著說:“我所快樂的理由,其實每個人都有,只不過別人不以為樂,反以為憂。正因為我小時候不肯努力,長大后也不喜歡與人競爭,趕潮流,所以才能如此長壽呀!正因為我沒有老婆孩子,無牽無掛,所以才能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現在我都活了一百多歲,四也到死的時候了,所以才開心快樂呀!”
子貢說:“世人都向往長壽,而討厭死亡,可您卻以死為樂,這是為什么呢?”
林類說:“生與死,不過一來一去而已。雖然在這里死了,你怎么知道不會在其他地方又出生了呢?所以我覺得生與死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世人為追求長壽、財色名利,忙忙碌碌,辛苦執著,我們又怎么知道這不是一種糊涂和迷惑呢?誰又知道即使我現在死了,到了那一邊,不會比在這邊還快樂呢?”
子貢聽了他的話,不是太懂,就回去告訴老師。
孔子說:“我看這個人像是一個有道行的人,所以才叫你們去談一談,看來果然如此!不過他的道行,還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