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帥 小故事大道理之二十三理念的合作,最永恒、最持久!
秦朝末年的武裝政變,是由多支政治勢力集中造成的。可以說,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礎。這樣的合作形式,根本不會有任何一方可以獨享秦帝國剩余資源的特權(quán),項羽不能,劉邦也不能。
各地的軍隊組織者之所以肯接受他們的領導,是因為他們承諾在推翻秦王朝之后,將給予追隨者和支持者足夠的政治利益,例如領地和政治地位等。
然而,在推翻秦王朝后,項羽并沒有兌現(xiàn)承諾(政治支票跳票了),恐怕和他無力全盤控制局勢有關(guān)。而后,劉邦所面臨的形勢大致和項羽相同。
在當時,如果因違背分封約定而引起嘩變,所帶來的政治后果將非常嚴重,除了將自己孤立并成為眾失之的外,不會有其他任何正面的效果。這種喪失政治信用帶來的被動局面一旦出現(xiàn),將極難扭轉(zhuǎn)局勢。
劉邦在被項羽圍困于滎陽的時候,韓信曾經(jīng)有過近乎敲竹杠的做法,要求劉邦任命他為代理齊王。
劉邦為此氣得破口大罵,但是在張良、陳平的提醒下,他冷靜地忍了下來,勉強把話說圓,并批評韓信討功的魄力太小,反面開出了價碼更高的政治支票,任命韓信做了正式的齊王。
劉邦表面上表現(xiàn)得非常大度,其實是很不情愿這么做的,甚至是相當痛恨韓信的要挾,但是迫于形勢,不得已而為之。
從歷史上看,項羽和劉邦的差別,只在于政權(quán)是否延續(xù)并傳承下去。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成敗。然而,他們在政治手段上其實是差不多的。
受政治現(xiàn)實所迫,項羽做了大膽的嘗試,采取了郡縣制與分封制并存的方式來領導臣民。
實際上,這種對策非常有必要而且有效,確實為造就大一統(tǒng)的帝國立下不可埋沒之功。
遺憾的是,這種制度的締造者卻沒有成為印證者,反倒是成就了政敵劉邦的千秋霸業(yè)。
項羽與劉邦的楚漢之爭,曾經(jīng)有過“利益合作”,然而由于在利益合作的過程中,彼此各懷鬼胎,所以最后難免會有合作之后的進一步“對決”。所以,“利益的結(jié)合”終究也是不長久的。
在短暫的“落難的合作”、“利益的合作”之外,倒是有一種“理念的合作”,是永恒的。
我在直銷當中一位老師,在一次表揚大會中,她曾公開地說:“我們要特別感謝鐘易宏、何靜夫婦,巫季強、陳美麗夫婦以及公司的全體同仁,多虧有許多旁線領導人無私的協(xié)助和整個成功團隊的努力,她們才能有今天。”
她和他們就是一種“理念的結(jié)合”!
鐘易宏先生并不是她直屬的事業(yè)伙伴,從直銷的術(shù)語來說,算是“旁線”。但是,由于理念相同,她們也常常進行各種合作。
例如鐘先生在臺灣南部非常活躍,素有“南霸天”的稱號。有時她想去關(guān)切臺灣南部的伙伴而又分身乏術(shù)時,他會立刻主動地跳出來,表示可以由他來承擔。
于是,有一段日子,她們團隊的高雄總部,多虧鐘先生常常幫她去帶動。每星期至少一次,有時還多達兩次。
不管鐘先生屏東的事業(yè)伙伴多么渴望他前去指導,鐘先生卻曾經(jīng)多達兩年都沒進過自己的教室,而只是為了她的“寶貝”(我都親昵地稱呼事業(yè)伙伴為“寶貝”)們忙碌。鐘先生自己的直銷部門常常打趣地說:“老師,你已經(jīng)兩個月沒來教室看我們了!"
鐘先生如此照顧她們的團隊,她當然也是一樣地投桃報李。每次到臺南舉行會議,都是以他為主的。
常常路過自己的教室都沒進去,卻直接到他的教室講課。當會議人數(shù)爆滿時,她對鐘先生的團隊也從不刪一個名額,要刪寧可刪她自己的團隊。
長久以來,她們的合作就是如此的真誠,她們的友誼就是如此的永恒。其實這種“理念的合作”對團隊來說,也是一種教育。
她們無疑是在告訴自己的事業(yè)伙伴,與理念一致的旁線合作,并不是嘴巴式的,而是付諸行動的。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少一個朋友,多一道墻。
跟十個人建立友誼,十分助力;跟一百個人建立友誼,一百分助力。
理念的合作,最永恒、最持久!
???王元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