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
原標題:新縣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
新縣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晶晶 通訊員 聶建武 王麗君
初冬時節,在新縣城南的英雄山上,“紅旗飄飄”主題雕塑巍然矗立,正如它所象征的革命精神,在老區大地賡續相傳、生生不息。
記者沿著石階拾級而下,便是改造提升后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一襲長廊連結東西,一池碧水倒映輪廓,愈發顯得莊重威嚴、樸實大氣。
“劉鄧大軍積極實施戰略展開,相繼解放潢川、光山、經扶、紅安等縣,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主展廳內,講解員韓蘭正在一遍遍地加強講解練習。
“我們講解員就像傳遞紅色精神的火炬手,特別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后,我們更應該不斷更新知識庫,讓紅色精神薪火相傳。”韓蘭說。
位于主展廳的基本陳列《大別山·紅旗不倒》氣勢恢宏,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歷程,更新后的各類場景、雕塑、油畫等陳展科技感十足,館內上千件文物訴說著革命歷史,帶領著游客追憶烽火硝煙歲月。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我們著力提升陳展水平,豐富陳展內容,構建了‘基本陳列+臨展+線上微展’的立體展陳體系,不斷講好‘四個故事’,為游客提供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盛宴。”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館長楊裕盛介紹說。
陳展內容的不斷充實,離不開革命文物的廣泛征集。近日,在郭家河鄉葉成煥故居前,葉成煥烈士的繼子葉志立向該館捐贈了父親使用過的木箱、木升等革命文物。
而這僅僅是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加強革命文物的征集保護研究工作的縮影。近年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面向將帥子女及社會各界廣泛征集文物,組織開展“口述歷史”搶救和采集工程,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真正實現讓革命文物“活”起來。
在吳煥先烈士的陳展前,經常能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雖兩鬢斑白,卻聲如洪鐘,操著一口流利的豫南腔普通話,為游客講述吳煥先的革命故事,他就是吳煥先烈士的侄子吳世友。
“2023年退休后,我成為了博物館的一名義務講解員,經常過來為游客講述伯父吳煥先等老一輩革命先烈的紅色故事,游客也特別喜歡我的講解。”吳世友笑著說。
“活化”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邀請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道德模范等,生動講述黨史國史和大別山精神,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同時,不斷深化紅色研學,用活“紅色故事小講堂”,精心編排《我們的紅土地》《桂花飄香》《紅薯地里埋銀元》等紅色情景劇,招募培養600余名“小小講解員”為游客義務講解,紅色精神在這里歷久彌新、光芒綻放。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深入挖掘大別山精神內涵,堅定不移地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談及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貫徹落實,楊裕盛信心滿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