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客經濟學-生活錦囊
一伙人聚到一塊吃飯,通常中國人會由其中的一個買單;而西方人則偏好AA制,大家分攤。
這是為什么?一般的回答是因為文化的不同,中國人講面子、好客氣;西方人比較實在,崇尚獨立。但要是再問,為什么中國人的文化與洋人不同?有沒有什么道理?恐怕就答不上來了。
經濟學家們用“流動性”的概念來回答這個問題。在經濟學家們看來,歷史上的中國社會以農業文明為特性,人群的流動性較差,因此,一個人請客買單的時候,完全可以預期到被請的人日后也會請他,所以請客的人其實并不吃虧,大家輪著來就是了。而在西方,海洋和商業文明使得人群的流動性更強,一個人請別人的客,被請的人說不定這輩子再也碰不到了,為了大家都不吃虧,彼此分攤,各人付各人那份便是最好的辦法。
進一步分析下去就會發現,中國人請客吃飯和洋人在實質上并無不同:洋人是一次性的AA制,中國人是拉長了時間的分次性的AA制,都相當于“零和博弈”。一個是短期、靜態、一次性的AA制,一個是長期、動態、分次性的AA制,流動性不同而已。
為什么“流動性”會影響請客吃飯呢?因為流動性影響了請客的預期收益,流動性越強,請客的風險性就越大,預期收益就越差,人們就越不愿意“犯傻”去請客。現在,隨著中國社會的“流動性”增強,中國人開始變得有點兒像洋人,也玩起了AA制,答案不是中國人變了,而是中國在“流動性”這樣的問題上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