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吃“軟”不吃“硬”-精英譚
成功經(jīng)驗分享
綜觀今年美國名校尤其排名前十及常春藤盟校的錄取結果,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那些脫穎而出的孩子有很多共同點,最主要的不是硬體部分(學術成績等),而是軟體部分,能充分表現(xiàn)出一個孩子做人、做事原則的整體申請材料。
換句話就是小孩子有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激情,堅持不懈地專注于自己的愛好;另外一個就是孩子做人的原則:誠實和正直。
這是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畢業(yè)生們真實的切身感受。這兩點看起來有點摸不著看不見的感覺,遠不如學校成績98分那樣直白、容易把握。
但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不要說小孩子,就是我們大人,尤其華人,能真正忠于自己內(nèi)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有多少?極少!
誠實和正直,這本屬于人類最基本的品質(zhì)在當今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社會已越來越被淡化,但這些做人的最基本品質(zhì)就是美國精英教育的實質(zhì),這同我們平時常講的先做人后做事,是一個道理。
小孩子的內(nèi)心是非常純凈和真實的,當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做自己喜歡同時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義工)時,他們講述出來的故事是催人淚下的。
一個男孩子在講述他在老人院做義工的經(jīng)歷時,提及那些老人對他的信賴和盼望,高大的男孩哽咽激動,淚光閃閃,這樣的義工經(jīng)歷,這樣的申請能不打動名校的錄取官嗎?
另外一位媽媽在講述送兒子參加球賽途中,隊友及家人出現(xiàn)危險狀況,其他隊友和家人奮不顧身營救的場面時,哽咽得說不出話。孩子有這樣的父母,有這樣的感悟能不成功嗎?
對家長的一些中肯建議:
1。不要攀比,不要太功利,不要太愛面子。這樣做家長的太累,孩子不但累還不開心,影響健康成長。被家長逼出來的孩子即使進了名校,發(fā)展前景并不盡如人意,因為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個性,除了學習就是學習,這種孩子多乏味!
2。不要道聽途說,盲目跟風。家長的工作就是觀察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孩子的閃光點,千萬不要模仿,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樣的。
3。家長要多參與社區(qū)的義工活動,比如孩子學校的義工,加速與當?shù)匚幕闹苯咏榆墸谂c其他民族尤其本地人共處的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對孩子的教育和名校申請大有益處,還可以快速提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