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生活錦囊
“刀疤”古龍
我在時報副刊當編輯時常去古龍那兒催稿,古龍說:“你不跟我喝酒,我就不寫給你。”但我們倆那時年輕啊,老喝不醉,干脆就把紹興黃酒倒在兩個盆子里,“干盆”。我們還經常一起泡溫泉,他全身脫光,你很難想象他渾身刀疤的樣子,因為他年輕時常常和人家砍殺,所以他的武俠小說其實就是他的生活,只不過從現代投射到古代,另外美化主角———他本人長得很丑,像個羅漢,卻寫出像楚留香這樣俊美的男主角。
古龍臨終前的最后一個星期,我去看他,他還寫了一幅字給我,“陌上花發可以緩緩醉矣”。然后他又和我講,“我要告訴你一個重要的事情,酒不是好東西。”那時他都肝硬化到晚期了。他死后,大家決定買上48瓶XO給他陪葬。4000塊臺幣一瓶啊,我擔心這樣會被盜墓,建議把酒瓶的蓋子打開。有朋友開玩笑,過個幾十年,就是陳年老酒啊。
“半部”南懷瑾
南懷瑾是個博通四海的大家。為了要去拜訪他,我就問人家,南老師最喜歡什么?他們告訴我,南老師最喜歡抽三五牌香煙。我帶了一條去拜訪他。那時他八十多歲,鶴發童顏,一根根抽香煙,完全沒有什么執著和固執,是一個很自在的老人。那一天,我們談了一整夜,我問他,為什么他寫的很多東西都只有上冊,沒有下冊。他說,那下冊都要留給你們做,我都做完了,你們做什么。南懷瑾又講他的老師在世的時候在全中國蓋了120座廟,可是都沒有蓋完。有一天,他忍不住問其中緣由。他老師說,那我都蓋完了,你蓋什么。他說,林清玄,你寫我的下半部吧,我說,我不寫你的下半部,我要寫我自己的上半部。
“流淚”三毛
我有寫文章批評三毛的文章眼淚太多,《三毛一篇文章有48處眼淚》,后來三毛媽媽打電話給我,說三毛看了文章哭了很久,眼淚比你寫得還多。那時我們還不認識。認識之后才知道她就是那樣的人,為了感動的事情,可以幾個月不睡覺,像寫《滾滾紅塵》。
有一次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她說她想要搬去美國,要賣房子。我去看了下她家,很不錯,當場就決定買下。簽約付錢的前一天晚上,她突然打電話給我,“清玄,我房子不賣了”。我就很氣啊,因為四處借錢為了買房。她說:“屋頂上的檸檬花開了,我要等到它結果。”結果,那段時間她就沒有出國,等到檸檬結果。她就是這樣的人,她對朋友很好,會記得朋友喜歡什么,在旅行的時候記得給朋友帶禮物,有時又會突然寫卡片給你,她對朋友真的很細心也很貼心。
“難友”李敖
李敖那時被判刑,都沒有人敢站出來講一句話,當時只有我寫了一篇文章《我所認識的李敖》支持他,認為他很了不起,不應該被關。大家如果看李敖的回憶錄最后一篇,《我這一生最好的100個朋友》,我的名字還比較靠前呢。我們還算是蠻好的朋友,我出國忘了交水電費,他都幫我去交。
不過,交完之后,收據不給我,他跟我說,我有把柄在他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