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價格斗士的京東之路-成功之鑰
打開京東網上商城(以下簡稱京東商城)的網頁,你會發現,每件商品的網頁后面都寫著“如果您發現有比京東價格更低的,歡迎舉報”,這句話不只對傳統零售商,對B2C電子商務的其他同行也是致命的打擊———保證正品行貨,提供正規發票和售后服務,最關鍵的一點是在此基礎上還有最低的價格,這自然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目前為止,京東商城注冊用戶已超過660萬,每天有25000張以上的銷售訂單、每月超過5400萬人次的瀏覽量,連續5年保持300%以上的發展速度,占據了3C(通訊產品、電腦產品和消費電子類產品的總稱)B2C網購市場40%以上的市場份額,并成為中國最大的B2C電子商務公司,有人說京東商城是“網上沃爾瑪”。
“將低價進行到底!”是京東商城的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主要的商業戰略,同行們恨恨地說他是“價格屠夫”,劉強東則更愿意稱自己為“價格斗士”。
“我們的價格確實很便宜,這對行業形成了比較大的沖擊,但京東公司不是為了去擾亂這個行業而低價銷售,這種價格是基于我們的管理模式,結合超低成本技術而得到的。”劉強東如是說。
艱辛創業路成就的全能管理者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劉強東出生于江蘇宿遷市宿豫區的一個農村家庭。雖然家里幾代經商,可劉強東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商人,因為學習成績好,家人希望他走“學而優則仕”之路。1992年,劉強東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入學沒多久,師兄告訴他,社會學與從政無關,而且就業狀況在人大倒數第二,劉強東頓時心里發涼,他的考分足夠就讀清華物理系。自認前途“渺茫”的劉強東,開始找一切機會參加社會實踐。
大一,3分錢抄一張信封,月入2000元。
大二,抱著二五折進價的精裝書,去各個寫字樓推銷。
大三,經親戚介紹,劉強東去了北京西郊門頭溝一家單位學習編程,每天騎著自行車往返于門頭溝和學校之間,很快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依靠這項專長,他參與到了一些政府和農村的“信息化建設”項目中,并掙到了十幾萬元,這是他的第一桶金。
大四,靠著賺到的第一桶金和借來的十幾萬元,劉強東盤下了中關村附近的一個飯館。這個飯館的店員以前薪水很低,住地下室,平時老板只給他們吃快要變質的或者客人剩下的菜,老板親自采購和收銀。劉強東接手后,把所有店員的薪水上調一番,改善住宿條件,每頓飯都是2葷2素,由店員采購和收銀。因為要上課,每周只去店里兩次。
他想的是,我對你們這么好,這么信任你們,你們自然也會投桃報李。誰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飯店,不到一年時間,不只賠光了他賺來的第一桶金,還搭上了借來的錢。劉強東這才發現,員工平時吃飯,不光吃好菜,還要喝好酒;采購員為了賺錢,報賬時多報;收銀員為了自己賺錢,瞞報營業額。
劉強東總結第一次創業的失敗,在于將信任和管理混為一談。“對員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沒有管理。讓你加入團隊就是信任,但要通過制度、規章、流程加以管理,有互相監督的體系。”
1996年大學畢業后,劉強東選擇了一家日資企業,業余時間編程賺錢還債。這家日資企業實行的是輪崗制,從電腦信息化到物流崗位,再到采購,劉強東通過輪崗對公司所有的環節了如指掌。1998年,還完債后的劉強東辭去了當時月入四千的工作,帶著剩下的一萬二千元,盤下了中關村的一個攤位,經營刻錄機。
“價格斗士”受盡歧視
當時正在讀研的女朋友去柜臺看他時常問他三個問題:難道你一輩子就要這么生活下去嗎?為什么我們不能一塊出國呢?你為什么不能考研呢?女朋友的父母也堅決反對,認為劉強東沒出息、“只認錢”,就連自己的父母他也瞞了三年的時間。
“我創業前三年最大的痛苦,不是站在馬路邊上發宣傳單遭白眼,不是挨冷受累,而是感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理解我。”
2001年,劉強東的京東商城已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光磁產品代理商,并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十多家分公司。他用三年時間使自己的個人財富突破了第一個一千萬。正在興致勃勃地圈地擴張之時,2003年的一場SARS讓喧鬧繁華的中關村人流迅速退去。為了員工的生命安全,劉強東決定在網上銷售產品。
這一場瘟疫,讓京東商城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生存之地———互聯網。
艱辛曲折的創業探索之路,無論是編程員、銷售還是管理者,劉強東各個職位都有涉及,不同角色的磨練,幫助他在未來創業路上逐漸成長為一個全能型的企業管理者;而京東商城,也從最初的光磁產品代理商發展為3C產品網絡零售商,并且向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全能”是劉強東對于京東商城未來的發展要求,更是他對自己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
在劉強東看來,“其實大多數人對這個社會都是微不足道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像流星一樣,全世界能對人類有影響力的人很少很少。我從來沒想做那樣的人,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每天做有價值的事情,對得起自己的生命就很好了。我希望跟我接觸的人,能夠像我一樣去拼搏,少點打游戲的時間,少點K歌的時間,多做些實在的事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