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的真實故事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他出生于名門望族,回來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取進士,接著又當了門下侍郎,還編寫了《資治通鑒》,在其百年之后,皇帝還追封他為太師和溫國公。
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一書足以讓他名垂青史,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汴京、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
《宋史》載:“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
據說,這個故事發生在河南光山。
日本版本的《司馬光砸缸》
據史料記載,這個被救的小孩叫上官尚光,不過宋朝的幾本正史都沒有具體記載過上官尚光的相關資料,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提到。或許在最初的記載中,也曾提及過此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宋史一遍遍被官修,這個名字可能在修整過程中被抹去了。
還有一說就是上官尚光曾任北宋宰相一職手握大權,在上官姓氏家譜中有記載,上官尚光后來成為北宋有名的宰相,不過這位宰相并未出現在正史里面。具體如何我們也只是猜測上官尚光家里很有錢,但是上官尚光此人并沒有什么大志,雖擔任過宰相一職卻也沒有什么建樹,沒有為國家和百姓作出一些突出貢獻,上官尚光才因此沒有被載入史冊。
不過,通過司馬光所住之地的上官家族族譜,可以查到上官尚光這個名字。據說族譜中也記載著他被司馬光救過的事跡。
司馬光把上官尚光救出來后,大人們聽說這件事都覺著司馬光此人非同凡響,且上官尚光一家很感謝司馬光,司馬光的事跡聲名遠播,上官尚光家里面很有錢,為了表示感謝司馬光,上官尚光家還花費錢財為了感謝司馬光特地建了一個“感恩亭”。司馬光小的時候有著幫助別人的品行,長大后的他也成了一個名垂千古的好官。
周山感言:
雖然《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被很多人懷疑,但是不管是真是假,但是里面的道理是讓我們受益匪淺,生活中我們要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時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