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絕世招牌-中國新傳說
王羲之的書法千古揚(yáng)名,相傳還與一個賣水餃的小腳老太婆不無關(guān)系……
王羲之少年時已經(jīng)書法有成,鄰近鄉(xiāng)縣的生意人都來向他求字,以題招牌。于是他就定了一條規(guī)矩:每字白銀十兩。
有一天,王羲之玩性正起,老仆人來報(bào):“少爺,有人來求字。”
王羲之這才注意到眼前有位老頭,身材瘦小,背有些駝,穿著個粗布褂子,肩上吊著個煙袋子,正吧嗒吧嗒抽著旱煙。小老頭看見王羲之一個勁兒地憨笑,行禮道:“王公子,我想給我家小店求副招牌。”
王羲之撇撇嘴,鼻子一哼:“我的字可是一字十兩銀子。”
老頭子見王羲之傲慢的樣子,二話沒說,在鞋底輕輕磕了磕煙灰,把煙桿插回?zé)煷D(zhuǎn)身就走了。漸漸地,王羲之就把這事給忘了。
過了一段時間,王羲之到縣西頭去拜訪一位朋友,回來的時候不知怎的東拐西拐轉(zhuǎn)進(jìn)了一條巷子,此時他已經(jīng)饑腸轆轆,很想找個地方填飽肚子。
終于在前面發(fā)現(xiàn)有個鋪?zhàn)樱∠±挥袔讉€人。王羲之大步跨了進(jìn)去,鋪?zhàn)永镪愒O(shè)很簡單,看起來倒還干凈。一位身材矮小、背有些駝的小腳老太婆正在抹桌子收碗。王羲之先在桌子上倒了一杯水,開口就道:“老人家,炒幾個好菜來。”
“對不起,客官,我們店小,只賣些水餃。”老太婆回道。饑不擇食,王羲之想水餃就水餃吧。
不一會兒老太婆就把水餃端上來了,王羲之一看,只見餃子一個個皮薄餡足,兩頭微翹,有棱有角,就像一只只小鴨浮在水面。王羲之輕輕咬上一口,只覺美味十足,滿口皆香,不禁脫口贊道:“好餃子!”
立在一旁的老太婆聽了微微一笑。王羲子就問老太婆這么好吃的餃子為什么客人這么少。
老太婆嘆了一口氣:“這地方偏僻,店小又沒有個招牌,知道的人就少,酒香也怕巷子深啊。”王羲之問:“那為什么不請人寫個招牌呢?”
“咋沒請呢!我們聽說城里有個叫王羲之的少年字寫得好,我家老頭子就去求他寫,可人家要十兩銀子一個字,我這全部家當(dāng)也不過如此。”
王羲之回想起那個背著煙袋的老頭子,心想他與這老太婆八成是對老夫妻,看看他們的日子怪可憐的,王羲之就想給老太婆免費(fèi)寫一副招牌。
正待說話,沒想到老太婆接著說:“我看王羲之的字寫得也不過如此,還沒我的活絕呢。”這句話讓王羲之很不是滋味,在這方圓幾十里還沒有人敢說這句話,何況眼前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太婆?就沒好氣地問:“你有什么絕活?”言語神情中充滿不屑。
老太婆一臉得意道:“客官,我讓你瞧瞧老太婆我干的活兒!”
王羲之跟著老太婆到了店后面的廚房。說是廚房其實(shí)不過是在空地上搭了一個草棚,中間有一堵破墻,墻那邊架著一口鍋,墻這邊擺了一個包餃子的案子,或許這樣以墻相隔,柴炭灰才不會飄過來。
只見老太婆捋了捋袖子,凈了手,就坐在案子邊包起餃子來。她包餃子時一挑一折,手法利落,包好的餃子看也不看隨手就拋過斷墻,正好落在鍋里,滴湯不濺。餃子先是漂在湯上,然后慢慢沉下去,一會兒又浮起來,在鍋中翻滾,像一群小鴨在戲水。
餃子煮好了,老太婆在案子上擺好幾只碗,然后繞過斷墻,抓起勺子,手腕一顫一抖在鍋里揚(yáng)起湯來,那湯不散不亂,如一道銀河翻墻落進(jìn)碗中,雖有激蕩卻不濺出,湯足有小半碗;老太婆勺子一翻,餃子隨后被揚(yáng)起,個個如跳水的鴨兒噗噗掉進(jìn)湯中,湯在碗里如江水急流陡遇窟窿,形成一個旋渦,旋轉(zhuǎn)起來。說來奇怪,餃子掉在碗里,晃來蕩去,卻不破不散,每碗又不多不少,整整八個。老太婆一氣呵成,然后拍拍手走到王羲之跟前:“客官,見笑了。”
王羲之瞪大眼睛,簡直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這手法這力度簡直深不可測,妙不可言。王羲之當(dāng)即“撲通”就跪下了,要拜老太婆為師——他當(dāng)然不是學(xué)包餃子,而是學(xué)用腕用力如何適度。
老太婆一聽臉就紅了:“不不不,我根本就不懂什么力度,也不懂什么書法,這都是日久生成,自然之道。”
王羲之無奈,只得悻悻告辭,臨走卻發(fā)現(xiàn)身上未帶銀兩,老太婆看他為難的樣子就說:“你會書法,不如就給我寫個招牌,掛在這兒。”
王羲之一聽也只好如此,便同意了。老太婆高興得不得了,趕忙去隔壁店家借來文房四寶。王羲之問寫個啥,老太婆搖頭說不知道。王羲之說:“我看你餃子形態(tài)小巧,鮮活如鴨,不如就叫‘鴨兒餃子鋪’吧。”老太婆點(diǎn)頭同意,王羲之運(yùn)氣提筆工工整整寫下“鴨兒餃子鋪”五個大字。
老太婆拿起字看了看,大大方方道:“不錯,不錯,比王羲之那娃兒寫得好多了,可比我老太婆那絕活還差一大截呢。客官如何稱呼,為何不落款?”
王羲之慚愧地說:“無名小卒,不敢貽笑大方,幾年后我一定把這副拙字取回來。”說完匆匆走向門口,剛好碰到老頭子擔(dān)了一捆柴回來,兩人差點(diǎn)撞了個滿懷。王羲之見了老頭子又羞又急,趕緊掩面而逃。
老太婆把剛才的事向老頭子說了,老頭子說:“他就是一字十兩銀子的王羲之。”老太婆一聽,驚得字都掉到了地上。
王羲之離開“鴨兒餃子鋪”后,便拜師衛(wèi)夫人勤學(xué)苦練,并從舞劍中揣摩出書法的自然之道,終于學(xué)有所成。
幾年后,王羲之重新回到“鴨兒餃子鋪”。門口依然掛著那副招牌,老夫妻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卻神采依舊。
王羲之鋪紙?zhí)峁P,將硯中墨汁向空中一潑,然后筆如流星,筆尖輕挑,接住空中的墨汁,就力順勢在紙上揮舞。一副招牌“鋪”字最后一點(diǎn)落成,空中余墨才剛近桌子幾寸許。王羲之左手拿硯臺左右晃動,余墨竟然被全部吸進(jìn),白紙上竟無一絲一滴。這副字如彩云橫空,又似梨花吐蕊,讓人無論怎么看都覺意境不同,變幻莫測。這副絕世招牌一掛出去,老夫妻的生意當(dāng)天爆滿,前來光顧者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