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人生
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痛苦,學習中的壓力、人際關系上的困惑、青澀愛情的煩惱。面對各種痛苦,有些人試圖去戰勝它們,但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悲壯落幕后是慘烈的兩敗俱傷;也有人選擇退縮,他們自我嘲諷,“我想換一種活法”,其結果是讓自己徹底背離了成功,給人生留下了無盡的悔恨。難道人生只能在苦苦支撐和放棄中做單選?直到我因為抑郁暴發,難以正常生活而接受人格重塑專家馮大榮老師的心理咨詢,困惑我多年的這個問題才找到了答案。
痛苦,預示著空間的喪失。
當父母對我說:“你太丟人了,和你在一起玩的同學都比你學習好。”我內心和現實的空間就都被壓縮了,我心里充滿自卑,只能退縮到那些和自己成績相仿的人群中,或者與比自己成績差的同學玩,當我與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在一起的時候,我的內心就會充滿焦慮。下次如果父母帶著情緒說:“你成績這么差,居然還好意思見人!不害臊!”這時我內心和現實的空間繼續收縮,我只能在成績好的時候才能和大家見面,否則自己只能一個人蜷縮在沒有人的空間里,如果不得已要出去和大家見面,我的內心就會因為恐懼而逃避。
在教化和環境的影響下,一個本該完整的世界就這樣悄然無息地被分化成好與壞、正與邪、美與丑,每次的分化都伴隨著內心空間的喪失,而每次空間的喪失都會給自己帶來苦楚。有意思的是,在自尊、要強、懂事、有自知之明等美好道德的掩飾下,內心空間的喪失卻顯得如此合理,很少有人會質疑痛苦人生的正當性。
內心空間的喪失給人生造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我的目光開始變得短淺,興趣開始變得狹窄,我逐漸喪失斗志變得平庸消極……痛定思痛,我決定徹底改變自己。
我開始在老師的指導下拓展內心的空間。我開始找回自己“沒有自尊”的空間,大膽地走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我開始接受自己成績不好卻“無恥”地見人,這個空間拓展后,焦慮漸漸消失了,我放下對成績的壓力,轉而全心投入學習,結果學習效率和成績都提高了;我包容自己“沒有志向”的狀態并不再追求成功,而是穩扎穩打地去做該做的事情,正所謂“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我驚喜地發現自己離成功更近了;我放棄了世俗的各種標準,我接受自己“善惡不分”,我的內心反而變得更加包容和善良了,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我發現用這樣的心態看世界,這個世界是多元的,多彩的,也是幸福和成功的。
在馮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生命中每出現一個痛苦,我都會極力珍視它,面對它,擁抱它,不再害怕和逃避。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成長,在我感覺生命能承受更多的空間時,馮大榮老師甚至讓我“自討苦吃”,讓我自己一個人去拾荒,感受別人對我的蔑視,我體會著內心的情緒,不再是自卑害怕,而是坦然接受他人的各種目光;我還主動讓自己變成“白癡”,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裝作不知道,我靜靜地感受著他人的鄙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成功預留更多的空間。就這樣,我一點一點重新拾回了內心的空間,每凈化一個痛苦,我的心量就擴大一些,正如佛家所說,“煩惱即菩提”,只要把煩惱轉化過來,在它的背后就是一片開闊的天空。
在馮老師的指導下,我的生命徹底改變了,我想起第一天見老師時他說的一句詩,“我來問道無余話,云在青天水在瓶”。如今我的內心就像詩中所描述的那樣篤實而平靜,自由而充滿了力量,不再情緒化,不再患得患失、瞻前顧后,我愛自己,也愛他人,我不再拼命抓取什么,那本是我的一部分,我愿意分享;我不再羨慕什么,那也是我的一部分,誰獲得了我都由衷祝愿,生命卻并不會因此而匱乏,而是越來越充盈著愛與滿足。我的成長經歷讓我真切地體會到,痛苦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愿每個人都能轉化痛苦,得到屬于自己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