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物商”有多高-生活
我從小非常崇拜我外婆的一點是,她可以把各種東西收拾得妥妥帖帖。老人家節儉了一輩子,家里也沒什么高科技、新東西,但是箱子、柜子都堆疊得整整齊齊,桌子、椅子用了二三十年還是十分皮實順滑;房子太老,廚房沒有改造過,但是布置得十分合理,廚具用起來很趁手。
老人家對東西的使用也讓我刮目相看。廢掉的盒子、杯子,總是會恰到好處地出現在意想不到的位置繼續發揮作用,絕對不是那種單純地收破爛。小時候我玩氣球,氣球爆了,我哇哇大哭。外婆轉個身把破掉的氣球裹在塑料杯子上,給我做了一個鼓,讓我破涕為笑。
這種能力是什么呢?也說不上是“動手能力”,外婆也會做衣服,但是并沒有那種能打兩百八十八種毛衣花樣的本事,“生活智慧”這個詞又太大了。直到最近我在AEON上看到耶魯藝術中心設計策展人GlennAdamson的一篇文章,才找到了一個非常合適的詞:物商。
對于邏輯和知識的理解能力是“智商”;對于人情交際的處理能力叫“情商”;而對于“物品、物質”的理解力就叫“物商”,包括對于身邊的東西如何制造、如何工作、如何使用、材料幾何、怎樣欣賞的能力。
你看到一把椅子,坐了上去,覺得舒服。可是你知道它為什么舒服嗎?是哪個部分的什么特征讓你覺得舒服?材料不同會有不同的影響嗎?“物商”高的人可能會非常自然地開始思考、探究,并迅速知道適合自己的椅子究竟是什么樣的。
同樣,如果這把椅子突然壞了,很多人可能就直接扔了。但是“物商”高的人摸摸索索,就能知道是一顆螺絲松了,擰緊就可以繼續用。
很多時候DIY也是一種物商的體現,它能夠把物品看穿看透,是形態、材料和過程的結合。那些“靈機一動”,也大致是生活細碎的經驗與悟道。
“物商”對于科學也是重要的。在實驗室里總有幾個大神能夠搞定一切實驗器具,馴服各類器材,抹平bug和error,從燒杯、試管到電鏡。他們不一定是學術水平最高的,卻有很實在的技藝。這也是根植于對物品運行的理解——很多根本無法言傳。
這是一種對于事物的“洞察”,它是觀察、思考和動手能力的結合,要求手腦的配合,也需要一些好奇心以及對萬物的真正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