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的喜愛-成長
小學時,我們租住的院子里有幾棵很大的葡萄樹,枝蔓纏繞在搭好的鐵絲架子上,形成一片濃密的綠陰。葡萄架底下是一個半米高的水泥平臺,秋天站在臺子上,那些成熟的葡萄觸手可及。
夏天的時候,葡萄還是硬硬的綠色顆粒,并不誘人。我到葡萄架下,只為了在葉子的背面尋找一種綠色的大青蟲。那種蟲子長得跟豆蟲相似,樣子憨厚有趣。那陣子我發現了一個秘密,每當傍晚的時候,會有一大群燕子在葡萄架上停留。我悄悄地走過去,它們似乎并未察覺,用爪子抓在鐵絲架上,半閉著眼睛,像是在休息。它們沒有窩嗎,不回家嗎?為什么要在這里?我心里突然起了一個念頭:我或許能捉到一只。這是來自孩童心里的小貪念,想要一只屬于自己的鳥。
我靜靜地等到天色完全暗了下來,貓著腰爬到水泥平臺上,緩慢地起身,朝一個黑色的鳥兒伸出了手,靠近了再猛地一握,順利得不可思議。那只燕子在驚嚇中醒來,喳喳地叫著,它的同伴立即領會到了危險,撲棱棱地飛走了。
我在暮色中握著燕子進了屋,擔心它不舒服,手心就松了一下。然而它馬上就掙脫出來,飛了。燕子驚悸地在屋里亂飛亂撞,尋不到窗口卻又不肯停歇,躁動極了。我慌了神兒,開始后悔。爸爸聞聲過來指責了我幾句,把屋門打開,拿一根長竹竿把它朝門的方向趕。它幾次撞到房梁上……終于,它飛出去了,我也松了一口氣。
從那以后,我家的葡萄架上再也沒有停留過一只燕子。一定是它跟同伴們說了,這里住著一個熊孩子,危險,請勿靠近。信任和默契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挽回。
燕子只是飛走,卻并沒有飛回來報復,若是換做喜鵲,則要麻煩得多。村里有個人捅了門前喜鵲的窩,從此陷入麻煩之中。喜鵲的報復心和偵察能力都很強,記性又極好,會觀察那個人種的地在哪里,然后在春天把地里長出來的玉米苗一棵一棵地用嘴巴拽著拔出來,扔在一邊。地的主人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又補種了一遍,喜鵲余怒未消,還是會回來接著拔,堅決不讓這塊地有收成。
上四年級時,我曾隨堂哥到奶奶家村西邊的蘆葦地里掏鳥蛋,鳥蛋沒尋到,卻在一處低矮的鳥窩里發現了兩只幼鳥,翠綠色的羽毛已經快豐滿了,黑漆漆的眼睛很可愛,似乎是柳鶯。我的心全被驚喜占據了,容不得多想,就把它們捧起來,帶回了家。那時正是暑假,我有大量的閑暇時間,便四處捉螞蚱,掏墻縫里的蜘蛛,尋找各種蟲子喂飽它們。一開始它們很氣憤,不肯張嘴,后來就接受了現實,開始吃東西。那兩個星期里,我是忙碌而快樂的,沉浸在有了新朋友的喜悅里。
有一天,媽媽同事的女兒到家里玩,見了我的鳥兒,表示很羨慕,求我讓她帶回家養幾天。我起先不同意,但經不住她一再要求和保證,就答應了。大概每個孩子都是希望有一個寵物的。然而,過了很久也不見那個女孩把鳥兒還回來,開學時終于見到她,趕緊問起小鳥怎么樣了,她低著頭,懨懨地說:死了。
我并不十分驚訝,也沒說什么怪她的話,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責怪自己:明知道很可能是這樣的結局卻還要讓她拿走,太對不起那兩只鳥兒了,它們本該很快就會羽翼豐滿,可以飛起來的。我只想有兩個伙伴陪我一陣,卻讓它們失去了生命。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捉過鳥,也不再試圖圈養任何一種動物。那些不合時宜的喜愛,對動物來說,是一種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