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罌粟花”-新知探索
用來制作鴉片的罌粟,英語中的表述是opiumpoppy,而英國首相卡梅倫佩戴的那朵罌粟花的英文名字是cornpoppy,中文名叫作“虞美人”。可能連卡梅倫自己也沒有想到,用來紀念陣亡將士的花朵虞美人,卻因為中英譯名的差異,產生了誤會。
2023年8月4日是“一戰”爆發100周年紀念日,當天,世界各地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
在英國倫敦著名的景點倫敦塔前,英國政府擺放了88。8246萬朵用陶瓷制作的“罌粟花”,用來紀念“一戰”中為英國戰死的88。8246萬名將士。
88。8246萬朵陶瓷“罌粟花”從倫敦塔的窗口傾瀉出來,并一直蔓延到城堡外的草坪上。
“罌粟花”嬌艷美麗,從遠處望去,倫敦塔下的草坪上像被鮮血染紅了一般,場面壯觀,令人想起百年前那些消逝在戰爭中的英國將士。
罌粟花在東方人眼中是“邪惡之花”,到西方卻搖身一變,成為寄托戰場亡靈的英雄之花。
究其原因,還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談起。
罌粟花與虞美人
在東西方語境中,“罌粟花”有不同的文化含義。
2010年11月9日,上任不到半年的英國首相卡梅倫赴華訪問。訪華期間,正值英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當卡梅倫胸前佩戴一朵“罌粟花”出現在中國公眾面前時,質疑旋即而來。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一樣,對罌粟懷有如此深刻的憤恨。百年前,中國曾因鴉片而淪落。百年后,國人提起罌粟時,依舊對這美艷下的罪惡恨得咬牙切齒。
卡梅倫為什么要佩戴“罌粟花”來中國?“罌粟花”對英國人來說有何特殊的意義?
其實,如果仔細留意便不難發現,現實中的罌粟花有多種顏色:白色、粉色、紅色等,而英國人卻只佩戴一種紅色的“罌粟花”。
2023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考古和人類學系學者尼古拉斯·桑德斯在其出版的《罌粟》(英文名為ThePoppy)一書中,提到了兩個英文單詞:opiumpoppy和cornpoppy。
書中,他分別講述了opiumpoppy和cornpoppy對人類歷史的影響。
桑德斯研究后發現,opiumpoppy才是真正的鴉片罌粟。這種罌粟開出的花朵為重瓣,花色豐富,有白、粉、紅、紫或雜色等多種顏色,結蒴果,果實為深褐色,花果是制作海洛因的重要原料。
cornpoppy如果翻譯成中文,應該是虞美人,這種植物的生存能力極強,花朵多為單瓣,花色單一,常見的就是紅色。當然,cornpoppy和opiumpoppy都屬于poppy(罌粟科),但前者的確與鴉片無關。
在不少英國文學作品中,都把cornpoppy簡寫成poppy,中文翻譯過來時往往就直接譯為罌粟。
虞美人和鴉片罌粟外觀相似,兩者英文名又相近,因此常有人將兩者搞混,認為虞美人就是鴉片罌粟。這種差別,可能連英國人自己都沒有察覺。
在佛蘭德斯戰場
在佛蘭德斯戰場,
罌粟花隨風飄蕩,
一行又一行,
綻放在殤者的十字架之間
那是我們的疆域,
……
若你背棄了與逝者的盟約,
我們將永不瞑目,
縱使罌粟花依舊綻放在佛蘭德斯戰場。
“一戰”期間,加拿大軍醫約翰·麥克雷中校目睹22歲的戰友亞力克西斯·赫爾默中尉戰死沙場后,在悲憤中寫下這首著名的戰地詩《在佛蘭德斯戰場》。
麥克雷中校在詩中提到的戰場上大片綻放的poppies,當時因其為簡寫而被譯為“罌粟花”,其實應是虞美人,也就是尼古拉斯·桑德斯書中的cornpoppy。
虞美人生命力旺盛,在歐洲,只要氣溫不是太低,在田地中很容易就能找到鮮艷盛開的虞美人。
在佛蘭德斯戰場,虞美人很容易見到。不少士兵還把花朵摘下,夾在寄給親人的家書中。
1915年4月,第二次伊普爾戰役打響,大批士兵戰死沙場。赫爾默中尉就死于這場戰役。麥克雷的詩作后來在報紙上發表,并廣為流傳,成為描述“一戰”的經典詩篇。虞美人與“一戰”的關系,由此更深入人心。
為了紀念麥克雷和他的詩作,加拿大還把這首詩的第一段印在了加拿大10元的紙幣上。
虞美人女士
其實,在西方文化中,佩戴虞美人悼念亡靈的習俗由來已久。
在古希臘神話中,虞美人常被用來悼念死者,有時人們還把花朵刻在墓碑上,代表著死亡和長眠。
不過,近代佩戴虞美人追思亡靈的習慣卻源于美國。
1918年,一位名叫莫伊娜·邁克爾的美國人無意中在雜志上讀到了麥克雷的詩作,深受感動。雜志配圖中,一朵鮮艷的虞美人迎風而立,她從中尋獲靈感,繼而萌生出用虞美人紀念陣亡將士、鼓勵捐助的想法。
邁克爾在基督教青年會工作,她隨后在主持一個有多國代表參加的基督教青年會戰時秘書會議上談了自己的看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響應,自此邁克爾致力于推廣虞美人標志。
法國的安娜·介朗也加入了這項活動,社會活動力極強的安娜·介朗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發動法國北部受戰爭影響地區的婦女們制作虞美人,賣給退伍軍人組織,再由這些組織把花朵送給曾捐款給該組織的愛心人士。
致力于推廣虞美人的兩位女士也被人喚作“thepoppylady”,現在看來,正確的稱呼應是“虞美人女士”,而不是此前所譯的“罌粟花女士”。
“虞美人女士”的推廣活動持續了很久。1919年,英國陸軍元帥黑格伯爵為培養國民榮譽感,組建了由退伍士兵及家屬組成的英國軍團。黑格伯爵最后選定虞美人作為軍團的標志,當天恰好是11月11日。
1921年,英法等“一戰”戰勝國通過決議,認定佛蘭德斯的虞美人為停戰紀念日佩戴用花。因為在經歷過“一戰”的將士們眼中,再沒有其他任何一種花比虞美人更能代表這場慘烈的戰爭和消逝的生命。
(蘭婷摘自《環球》2023年第17期,GettyImages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