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化學解讀-情感
每個人都有被感情折磨的經歷,愛情尤甚。當走不出情感的誤區時,你可曾天真地想過:可否把愛情公式化、程序化、量化,并用理性的觀點解決現實的難題呢?其實把人類的愛情用自然科學來解讀,并非牽強附會、胡亂勾連。化學,無疑是一個極好的視角。
愛情的源頭在哪里?基因學研究表明,男女之間之所以會吸引、愛慕,原因在于我們體內存在幾萬年進化而成的脫氧核糖核酸,促使人類為了自身繁衍而不得不尋求交媾對象;大腦中還有愛情“生產線”,當愛情萌動時,大腦會大量分泌出多巴胺,高濃度的化學物質讓人感到極度的亢奮,甚至心醉神迷,忘卻痛苦。
異性之間的友誼是實驗室中待反應的兩種物質,在常態下可能永遠保持一定的距離,雖被各自的魅力深深吸引,但眼中的風景不因四季的更迭而淡化。兩個人好比兩個原子,際遇和環境有時是催化劑,給了他們充分的條件接近,這時原子便合成分子了,這便是戀愛的過程。
如果兩個人彼此共賞,就如兩個電解質,相互的志趣、愛好、品位、追求是溶液,他們只有溶解在液體中,才有起反應的可能,反之,電解質遇非電解質,只能是一次擦肩而過,沒有相溶的可能性,怎能產生愛的新物質?
愛情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一個人的感情是有閾限的,感情總量是不變的。當你沒有意中人時,你的感情分布比較均衡,對父母、兄妹、師長、朋友,你不會顧此失彼,你對一切充滿熱情,你是上司眼中的好職員,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如果意中人出現,你感情的天平則傾向于他(她),對別人自然會充耳不聞!
在愛的溶解度中,兩個人都有自己的溶度積,大小不同,乘積相同,即數學中的反比例。如果兩個人付出都少,達不到乘積值,溶液達不到飽和,陰陽離子彼此分離,則沒有觸電的感覺,自然不會生成愛。
愛情可以看做化學反應,亦有反應的方程式。要想達到生成新物質的目的,雙方需要配平。在反應過程中,如果消除了反應的條件,如溫度(感情濃度)、光照(環境)、催化劑(地位)等,就會中斷反應。
愛情有時候像蒸餾,從好感到喜歡是升溫,從喜歡到愛戀是提純,溫度太低無法進行,溫度太高也得不到好產物,甚至會有發生爆炸的危險,所以保持合適的溫度要懂得“愛情熱力學”。
愛情有時候像過濾,濾去不愉快的,留下開心的,這就是過濾的本意。有時候不免穿濾,怎么辦呢,沒有什么可抱怨的,再來一次唄!
化學中的四類反應:兩個人傾心相愛是化合反應;勞燕飛分、離心離德是分解反應;第三者插足是置換反應;雙方換親是復分解反應。
當我們在苦苦尋覓愛情時,卻發現它與化學相伴,與原理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