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猩猩法庭勝訴-視野
當法官宣判時,當事人桑德拉并不在現場,而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動物園內。
“他不應該被剝奪自由。”2023年12月底,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法庭上,法官當庭做出判決,“他應該被釋放,并移交給保護機構。”
這意味著,桑德拉即將擺脫持續了20年的囚禁生涯,不用再被關在動物園的籠子里,被來來往往的游客圍觀了。當然,我們尚且無法判斷,桑德拉是否知曉這段判詞對自己未來生活的重大意義——哦,忘了說,桑德拉其實是一只紅毛猩猩。
桑德拉今年29歲,長著一張橢圓形的大餅臉,全身覆蓋著棕紅色的厚密毛發,身材高大,祖籍蘇門答臘,出生于德國,愛吃紅毛丹和杧果。20年前,桑德拉漂洋過海來到阿根廷,定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動物園。生性害羞的桑德拉,更樂意獨自靜坐發呆,以避免和圍欄外的游客交流。在印尼語和馬來語的方言中,桑德拉被叫作“Orangutan”,意思是“森林里的人”。
阿根廷保護動物權利的組織始終在嘗試解救桑德拉。2023年11月,他們替桑德拉提出了人身保護申請。動物權利專業律師協會力圖說服法官:“猿類具有足夠的認知能力,不應被當作物品來對待。”他們認為,把桑德拉關起來是不恰當的,盡管它在生物學上不屬于人類,但它屬于廣義的、哲學意義上的人。
“非人類人”——這是桑德拉最終得到的判定,這也是第一次,通人性的動物的“人權”得到了法律的支持。
“這個判決不僅僅為其他類人猿打開了獲釋的大門,對于其他通人性卻被關押在動物園、馬戲團、海洋館和科學實驗室里的動物也一樣。”律師保羅·布姆帕卓說。
是的,對于許多動物保護組織來說,這個判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這之前,他們一直試圖用人身保護權來解救被關押的野生動物。就在前不久,美國紐約州一家法院剛剛裁定猩猩屬于“財產”,并不享有法律權利,駁回了一個民間團體要求賦予一只黑猩猩人權并將其放生的請求。
近些年來,一個名為“赫爾辛基聯盟”的組織一直在試圖為海豚爭取權益。“科學家已經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海豚和人類一樣,是一種擁有自我意識的高智商動物。從倫理角度上說,傷害、捕殺和囚禁海豚都是不正當的做法。”在哲學家托馬斯·懷特看來,海豚是一種奇妙的生物,每一只海豚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性格,應該被視為“非人類人”,并得到人類的尊重。
赫爾辛基聯盟的成員可以舉出無數佐證,比如,海豚的大腦重量僅次于人類,它們擁有自我意識,甚至能夠在鏡子里認出自己;它們會哀悼死去的幼仔,照顧生病的伴侶;在美國密西西比州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里,一只名為凱利的海豚,甚至會用魚誘捕海鷗。
紅毛猩猩的智商也早就被科學家們認可了。它們會給自己的窩搭建防漏屋頂,年長的猩猩會教導幼仔怎樣利用工具尋找食物。邁阿密叢林島動物園的6只紅毛猩猩,甚至會用平板電腦玩圖片游戲。
但智慧對于這些動物來說未必是好事。它們不斷被捕捉至馬戲團、動物園、游樂園,為人類表演節目、提供娛樂,甚至被濫殺,盡管它們當中有些成員的智力水平,能達到8歲兒童的智力水平。
無論如何,現在全世界的動物保護組織都可以為桑德拉慶祝一下了,他們甚至已經不能用“它”來指代這只紅毛猩猩了,因為他已經在法律上被判定為“人”。桑德拉將被送往巴西的一個靈長類動物保護區,從此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今,最想表達反對意見的,要數布宜諾斯艾利斯動物園了。在該動物園生物部門主管艾德里安·塞斯特洛看來,這群動物保護分子根本什么也不懂,只會在旁邊指責動物園虐待了動物。
誰知道呢,反正桑德拉勝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