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養成計劃-成長
1
中考是改變我人生的第一場關鍵事件。彼時,我的成績在全年級700多人中排名將近600名,而要考上一中,至少要排在年級前20名才有希望。擺在我面前的,除了欠下一堆堆的學習債,更嚴重的是距離中考只有100天的時間!我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當我把幾乎嶄新的歷史書打開,把筆記本、記號筆依次排開,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班主任趙老師把100天的倒計時牌掛在了教室的正前方。
100天,看著幾乎沒翻過的書、潦草寫過幾筆的練習冊、卷子上一個個刺眼的紅叉和排名幾乎墊底的成績單,我問自己:“到底有沒有可能創造奇跡?我有多大希望能考上最好的高中?”回答是:“這應該是此生到目前為止最渴望的東西。”從小時候被家人和朋友寄予厚望,到因為思想不成熟而逐漸讓人失望,再到年少的輕狂、叛逆而逐步讓人只剩惋惜。所以,我是如此想通過一次考試,去安慰那些對我從期待到失望再到惋惜的人。
為此,我仔細制訂了一個100天的學習計劃,并起了一個讓人振奮的名字—超人養成計劃!計劃主要分為下面5個部分:
1。對當前自我狀態的細致分析;
2。為達到最終目標,各個階段需要實現的階段性目標;
3。以科目分類,需要完成的任務清單;
4。以時間分類,需要完成的任務清單;
5。每周/每日任務細化表。
在定下“超人養成計劃”之后,我把它拿給各科老師看,在這個過程中,我受到的嘲笑遠比建議和意見多得多。其實,完全可以理解,一個年級排名將近600名的學生,突然夸下海口說要在100天之內考進年級前20名,然后拿出一個幾近神話的所謂學習計劃征求你的意見,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覺得是笑話。歷史老師更是看著我62分的試卷說:“如果你這次月考能考到85分,那我就每周拿出一節晚自習的時間給你額外補課。”心中一旦有了目標,我對別人的任何嘲笑都不在意了,我記住的只有老師對我的建議,即使里面夾雜著諷刺:
“做完那本《綠色通道·代數》,成績肯定能提高,人家×××可不是上課睡著覺就做完的。”
“看范文干啥?說了多少次,看主題、看邏輯結構就行,語言不是學來的、背來的、抄來的,而是在平時的閱讀中感受來的。”
……
在這100天里,我幾乎每天都在刷新著自己的紀錄。沒有任何怨言,只有每天完成最后一項作業,劃掉任務表里的最后一項計劃,才會心如止水地躺在床上,滿足地閉上眼睛。早晨又在鬧鈴響起的一剎那一躍而起,滿心期待地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那段時間的經歷,至今都對我產生著巨大的激勵作用。我每天6點鐘準時起床,邊吃早餐邊將當天的計劃做好,然后背起書包,在上學路上的20分鐘里,我正好可以復習一個單元的單詞。上課前30分鐘的早自習里,我可以默寫兩三個單元的公式或者改幾道前一天總結的錯題。課堂上,我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利用復述的方法進行主動記憶,保證每節課上完,基本上將所有的知識點從被動記憶轉化為主動記憶。晚上回到家,一邊吃著飯,一邊給媽媽從第一節課開始講一遍當天學到的知識,卡住的地方做好記錄,飯后立刻查漏補缺。晚上大量刷題,把錯題撕下來放在一個盒子里,寫上日期,留著第二天和第二周再做一遍。夜里12點準時睡覺。
2
在復習進行到大概一個月的時候,我迎來了初三復習階段的第一次正式考試。我對此次考試既滿懷恐懼又滿懷期待。恐懼在于我還有很多不足,沒能在短時間內彌補;期待則是經過一個月枯燥乏味的學習,我急需一次考試來激勵自己,至少證實這些努力與付出是值得的。
然而,故事并沒有按照設定的劇情發展:男主角通過徹夜不眠的努力,在考試中力克群雄,讓所有的人刮目相看。現實生活中的我,又一次考砸了。盡管排名有所上升,到了400名左右,但這和我的期望有著天壤之別。一個月以來所有累積的負面情緒一下涌上心頭:這不公平啊!為什么努力還是沒有好結果?
趙老師看到我的成績之后找我談話。我感覺自己又一次讓她失望了,低著頭跟她走進辦公室。“考得還行啊!”她的話出乎我的意料,“你看你那一臉喪氣的樣子,就這樣還立志考一中?你要知道,羅馬……”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知道,可就是感覺……”我接過話來,“我做了好多題,單詞、課文也背了不少,就連歷史、政治我每周都會認真翻兩遍書,可這考試成績就沒一門能看得過去的。”
“你就是太關注自己,你在拼了命地努力,你的同學不努力嗎?誰都在玩命地學,憑什么你一拼命就比別人強?你是愛因斯坦還是柯南?”我忍不住笑出聲來,趙老師看我的情緒緩和了一些,繼續說,“你這次要考好了我都不高興。但話說回來,你就按著這個勢頭繼續努力,相信用不了多久,很快就能有所突破。”
“成功路上最艱難的并不是苦,也不是孤獨,而是屢遭挫折之后還能不改初衷地繼續奔跑。”她的這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3
這次考試結束,我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行字—Mydreamwillcometrue。我告誡自己忘記眼前的得失,只要堅持前行,夢想終將實現。
然后,我升級了我的“超人養成計劃”。因為我發現,盡管已經把每天的任務排得相當緊湊,仍然有很多時間在不經意間被浪費了。而且有時我本來在緊張地執行一項任務,突然有了一個屬于其他任務的新思路或新想法,讓我不得不停下當前的任務,這極大地干擾了我對每項任務的執行效率。
我在身邊放了一個長條狀的小本子,這個本子只記錄10分鐘以內能完成且不緊急的小事,比如整理歷史知識點和筆記順序、瀏覽這一周的物理選擇錯題、背誦一首古詩詞。這樣,讓自己在突然富足的時間里,不至于不知道做什么。比如中午吃飯吃得快了一些,回到教室后的時間多了一些,與其和同桌閑聊,不如馬上翻出計劃清單,從最上面一項開始做起。
而有時,我在計時做物理題的過程中會想起,剛才那道幾何題可不可以這么解?或者在老師講題的時候,有“另一種解題方法行不行”的想法。這些都比較重要,但又沒緊急到要我立刻停下手頭的任務,所以我把它們記錄在計劃清單上,待完整地完成了一個階段的任務后,再去做上面的事情。
很快,第二次考試也在我的復習進行到50天左右時如期而至。我心態平和地把這次考試當作一次檢驗。因為我已經足夠相信自己,這樣的努力一定可以收到我期望的效果。
按照故事跌宕起伏的特性,果不其然,這次我考出了很高的成績,年級排名到了200多名,簡直讓人驚掉下巴。同學們也表達了贊賞之情:“旭哥,這么牛,你這是準備上一中啊。”……聽到這些,盡管有些暗自慶幸,但我也知道,這離目標還有距離。
4
時間仿佛越走越快,中考倒計時的牌子也從最開始的100天,減少到了二十幾天。此時的我,對自己的“超人養成計劃”使用得越來越嫻熟。這個計劃的特點在于,開始時內容極多,所以要求在前期付出極大的努力,但同時也有好的篩選機制,經過不停地自我測試,可以逐漸降低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點出現的頻率,提高薄弱環節的訓練強度,并增加其訓練時間。隨著知識點的累積,每天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時的我,對已經復習過的內容也有了極大的自信,甚至可以做到,一些已經完成了整個訓練計劃的知識點,只要出現在考試中,我就敢說:“這類題我一定能做對。”
第三次考試如期而至,我奇跡般地拿下班級第3名。之前和我打賭的歷史老師也如約每周對我額外輔導一次。歷史老師的額外輔導方式很特殊,他每周給我一個小時的時間看整本書,考核的方式是讓我從第一頁開始,用一句話概括本頁最重要的內容。不要小看這種方式,它不但幫助我按照時間發展的先后順序,記住了所有重要的事件所在的頁數,幫助我在考試中迅速定位,更讓我意識到一旦心中有了整本書的框架,再去記憶所有的知識點就變得輕而易舉。在最后的復習階段,歷史老師最喜歡玩的游戲是,在同學們找不到某道題的出處時,讓我告訴大家,是在哪一本書的哪一頁。
嘗到了這種方法的甜頭之后,我迅速把這種方法推廣到其他科目,即考前最后一次認真回歸書本,在腦海中盡量記憶每一頁或每一節最重要的信息并復述。這樣不但梳理了初中三年所有的知識點,而且在遇到錯題的時候,能迅速定位出錯的知識點,加以鞏固。
對我來說,中考與其說是一場檢驗,不如說是一場頒獎典禮。我已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為之爭取,便問心無愧。就算我最終沒能考上最好的高中,在成長過程中的這段經歷,也足以保證我在今后的人生中走得更加順利。
最終我以班級第1名、全校第7名的成績,如愿考入一中。考完后,我把所有備考的書和卷子一一整理好裝箱,看著自己一行一行認真書寫的筆記、一道一道精心整理的錯題,突然想跟當年的自己說一聲:“謝謝!”
謝謝你的倔強和不屈服,謝謝你的亢奮和不認輸,謝謝你在最值得奮斗的年紀抓住了最好的機會,謝謝你用100天改變了我的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