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與謊言-成長
遮蔽心靈的黑暗
眾所周知,黑暗會賦予我們恐懼感,這正是黑暗的力量之所在。可是,黑暗的力量卻絕不止這一個:在黑暗籠罩之下,人的行為也會發生改變——不僅會使人謊話連篇,還促使人走向犯罪。
黑暗能夠讓人變得不誠實?讓我們來看個實例。
這個實驗共有84名學生參加。他們被研究人員分成兩組安置在不同的房間里,一間光線明亮,而另一間光線暗淡。不過,盡管暗間里比較黑,但里面的人仍可以看清室內陳設,答個試卷也沒問題。這些參加實驗的人需要完成一項任務:在5分鐘內做完20道測試題,并自行核對答案,然后上報研究人員。而每答對一道,他們就可獲得50美分的獎勵。顯然,在此情況下,實驗者面臨著兩種選擇:要么說實話,拿到自己該得的錢;要么夸大自己的成績,帶走本不屬于自己的錢。
倘若讓你參加這個實驗,你會對自己的成績進行粉飾和夸大嗎?或許,你會堅守自己的原則。可是,在這個實驗里,有一半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說了謊。更有趣的是,房間的明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撒謊的概率(其他條件都是一樣的,亮度是唯一的區別):暗間里,六成以上的學生都撒了謊,但在光線明亮的房間里,撒謊率卻只有24%。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黑暗降臨產生了一種所謂的“虛幻的匿名性”,即不真實的隱匿感。這種匿名性讓人們覺得似乎遠離了他人的關注和監視。于是,在黑暗的掩護下,他們背離了自己的原則,做出了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有時,在黑暗保護之下,一些人甚至變得肆無忌憚起來,開始犯罪。對于那些罪犯來說,黑暗賦予了他們高度的安全感。
光明改變世界
回避黑暗可以帶來真正的光明。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增加光明來降低當地的犯罪率。事實證明,這一招還是非常有效的。蘇格蘭格拉斯哥市在全市重要地段裝上了光線很強的藍燈之后,犯罪率出現了大幅下降;而日本奈良縣的警察,在犯罪高發的地段安裝了藍燈后,也取得了同樣的效果。不僅如此,在藍燈照耀的地方,亂丟垃圾及企圖自殺的情況也有了很大改善。
實際上,不僅黑暗這樣的環境能改變人的行為,其他的環境同樣會使人的行為產生變化。既然黑暗能帶來罪惡,那么,光明就能帶來良善。
如果讓我們自己來評價自己,恐怕人們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既善良又誠實。并且,我們也會認為自身具備的這些特性是持久不變的。但事實上,我們可能更接近于變色龍,隨著環境而改變行為舉止的變色龍。比如,在眾目睽睽之下,人會更老實。
英格蘭東北部有一家小咖啡廳,生意不錯,只要有空閑,人們都愿意到那里喝上一杯。而且,那里沒有收費員,只有一個無人看管的投幣箱,箱子上放著價目表,價目表上的圖案會不定期變換。慢慢地,人們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箱子的圖案與收到的錢數密切相關:在價目表上畫雙眼睛后,更多的人向收款箱子投了錢,錢的數目比畫花草等其他圖案的時候要多得多。后來,這個發現還啟發了當地的警察。警察把畫著一雙雙眼睛的海報張貼到全市各處,結果,這項措施與設置明亮的藍燈獲得了同樣的效果:極大降低了當地犯罪率。
“光明是最好的警察,無情的曝光反而保護了世界。”美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總結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