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稗谷也能識人-哲理故事
晚清時期,曾國藩在安慶駐軍時,有位多年未聯系的遠房親戚從農村來找他,這人背著簡陋的行李,衣服十分襤褸,跟大家說話言語也很謹慎,曾國藩很欣賞他的品行,打算找機會給他安排一個職務。
一天,曾國藩和這位親戚一起吃飯,因為碗里有一粒稗谷,這人便皺了一下眉頭,然后把稗谷挑出來才繼續吃飯,曾國藩注意到了這個細節,當時沒有說話,過了沒幾天,卻讓一位下屬為親戚準備行裝,要打發他回家。下屬問為什么,曾國藩回答道:“他放下農活從農村出來才一個多月的時間,吃飯時竟然把一粒稗谷挑出來,這種舉動,像一個鄉下人的樣子嗎?我怕他將來做事不本分,會惹出禍事呀!”看到這位下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判斷,曾國藩正巧需要買些筆墨紙張,就故意安排這個親戚帶著一個士兵出去辦這件事。
這位親戚來到市場,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東瞅西看,一副非常挑剔的模樣,還打著曾國藩的旗號,對店主趾高氣昂,好不容易選好了東西,卻又跟店主小聲嘀咕了半天,趁機索取了一份回扣。這一切都被偷偷跟在后面的下屬看得清清楚楚,他趕回去向曾國藩匯報:“您的判斷果然沒錯,原來他在我們面前很謹慎的樣子都是裝出來的,這樣的人一旦得到重用,后果堪憂呀!”曾國藩點點頭,很快就按照自己原來的計劃,將這位親戚打發走了。
一粒稗谷雖小,透過它卻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想要識別一個人的真面目,往往需要學會從細微處觀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