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抵不過一顆善良的心-人生故事
開春,他把自己像種子一樣隨意撒在一個海參養殖場。多次求職碰壁的無奈讓他再也不能斟酌再三了。在這之前,他想覓到的是養殖場里體面的技術顧問角色,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以一個民工的身份被雇用。盡管他的專業就是海水養殖,可是一個三流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誰敢把動輒百萬元的海參養殖池交給他?
民工的工資是微薄的,最大的慰藉是這里離夢想最近,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讓知識在這里吐故納新,只要羽翼豐滿,他便擇枝而棲。
秋天,他卻突然接到了母親因腦出血要做開顱手術的電話,他驚得魂飛魄散。獨自把他和弟弟撫養成人,又殫精竭慮供養他上大學的母親,是他生命的全部。頃刻間,世界仿佛轟然坍塌。
他忐忑不安地站在老板面前,卑微得像根草,他想支走半年的工錢,又囁嚅著,乞求老板能借給他幾千元錢。只要能救了母親的命,他說,他自當竭盡全力為老板打工抵債。
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輕,沒有理由提這樣額外的要求,也不敢奢望老板的慈悲。可是,母親的病刻不容緩,除了老板他不知道誰還是他的救命稻草。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板似乎沒有半點遲疑,為他籌措了一萬元錢。像揣著生生不息的一份溫暖,他一刻也不敢停留。他甚至沒有留下任何憑據,臨上火車,他對驅車送他的老板又一次遞上那張欠條,老板擋了回來:“一百個欠條和誓言也抵不過一顆有良知的心,不借給你,我于心難安,有錢你就還我,沒錢,就算我積德吧。”他聽了,心動如潮,那是有生以來聽到的最美的話語。是的,什么都抵不過一顆有良知的心。
他把那張欠條藏在貼身的內衣中,同時收藏起的還有一份氤氳于心的感動和厚重的情誼。
可是,半年過去了,卻再也沒有見到他的蹤影。工友們年終領工資時有人提起了他,言語里除了對他的不屑就是對老板過分善良的感喟。直到這時,老板才恍然想起,他的確是好長時間沒有一個電話了。
年關逼近,打工的人還在回家的途中,誰料這時候他回來了,帶著成年的弟弟,背著半身不遂的母親。他告訴老板,母親的病剛穩定,知道現在這里正是缺人手的時候,就急急地趕來。可是放心不下患病的母親,又怕辜負了那份情誼,他只好舉家前往……
他一家人執意要住在海邊的一所簡陋的屋里,說晚上可以順便守海看護,多雙眼睛,會少些不必要的損失。
就在這一年的元宵佳節,碩大的雪花和絢麗的煙花一同在夜空中綻放,當人們還沉浸在歡慶的氣氛中的時候,海面上醞釀已久的風暴潮借著夜幕終于開始肆虐了。盡管已經接到了風暴潮的預警報告,沿海的養殖戶也已經做了應對措施后才放心地回家過節。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四十年一遇的罕見風暴潮輕而易舉地把養殖戶多年經營的夢想和希望打得支離破碎。
天剛放亮,一宿未眠的老板踏著厚厚的大雪跌跌撞撞趕往場里去。對于海中圍堰的養參大池,他不敢抱什么幻想,只奢望著老天能留給他一線生機,保住海岸邊的育苗大棚。大棚里有越冬的參苗,倘若大棚被風吹走,參苗將全部被凍死。
驀地,老板在一片歪七豎八的大棚周圍,看到一個還倔犟著站立的大棚。仔細辨認,那分明就是自己家的啊。他狂奔過去,近了,也明白了:不是老天保佑他,而是人在助他。加固在大棚上的一道道繩索,堆放在周圍的一袋袋沙包,都是他們兄弟倆所為。那價值幾十萬的財產,兄弟倆硬是舍命保護下來了。
他想象不出那兄弟倆在暴風雪中干了多長時間,那樣惡劣的氣候,即使出再多的錢,又有誰會不惜冒著塌棚的危險來加固來守候呢?
他急于找到那兄弟倆,劫后的海灘,一片狼藉,許多人在奔跑著,撿拾被浪卷上來的海參。那一個個裝滿海參的籃子,像割了他的肉堆放在其中,老板心里有說不出來的難過,但想著那兄弟倆近水樓臺會拾到許多海參的情景,心里還是稍微有一絲寬慰。他轉身走進大棚,驚住了,那兄弟倆正在棚里為苗池換水:“怎么不去撿海參,別人都撿發了。”老板頗為奇怪。
他說:“池里鹽度太低,并且缺氧,如不趕緊換水,參苗會大批死亡,損失的就不是撿幾千元海參的價錢了。對了,最好趕緊投放一些光合細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