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時,要做三件事-勵志故事
小的時候老一輩的人就告訴我們,年輕人出門,像大學畢業后兩三年找不到工作,那個倒霉相,皮鞋也破了,西裝牛仔褲已經發白了,頭發留得長長的,然后履歷表到處送,一看到就曉得是個倒霉的青年。
碰到這樣倒霉時,怎么辦啊?勤理發,理得干干凈凈的;勤洗衣服,哪怕只有一件,晚上燙得筆挺,早晨出來還神氣;把褲帶可以縮緊一點,肚子餓了,問你吃了沒有,吃了。那神氣十足,碰到有些老板就會用你了。
現在的教育從小就教壞了,所以這一輩的年輕人,連話都不會講,古代的教育先從灑掃、應對、談吐、待人接物上訓練,“正其衣冠,尊其瞻視”。這個衣冠儀態很重要,清潔、整齊第一。
常常看到現代青年人的穿著,好好的衣服穿在身上,東一塊,西一塊,就像什么印象派的圖畫一樣,莫名其妙。辦公地點也一樣,桌上亂堆,懶得整理啊!一個公司看看辦公室干不干凈,已經看出一半了,從小看大,看它沒有生機,就沒有發展啊!
譬如說,今天我去看一個人,見面一打招呼,談了幾句話,一看對方臉色不對、講話不對,“入門休問榮枯事,但看容顏便得知”,察言觀色,馬上知道了,就走了,避開了。曉得人家心里不高興,還在那里死皮賴臉地等,你給人家的印象就不好了。
在外面做事那么多年,有時候也借錢啊!“求人須求大丈夫”,有好朋友,問他借,“有錢沒有?我急要錢用。沒有!你去幫我借!”——這是好朋友。不是我有困難,等人來追問,可憐我,這個我不干!
神采奕奕,跟人家見面留一個好印象,不要擺一副倒霉求人的樣子,求職時低著頭,連講話都講不出來。年輕人,應該講話就講,慷慨豪邁,錯了沒有關系,“對不起!我不懂!”要有這個氣派才行。
孟子說,“人恒過,然后能改”。所以,人不怕犯錯誤,大丈夫犯了錯誤挺身而出,改過來,然后能夠“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心里感受到痛苦壓迫,“衡于慮”,然后才曉得冷靜地衡量、考慮。“而后作”,再起來,能夠做偉大的事業,做一個人。
“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一個人事業的成功,不是那么簡單的,觀察了外面這個環境,看看各種情形、景象。在個人講,自己雖受了打擊,還要修養很好,沒有倒霉臉色。
我常常跟同學講,一個老前輩曾告訴我,他說,“有力長頭發,無力長指甲”,年輕人生命力旺盛,頭發容易長;營養不夠的時候,指甲容易長。所以那個老前輩告訴我,倒霉的時候,少睡覺、勤理發、勤剪指甲。如果在倒霉的時候,沒有事做老睡覺,頭發、指甲弄得長長的就更倒霉了。也就是“征于色,發于聲”。然后啊,“喻”,懂得了。看了別人的現象,看了外界的環境,反省自己,就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