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得意中人-愛情故事
這是許多年前的故事了。
他生于富貴人家,學識淵博,風度翩翩,喜歡他的女子不計其數,上門說親的人也幾乎踏破門檻。當然他并不急,如同其他的公子哥兒,花街柳巷,十里洋場,紙醉金迷,逢場作戲地玩著感情游戲,看人家為他爭風吃醋,樂此不彼。
她是個平常人家的女兒,因父母寵愛,跟著先生念了幾年書,后來又去讀了女校,秀外慧中,很是得人喜歡。
他遇見她時,忽然就動了心,渴望與她長相守莫相忘。他家人并不反對,反正要有的他家都有了,只要女孩子家身家清白,聰明漂亮,遵守婦道就行。反對的反而是她家,雖說是小家碧玉,到底是父母的心頭肉,寧愿她嫁個平實的人家,一輩子安穩。而他是個公子哥兒,聲名狼藉。
他既已中意她,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他千方百計接近她,知她不喜他的從前,于是一改舊習,變得溫文爾雅,勤奮上進。某日,他約她同游山水。美景當前,眾人皆醉,他拉她到一邊,慎重地遞給她一張紙,上面端端正正寫著兩行字——“已得意中人,從此不二色”。
她看后大為感動,答應了他的婚事。
婚后,他果然沒花天酒地,兩個人和和美美地生活著。隔年有了小孩,夫妻倆仍恩恩愛愛。接著抗日戰爭爆發,他們離開家園,四處避難,在恐懼中惶惶度日,相濡以沫。
終于他沒能挨過那場劫難,在戰爭中不幸去世。她悲傷欲絕,想隨他去,卻丟不下年幼的孩子,于是在人世間茍且偷生。此后做事種種,遇人種種,一路辛酸坎坷,直至文革結束。
文革結合,她已年過50,在一間學校做教師,凡事順暢,終于過了幾年舒心日子,女兒也已長大成人。
他去世時她才二十幾歲,仍然年輕漂亮,雖在亂世,可是人人都要生活,因此給她介紹對象的人多不勝數,而她始終沒有答應誰。開始大家以為她是怕嫁人女兒會受委屈,想女兒大了她自會改變心意。然而女兒長大后,出外求學、工作,怕母親孤單,也勸母親找個老伴,她也一直不愿。
到了80多歲,有一天,她穿戴整齊,笑著對女兒說:“我可以安心去見你父親了。”然后她安詳離去。
女兒在她貼心口袋里發現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已得意中人,從此不二色。字是用毛筆寫在宣紙上的,時日久遠,紙已發黃,然而字字珠璣筆墨淋漓,如同血液流動于血管。女兒流著淚把這張字條放回母親身邊。她知道母親要拿著這張字條和父親會合……
說這句話的人是他,用一生去實踐這個諾言的人卻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