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寧靜之地-文明
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維龍加火山群上,喬治·夏勒先生又穿了同樣的衣服,在同一處低矮的樹干上蹲著,像過去的十幾天一樣,讓自己盡量顯得像一根木樁。不遠處是一群山地大猩猩,它們開始還對他抱有警惕,一段日子過去,大猩猩們的眼神已經變成:哦,這個東西又來了。他感覺時機成熟了,開始坦然坐在那兒。
這是野外生物學家夏勒最享受的一刻——靜靜地觀察它們。1959年的這次經歷讓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進入野外研究大猩猩的人。此前,人們認為它們非常兇殘。但在那次觀察中,一只帶著孩子的母猩猩慢慢爬到夏勒旁邊的樹干上,和他蹲在一起,他看見了母猩猩的眼睛,一雙有著迷人褐色和溫柔神情的眼睛,就像人的一樣。
夏勒今年83歲了,當他坐在北京一家酒店說到母猩猩“美麗的眼睛”時,他灰色透明的眼睛微張,就像看到了什么神秘而美麗的東西。
他不喜歡城市,車輛的聲音太吵了,過馬路時需要左顧右盼,就像穿越青藏公路時慌張四顧的藏羚羊。他不用手機,對不停更新換代的產品毫無興趣。而進入野外,各種鳥鳴以及野獸的叫聲讓他感到平靜。跟動物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要容易,動物“更加誠實”“更加平和”,那些能通過表情判斷出情緒的動物都不必害怕。一次他聽到背后樹葉的窸窣聲,回頭發現一米之外一只老虎正盯著他。他將臉慢慢轉回以避免注視它,過了一會兒老虎走開了。有一次他撞上了一頭碩大的熊,他一動不動,熊轉身離去。他將這歸結于“動物極大的寬容”。
“真正的危險總是來自人類。”他討厭把自然稱為自然資源,這讓它聽起來就像一種可以被買賣或丟棄的商品,而不是真正出于愛的珍惜。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揭露沙圖什披肩和獵殺青藏高原藏羚羊之間關聯的人,此前,售賣者一直聲稱制作披肩的絨毛是藏民撿藏羚羊蛻下的絨毛而不是獵殺所得。
夏勒總是盡可能多地參加講座和接受采訪,因為他相信“只有人們真心對它有感覺的時候,科學才能派上用場”。他愿意不厭其煩地講述有趣的經歷,比如一次他在等待一只被麻醉的豹子蘇醒時睡著了,倒在豹子松軟的身上,當他醒來,豹子正好奇地看著他。
與動物之間的親密感,令他愉悅和滿足。在人跡罕至的羌塘高原,很多動物從來沒有見過人。一次,夏勒遇見了一只狼,狼走過來了,它望向夏勒,又走開了,平靜地保持距離。他們走了幾百米,對視了一會兒,最后狼走上了山丘,消失了。那一刻,他感到自己被它接受了。
環境破壞永遠不會停止,但夏勒信仰一種超越科學的理想:幫助那些荒野碎片永存。“在這里,我們能體驗到生命平靜的律動,重新感覺到自己屬于自然世界。”在他看來,荒野是一種心境。未來的人們應該有“瞥見大自然落日余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