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飛翔也精彩-人生
出生在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大院的他,經常聽長輩們講述飛機的故事。而他最喜歡的玩具也是飛機模型,拆裝組合,是他最喜歡做的事。“長大后要像爸爸、媽媽一樣制造飛機。”小小的他就在心里種下了理想的種子。
16歲的時候,一心想制造飛機的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放棄了讀高中、考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沈飛技校。自從跨進校門,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制造出中國最好的飛機,用自己的努力實現心中的夢想。
學理論、練技能,他像著了魔一樣,全部心思都撲在學習上。每天上完六節理論課,他還要苦練6小時的技能課。3年后,他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次玩笑,他被分配到沈飛煙草機械廠,負責為生產香煙過濾嘴的機器做零件加工和裝配等工作。這與“造飛機”的理想相差甚遠,他的情緒一落千丈,整天悶悶不樂。熱心的師傅開導他:“平凡的崗位上也有能人,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技術練好,是金子不論在什么地方都能發光。沒有真本領,讓你造飛船你也造不好!”
師傅一席話驚醒迷茫的他,“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他開始靜下心來鉆研技術。學校的理論與實際工作中的狀況,有很多差別,為了更系統地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加工工藝,他經常光顧書店。一到周末,他就泡在書店,幾年下來,他買的專業書籍有400多本,摞起來有5米多高。
一把挫刀,一把盈尺是鉗工的常用工具,加工一個火柴盒大小的零件,就要8000多次挫修的動作。在別人看來,又枯燥又乏味。可他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把每一個零件做得完美。他把同事們看電影、喝酒、游戲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不但在單位刻苦學藝,還在家里擺上一套工作案臺。
就是這個在同事們眼中的“癡人”,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硬是把加工工差從0。1毫米縮小到了0。003毫米,這個相當于頭發絲的25分之1的精度,連自動化數控機床都達不到。一塊鐵疙瘩放在手里,他拿捏端詳,就知道加工成合格零件還差多少、差在哪里。
憑著精湛的技藝,他被調進了航天標準件廠,曾經的夢想照進現實。他成了單位的業務骨干,經常接受重大任務。有一次,企業承接了一項大額的國外訂單,對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果3個月內解決不了技術難題,不僅訂單告吹,中國航空企業也會在國際市場丟失顏面。單位里除了他,無人能做。為了完成任務,他除了睡覺以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研究工作。他刻苦攻關,大膽創新,終于啃下這塊硬骨頭,為中國航空企業在國際市場打響了知名度。
在參加工作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他自制各種鉗工器具100余件,改進工藝方法60余項。他還撰寫技術論文12篇,申報技術革新項目20項,并取得了“定扭矩螺紋旋合器”“加工鈦合金專用絲錐”“多功能測量表架”等3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他25歲成為沈飛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技師,相繼的榮譽接踵而來,申請了3項國家專利,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9歲時,他成為中國航空工業最年輕的首席技能專家,受到習近平主席的親切接見。
他就是中國最好的鉗工方文墨。成名后的他,放棄了年薪48萬元的邀請,依然堅守在沈飛大院,為培養新一代工友而努力著。在一次訪談類節目中,方文墨道出了他成功的經驗:“人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不管在什么行業,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有執著的信念,貼地飛翔的青春也一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