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今天-人生
智者如是說:最是世間難留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說的是時光無情。
2023,已到了即將告別的時候。每臨歲序更新時,似乎所有人都易發時光如梭的感嘆。
“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這是清人屈復在《偶然作》中的詰問。可不是嗎,人生難滿百,青春何其促!
讀過大學的人,常把四年本科時光當作一把丈量時間長短的尺子。不過大多數人除了略嫌在校的四度春秋有些漫長外,以后的每個四年會越來越快,中年后簡直是難以降服般地飛奔了。不知不覺就會到了京劇《武家坡》那句老詞說的“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白了頭”的時候了。在時間老人面前,誰也沒有吹牛的半點資格。不經意間,“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的晚境即到,這可是1200多年前大詩人劉禹錫的長嘆!
年輕的時候,不少人都有一段為年齡自負的光景,只可惜,短而又短。無論因為什么作年齡的比較,你會吃驚地發現,比你年幼的后來者不可勝數。年齡優勢會一日一日磨蝕。思想者木心在《從前慢》中曾寫過這樣的文案: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僅夠愛一個人。
畫家、散文家、翻譯家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中說:我的孩子們!我憧憬于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說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意思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這是作者寫于90年前的文章,透過文字,每位讀者都極易產生共鳴。算下來,豐子愷大師的兒女們而今年齡也已是百歲之序了。百歲!真不敢往深處想。
幾乎沒有人不嘆惋生命,不感慨時光。約2500年前,波斯大帝澤克西斯率百萬大軍西征希臘,他站在橋頭看他的軍隊走過赫勒斯滂海峽時,忽然涕泗橫流。他回過頭來對他的叔父說:想到人生短促,百年之后,這大軍中沒有一個人會還活著,我心里突然感到一陣憐憫。
他說的一點不錯,正所謂“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無需條分縷析,所有的思考和深慮無非是嘆時光之快之不再。正如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中所言: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天地不過是我們的旅社,誰也不可能久住!古羅馬“五賢帝”之一的馬可·奧勒留更直白地提醒世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最后一件!
僅僅是扼腕嘆息不免消極。人類自古以來就以積極的心態把握人生,以不滅的熱情建設美好家園。
淮南子說:圣人不貴尺壁而重寸光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把握好上蒼賦予每個人的生命時光,不致光陰虛度,實際上并不是容易做到的。梁實秋提醒人們:人人皆知愛惜生命,但往往不曉珍視時間。多少人不就是把一件又一件事情推給明天推給來日嗎!
時間不可復制。李大釗在近百年前說過,我以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更。
抓住當下,擁抱眼前,不悔恨于昨日的荒疏,不寄望于來日的妄想,腳踏實地,虛功實做,久久方可為功。大文豪托爾斯泰告誡我們:只有一個時間是重要的,那就是現在。
年終歲尾,比耙梳過往更重要的是,處理好此時此刻。
朱光潛有著名的“三此主義”,就是此身、此時、此地。他告訴年輕人:一、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二、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在此時做,不能拖到未來。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到他處做。
做什么才有意義呢?陳獨秀是這樣說的:個人生存的時候,當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會上,后來的個人也能夠享受,遞相授受,以至無窮。
美國有一所學校,每天上課前學生們都要念這樣一段話: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永不復返;今天已經和你在一起,但很快就會逝去;明天就要到來,但也會消逝。
抓住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