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藝:只想做個自在人-人物
編者按:
人生一世,為的就是圖個活著自在。由古至今,這句話是許多人信奉的人生信條,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誰見過?在有限的人生中追尋無限的自在,這恐怕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但在有限的人生里實現有限的相對的自在,是可以在放棄一些世俗觀念后收獲的,正如佛說的“舍得”———
她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就和你我一樣普通,但她做到了以更貼近自己內心的方式活著。
為自己活著,也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達方式。
曾經因為功課一團糟而被全家認定為問題少年,卻讀了本科讀碩士、讀博士,學了美術又學電影,最主要的,她是朋友圈里公認的會生活的人。
認識朱曉藝,是朋友說要介紹我認識一個很會生活、比較生動、很有意思的女人。見面后,我問曉藝:你為什么會讓很多朋友感到有意思?
她笑:可能我這個人自我感覺比較好吧。在別人眼里我比較自由,對任何事情都不怎么執著,喜歡隨性而為。
曉藝說自己喜歡玩,曾經在周末為和朋友去蹦迪坐一夜火車到上海,發現迪廳改成會員制而未能蹦成,又回了杭州。在杭州蹦得不盡興,干脆去了深圳,比工作還賣力呢!有一次在香港,要回大陸的時候,曉藝突然說要去辦件事,結果帶著同事轉彎抹角地鉆胡同,最后才知道是為了取她在網上訂購的一件潛水衣。她眼下正在改博士論文,但每天游泳、打網球,在潛水俱樂部玩潛水,快活得不亦樂乎。
我疑惑:你讀完本科讀碩士、讀博士,總是下了功夫考上的吧?難道學問對你來說也不是事兒?她說:你不知道,我小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差,我姐姐則是絕對的全校第一,比第二名都要好很多的那種孩子。校長、教務主任都很喜歡她,我本來只是一般,可跟她一比越發顯得很差。記得姐姐高考考了全省第3名,還哭了。我高中沒能考上重點,姐姐竟然覺得丟人,也哭了一鼻子,可我自己一點兒也沒覺得丟人。
我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我高考落榜時,他們就覺得這個孩子完蛋啦。我認為這對我不公平,憑什么他們好我就必須好?我提出要學畫畫,美院的文化課要求低,考上了中央美院。20歲不到就接觸美術史中的版本學、考古學啊什么的,我覺得很枯燥,沒有什么興趣。當時很喜歡看電影,就又考了電影學院的研究生。本來學美術在父母眼里就是很不務正業的選擇了,電影學院就更不是什么正經事了。在父母和姐姐的眼里我一直是個問題少年,直到我去大學教書,他們才覺得體面。后來我考博士考的是北師大,他們覺得這回總算上了個正經學校。哈哈。
曉藝說:有一點我可以肯定,我一直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讀研究生期間,在幾個法國人家里幫她們帶3個月到3歲的孩子。她說,起初只是覺得帶孩子這活兒比較新鮮,后來有了很多收獲。
問起她怎么會想到去做保姆,曉藝說,開始時因為同學們在讀書期間經常在外面打工,比如寫劇本、在劇組幫忙什么的,可帶孩子當時覺得是個新鮮事兒,一開始也是為了掙錢去的,可后來我覺得孩子給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能幫助我成長,我甚至不覺得自己比一個孩子聰明。比如,最強烈的感受是孩子可以無條件地信賴你、依戀你,這讓我很感動。孩子的媽媽第一次把3個月的孩子遞到我手上的時候,他就很放松地趴在我的肩膀上,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你想啊,在成人世界里,你要費多大的勁才能讓人信任你?
他對你的一切變化都那么敏感。我每次到他家的時候都拿一個藍色的書包,有一天換了一個綠色的,他急匆匆地爬過來盯著看了好一陣子。后來,我給學生講攝影課就常用這個例子,孩子的好奇心會給你很多啟發……
盡可能在孩子玩得很好、對你沒有要求的時候多陪他,他一鬧,你就馬上離開,這樣容易給孩子傳遞良性信息。我們父母通常的情況是孩子玩得好的時候趕緊做自己的事兒,孩子一鬧才跑去陪他,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習慣用尖叫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為孩子并不知道是尖叫好還是沉默好……
在一起時間長了,他們都很依戀我。有一家直到搬到上海,周日的時候,孩子還常問起:媽媽,都快10點了,曉藝怎么還不來?因為在北京的時候,我每周日10點會帶他到游樂場玩。他的媽媽有時會跟我開玩笑:我真怕他會愛上你!孩子的媽媽對我很信任,后來發展到兩家在周末都有活動時,就爭著要我去幫她們帶孩子。
喜歡旅游。旅游的真正意義是:在和人的交流中打開自己,體味愛和真誠,隨時隨地感動。
記得第一次旅游是22歲,獨自去四川,坐火車的時候看到幾個模樣比較兇的男人就緊張了一路。那個時候自己很謹慎,看到一個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不是壞人?會不會騙我的錢?可就在長期的行走中,她逐漸敞開了自己,覺得自己可以控制局面,變得從容了。再見到一個人,她首先想到的是:這個人是什么背景?他的理想是什么?
有一年10月,在倫敦的鴿子廣場,她偶遇一個正在吃午餐的黑人搬運工。她給他照相的時候,黑人很配合。她就和他聊起來,黑人問她是哪國人,還說:你不可能是中國人,中國人到這兒都是一群一群的,不會跟我說話。
在福建漳州,只有不到一天時間,她雇了一輛三輪車,一個小伙子拉車,曉藝問他的生意好不好,對自己的生活滿不滿意。他說自己有個很幸福的家,一個9歲的女兒,他想讓女兒做歌手,可城里學唱歌太貴,他沒有那么多的錢。曉藝就給他出主意,說可以讓孩子上教堂的唱詩班,那里的聲樂訓練很專業,還不收錢。小伙子第一次聽說還可以這樣,很感激。當曉藝說自己想吃漳州最有名的一種蝦,但不能去太貴的地方,那個小伙子真的把她拉到一個很便宜又很正宗的吃蝦的地方。曉藝說她在和人交流和打開自己的過程中漸漸體味到地球不再是母親,而是自己的孩子,她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創造它。曉藝為什么喜歡行走———在和大自然的相處中,人變得敏感、細膩、寬容,比任何時候都容易體味到愛和真誠,還有隨時隨地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