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吃什么,二月二吃什么傳統食物
【第1句】: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第2句】:面條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農歷二月初二,到了中午開飯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吃炒面條。炒面條是將面條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與肉絲、油豆腐絲、春筍絲、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條外形像蟲,寓意大家合力把蟲炒熟并全吃掉了。
【第3句】:爆米花
當年武則天當上了皇帝,此事惹惱了玉皇大帝,玉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有條黃龍卻違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間,壓在舍利塔下,玉帝說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開花”。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第4句】: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第5句】:
芥菜飯
二月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當地方言里有一句合轍押韻的俗語,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芥菜里富含的維生素和葉綠素有益于皮膚。
【第6句】: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于清代,餅內卷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卜、豆芽等蔬菜。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吃啥
【第1句】:山東
我國山東部分地區農村,這一天有“撒灰引龍”、“打灰囤”的習俗。在山東,這一天要吃炒黃豆、炒豆萁,也都有攤煎餅的習俗。
【第2句】:北京
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另外,老北京的習俗,人們喜歡在農歷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
【第3句】:陜西
陜西西安地區這一天,一般是外婆(舅家)給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餑餑饃。媽媽會前一天炒好齊子豆,準備給家里人。
【第4句】:河北
邯鄲:有吃“龍須面”、“龍角”(餃子)、“龍拿珠”(混沌面)、“食龍頭”(豬頭)等習俗。石家莊:有吃麻花,豬頭肉,餃子等習俗。滄州:有吃龍拿珠的習俗,就是把面條和餃子一起下鍋煮,煮熟了再吃。
【第5句】:沿海
南方”二月二“主要以祭社(土地神)習俗為主,祭龍習俗主要在龍升天的仲夏端午。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為主,祭龍多在“龍飛天”的端陽。
《二月二吃什么,二月二吃什么傳統食物》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