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好句
本文由作者飛鳥說文化獨家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章臺柳》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這首著名的歌辭,是與一個小說故事有關(guān)的。并見于許堯佐傳奇文《柳氏傳》和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今節(jié)錄孟繁文,以供讀者了解背景:韓胡少負才名,天寶末,舉進士。鄰有李將妓柳氏。李每至,必邀韓同飲。韓以李豁落大丈夫,故常不逆,既久愈鉀。柳每以暇日隙壁窺韓所居,即蕭然葭艾,聞客至,必名人,因乘間語李日:‘韓秀才窮甚矣,然所與游必聞名人,是必不久貧賤,宜假借之。’李深頷之。
間一日,具饌邀韓。酒酣,謂韓曰:‘秀才當今名士,柳氏當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俄就柳居。米歲成名。后數(shù)年,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奏為從事。以世方擾,不敢以柳自隨,置之都下,期至而避之。連三歲,不果近,因以良金靈練囊中寄之,題詩曰:章臺柳,章臺柳。
從本事知道,韓棚寫這首詩,是在世亂中多次迎適往日情人而不至的情況下,為試探對方情意而作的。如果用賦法直譯,便是:“柳氏,柳氏,你今在何方?縱使你的芳姿如故,怕已依了別的情郎。”但直說如此,也就沒有詩味了。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只有給詩穿上美麗的外衣;才能博得聽眾。而這首詞的最大優(yōu)長,正在于此。
此詩主要的手法是雙關(guān)和比喻,卻又不是簡單的,個別字句上的雙關(guān)和比喻。它一開始即用“章臺柳”雙關(guān)柳氏之姓及居處所在(長安),同時“柳”還兼有多重比義。一是兼關(guān)別離意緒;再就是所謂“蒲柳之姿,未老先衰”,兼關(guān)青春易逝。所以第二句便是“往日依依今在否?”這一問中,又信手拈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jīng)·小雅·采薇》)的古人好句,既暗示出柳氏當日風姿,又擔心著她今日的境況,或許云鬢愁改了。
以下兩句卻又退后一步說,即使她風姿依舊可人,就沒有可憂的么?須知她是三年迎而不至,其中必有變故。于是寫出詞人第二重的擔心:“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這里妙在一以貫之,仍是用楊柳作比方。所謂“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言下有無窮怨意。正由于詞人給他的意念著上了如此美麗的外衣,才使它變得如此迷人,耐人玩味。
同時,詩中設(shè)置懸念,也增加了它的韻味。柳氏是否色衰,是一重懸念,柳氏是否變心,是又一重懸念,也是最關(guān)緊要的懸念。在說第一重懸念時,詩人用了問句,而說第二重懸念時則直接作推測,頗具變化。故陳廷掉贊曰:疑似之詞,卻說得婉折。
總之,這首詩膾炙人口,并不全因小說情節(jié)動人而然,其本身自有佳妙是更重要的原因。最后,我們把柳氏的答詞附錄于此,以助讀者之品味:“楊柳枝,芳非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參考資料:古詩詞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本文系作者飛鳥說文化獨家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禁止轉(zhuǎn)載
清風拂楊柳,如何對出下一句
清風拂楊柳;明月戲江水。
上聯(lián):春風浩蕩梳楊柳,求下聯(lián)
謝謝,上聯(lián):春風浩蕩梳楊柳,下聯(lián),冬雪漫天蓋河山。
上聯(lián):羌笛聲聲頌楊柳,下聯(lián)怎么對
羌笛聲聲頌楊柳,胡笳拍拍歌青松。
萬山楊柳一枝醉,怎么對下聯(lián)
謝邀:
上聯(lián):萬山楊柳一枝醉,
下聯(lián):三碗苦茶五臟知。
上聯(lián):楊柳報春露紅唇,如何對下聯(lián)
松柏越冬現(xiàn)白發(fā),
楊柳報春露紅唇。
上聯(lián):萬千楊柳隨春綠,怎么接下聯(lián)
借來一試,不知可否?
一片丹心在玉壺!下面更精彩,
下聯(lián):四周楊柳一痕天。上聯(lián)如何對
獨見草廬三重霧,
四周楊栁一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