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子女對父母的句子
【第1句】: 體現(xiàn)子女對父母的愛的詩句
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游
2,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3,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第4句】: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yīng);父母有命令,應(yīng)趕快去做
5,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6,子路借米敬雙親,
黃香執(zhí)扇弄涼蔭。
古賢愛人不為利,
恐教后人尊老心。
【第2句】: 表現(xiàn)父母對子女或子女對父母的詩句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母愛”是人類純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永恒性主題。謳歌之惟恐不逮,佳作自然不少。早在《詩經(jīng)》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的詩句,簡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聲。而唐代詩人孟郊(字東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的《游子吟》,更是一首歌頌偉大母愛之作。它把人類偉大的母愛置于特定的藝術(shù)氛圍中,加以弘揚和歌頌,使之膾炙人口,連不識字的婦孺都會記誦不差: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一首樂府詩,詩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簡括的語言勾勒出慈母為游子縫制衣裳的場景,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念親的至深情感。首聯(lián),“游子”,本謂遠游的客子。《史記》“游子悲故鄉(xiāng)”。也許慈母意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勞,風(fēng)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詩一開頭,就似籠著一層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詩看,“游子”也可指離鄉(xiāng)遠游的舉子。有唐以來,開科取士,游子不絕于途,輾轉(zhuǎn)流徙,饑寒相侵,倍受艱辛,“古若不置名,道路無欹傾”。詩人以其親身體驗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濃縮和“轉(zhuǎn)嫁”,讓人細味和借人傳達,如此,曲折地反映了當(dāng)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實況,賦予了詩的社會意義,表明了自己對生活的評價。接著,詩人進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愛的含蘊,原來臨行縫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飛走的針線,竟是慈母的絲絲縷縷情思。“游子無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許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遲遲歸”的內(nèi)涵。“短章蘊藉”(《白石道人詩說》),是詩意的生發(fā),更是意境的升華。末尾二句,從意義上說,是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化出,但較之原詩句,比擬切當(dāng),對比強烈,形象更為鮮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書但云安”,要解脫和拋卻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難而前,銳意進取,冀報恩于萬一,給人以奮發(fā)和鼓舞,因此,詩句的思想意義也更深刻和積極。
此外,就詩的藝術(shù)性看,有兩點值得注意。這既是“雅俗共賞”的一個原因,也可窺見詩人的藝術(shù)探索之一斑。
一是濃情淡化,引起廣泛的共鳴。共鳴,是文藝作品在讀者身上引起的共同激情,和作品主人公一起體驗他的痛苦、磨難和愿望等;濃情淡化,是指作者通過對藝術(shù)的理解,把濃烈感情融注在作品中而使讀者覺著是淡然地傳達出來的。這首小詩濃情淡化,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詩的審美客體僅是慈母為游子縫制征衣所生發(fā)的感情;但它喚起的卻是人們對母子至性情愛的體驗中的理解、同情而至反思。為什么?我們不能不從詩人對審美意識的理解去探求,慈母為游子縫制衣裳,是最為習(xí)見的生活圖景,而其中浸透的卻是深入骨髓的感情。誰無父母,誰無兄弟?離親別故在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人際活動中總會發(fā)生的,思親戀故之情又誰能避免?人們讀文藝作品,總是有所希冀的,解除痛苦,獲得歡娛,哪怕是一瞬間的。一個作品的撞擊力在讀者身上引起的回應(yīng)力應(yīng)該是適度的,比如李白的《靜夜思》。作品沒有提供特定的背景、環(huán)境及其他,但蘊藏的故鄉(xiāng)之思的感情是深厚真摯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淡淡的說出,引起了至今千年的共鳴。《游子吟》使?jié)饬疑詈竦母星椤拜p描淡寫”似地傳達出來,在讀者心理上,引起震動,像山泉沁入心脾,給人以某種滿足、慰藉和感奮。總之,這首詩的情思、哀愁、藝術(shù)氛圍都是淡淡的,然而人們卻從中產(chǎn)生共鳴,引起反思和感奮。
二是沖淡的感情得之于平和的語言,這也得益于民歌形式的運用。這首詩是抒情詩,體例為樂府詩,它俚語入詩,明白曉暢,著語不多,純是白描,洋溢著強烈的生活氣息,那真摯深沉的感情就從平淡的語言中得出。從而較為適應(yīng)廣大讀者的審美心理,使人們自覺地接受其詩歌的思想,心靈得到了陶冶和凈化。
總之,這首抒情小詩歌頌了偉大的母愛,稱得起廣泛流傳千古不朽之作。而戀母、思鄉(xiāng)、念國,似在人們情感上一脈相承而呈現(xiàn)階梯性或說檔次,因此這首小詩,在今天更能激起海外同胞思鄉(xiāng)念國的情感,產(chǎn)生特殊的反響,那么,它的思想意義和藝術(shù)上的探索也就有更值得注意的東西了。
【第3句】: 表達對父母愛的句子
童真就像美味糖果的味道,讓我戀戀不舍;童趣就像心愛的玩具,讓我愛不釋手。 童真就像我曾經(jīng)丟失的那支鋼筆,雖然已不能再找回來但是每每看書寫字的時候,就會想起我的那支鋼筆,雖然不是很貴重,但是用熟了,突然間不見了,讓人心里很不好受。 我快步走過去,幾乎是搶過那張卡片,捧在手中。把它送給含辛茹苦的媽媽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媽媽,正因為太愛您,所以女兒才一直把您留在心里。盡管也曾經(jīng)和您慪氣耍脾氣,但女兒對您的愛卻從沒削弱過一點一滴。怎能忘,為了滿足女兒對知識的渴求,您背著手術(shù)后的我往返于學(xué)校、家和醫(yī)院之間;怎能忘,為給女兒驅(qū)走冬日的寒冷和夏日的炎熱,您陪女兒挑燈夜讀至午夜甚至凌晨;怎能忘,為了讓女兒感受到“回家的感覺”,在每個放假的日子,您在家門口翹首遠望;怎能忘…… 媽媽用點點滴滴的愛匯成了寬廣無邊的海洋!③自小到大,我所走過的每一條路,都被父母事先用鮮花鋪就;跌過的每一座山,荊棘已被他們用疲憊的雙手折斷;每一次試飛前,父母總是用他們堅硬的翅膀穩(wěn)穩(wěn)地翼護著我。沒有坎坷,沒有艱辛,沒有從高處墜落的徹骨劇痛。安逸的生活,平淡無味地滑過了十八個春秋,每每讀書,羨慕閏土瓜田捉猹、撒網(wǎng)捕魚的自由,向往屈子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的皎察,渴望陶公東籬采菊、悠然南山的雅致。④天下的父母啊!請為你的孩子留下一筆真正的財富吧!山珍美味嗎?不,那也許會讓他餓得頭昏腦脹;綾羅綢緞嗎?不,那也許會讓他變得衣衫襤褸;萬貫家私嗎?不,那也許會讓他窮得一無所有。真正的財富是一種奮發(fā)向上的力量,一種 “克敵制勝”的本領(lǐng),一把能夠獨立撐開的傘,正如蒲公英的媽媽給予子女的饋贈。③用了三組排比,第一組由三個比喻構(gòu)成,形象地狀寫了父母對自己的“包辦”式的呵護;第二組排比由四個短句構(gòu)成,靈動跳躍;第三組的三個分句用了三個典故(閏土、屈子、陶潛)表達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三組排比富于變化,加大了容量,增強了語勢。例④指出什么才是父母留給子女的最好的財產(chǎn),三個設(shè)問句構(gòu)成的排比增強了語言的氣勢,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
【第4句】: 關(guān)于對父母表達爰的句子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中華詩詞-清-黃景仁 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 “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青天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杼.《三字經(jīng)》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jīng)》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jīng)》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chǎn).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lián)》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lián)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lián)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fù)我.《詩經(jīng)》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nèi)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lián)璧》。
【第5句】: 表達對父母的尊敬的句子
1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5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6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7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9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10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