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關于人生的句子宮崎駿
【第1句】: 宮崎駿的動畫中有哪些人生箴言
宮崎駿大師創作的諸多動畫,每部動畫的盡管題材不同,但其中表達的夢想、人生、環保、生存的訊息令人深思。今天佳作賞析就跟大家一起分析宮崎駿作品中的智慧箴言,希望大家喜歡!
曾經發生過的事請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千與千尋》
我寫了之后才知道,光是想寫是不夠的,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側耳傾聽》
大聲的笑出聲來,就不再害怕了。--《龍貓》
等我,我一定會去找你們的,在未來等我啊。--《哈爾的移動城堡》
【第2句】: 宮崎駿的人生經歷
宮崎駿,1941年1月5日出生于東京都文京區,日本動畫師、動畫制作人、漫畫家、動畫導演、動畫編劇。畢業于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
宮崎駿的人生經歷:
1941年,宮崎駿出生于的東京都文京區,畢業于杉并區立永福小學校、杉并區立大宮中學校、東京都立豐多摩高等學校及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在四個兄弟中排名第二,父親是宮崎家族經營的“宮崎航空興學”的職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他所在的家族經營一個飛機工廠,屬于軍工企業,所以戰爭后期物質匱乏中也能保持頗為溫飽的生活,宮崎駿度過了相當自由的幼年生活。然而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宮崎駿卻意外地對家族的特權產生了懷疑。宮崎駿的父親告訴他,其實宮崎家族生產的飛機尾翼根本不符合標準,全是些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臨時女工制作加工的,只需賄賂下軍方管理人員,產品就可以蒙混過關。這些在大人們看來無可厚非的把戲,卻在宮崎駿的內心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引發了他對人性的思考,影響了他之后從事動畫導演的創作風格。宮崎駿自幼由于身體不好,故不擅長運動,也因此對靜態的繪畫很有天分,特別對于飛機感到興趣,并成為終身的愛好 。
1958年,宮崎駿高中3年級的時候,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上映,他開始對動畫產生興趣 。
1959年,宮崎駿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大學里面沒有漫畫社,所以進入了與之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社員只有宮崎駿一個人。在大學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漫畫,也曾向貸本漫畫出版社投稿,不過作品沒有完結。在安保運動中宮崎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僅僅在最后時刻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了一下。宮崎駿也在思想上開始傾向社會主義,蘇聯解體對他的思想構成了很大沖擊,雖然面對社會主義敗北的現實,但是他對勞動者和革命的肯定立場一直沒變。宮崎駿在1994年連載完漫畫《風之谷》后,決定放棄馬克思主義。
1963年宮崎駿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從事動畫師工作。1971年加入手冢治蟲成立的““蟲Production動畫部”。1974年加入Zuiyou映像與高田勛、小田部羊一共同創作《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1979年轉入東京電影新社創作了自己首部電影《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 。1982年開始獨立創作漫畫,在《Animage》上連載漫畫《風之谷》,該作品獲得第23屆日本漫畫家協會賞 。1984年執導《風之谷》,該片獲得羅馬奇幻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獎等4項大獎。
1985年與高田勛、鈴木敏夫共同創立吉卜力工作室。1986年執導《天空之城》,該片獲得第41回每日電影獎大藤信郎賞等6項大獎。1988年執導《龍貓》,該片榮獲第13回報知電影獎最佳導演獎等24項大獎。1997年執導《幽靈公主》,該片榮獲第2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獎等27項大獎 。2001年執導《千與千尋》,該片榮獲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及第52屆柏林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等9項大獎 。2004年執導《哈爾的移動城堡》,該片榮獲第9屆好萊塢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獎等8項大獎 。
2024年7月16日,宮崎駿敦促安倍處理好慰安婦問題,日本應當向韓國和中國謝罪 。
2024年執導《起風了》該片榮獲第3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優秀動畫作品獎等8項大獎,也成為其最后巨作。同年9月6日宣布引退 。2024年11月10日榮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
【第3句】: 關于宮崎駿的情詩,好句子也可以,追女孩子,急需
并非我們從不傷感,而是事情沒有想象中的轟轟烈烈。
—— 宮崎駿經典語錄 當我決定成為一個動畫師時,我決心絕對不抄襲任何人。我始終堅信,一定可以通過動畫電影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釋放所有的壓力確實不好,應該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緊張。 —— 宮崎駿名言 我覺得每一次開始一項工作,我都是開始了新一輪的歷險。
作一個描述近代的電影…好像如果完成會花費大量的金錢。只要我們能重拾昔日的勇氣,那么,天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我已經學會了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太高期望的話可能會出賣自己。 —— 宮崎駿經典語錄 他們不是因為我們的要求而感到壓力,而是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
我們的工作就是將我們捆在桌子上…結果是我們越來越胖并且不可能健康。在人類文化的本性中,我們有著貪婪的欲望,即使是靠剝奪其他生物的性命。
—— 宮崎駿名言 我經常會對每一部電影中的一些地方感到失望,但是這正是幫助我們進步的東西。如果人們看完我們的電影之后能夠為他們活著而感到快樂,那就是對我們的獎賞。
一旦你年過五十,你會充滿信心。你開始根據經驗說話而不是憑思考想出一些東西來。
確實有這樣一種內在的規律,那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這是這一點引導我尋找到結局。 —— 宮崎駿經典語錄 故事本身就是很透明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刻畫出它透明的一面,讓人簡單地喜歡就可以了。
當我問他們究竟想創作什么時,我發現他們很困惑。理想和現實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這是個動畫技術年代了,一切都可以靠科技來輕松完成,可我就是個不喜歡搭順風船走路的人。 —— 宮崎駿名言 我希望自己能讓他們發覺自己內心深處的美好東西,同時呼應起對整個生活的感知,那就是我的心愿了。
比起無臉男大鬧或者和湯婆婆電光交戰,對孩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坐上電車展開充滿期待的旅程。21世紀是一個復雜而不可預知的世紀,我們那些照目前來看已經固定的思維習慣和價值觀正接受新的挑戰。
如果一個男孩大跨步的走路,我不會覺得有什么特別;而如果一個女孩走的氣宇軒昂,我會覺得那太酷了。 —— 宮崎駿經典語錄 也許有人陷入了極大的困窘,也許有人會化壓力為動力。
所以機會是很多的。現在的新人甚至都沒有機會犯錯誤。
以我的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享受便利的生活環境的同時,想要返回那種樸素、簡單的生活的念頭也更加強烈。當我們制作《風之谷》時,我深受達爾文學說的影響。
我經常思考為什么恐龍會絕種,我認為工業化會殺死我們所有人。 —— 宮崎駿名言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到達顛峰?或者即使無法到達,我們也要清除身畔的攔路石。
所以,有很多事情我們一定要做。其實我們也希望借這樣的一個動畫喚回其他和我們一樣的成人對小時候那種美好的回憶,看來有點貪心,不過我們會一直努力的。
我們的理想是做一些任何人都能看的電影。當它們結束時,人們應該覺得神清氣爽。
我認為終歸一點就是要制作一些你喜歡的東西。事實上我從不替自己的作品劃等級,因為無論何時我們都盡力去把電影做好,我都竭盡所能。
所以在我眼中,沒有最好與最壞之分。 —— 宮崎駿經典語錄 我心想,雖然力圖有所突破和改變,但只要導演是我,就不可能像當下的風潮,完全迎合商業需求,那樣的事情對我是不可想象的。
現實世界里的人事,是如次復雜!是非黑白,往往很難界定。正如千與千尋里的湯婆婆,看似是個壞人,但背后卻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將一部電影投放到電影院中,會花費你11億或者12億日元。所以你必須祈禱你不會慘敗。
事實上,連續兩次或者三次的慘敗會毀了我們。 —— 宮崎駿名言 可怕的是活在“現在”太久了,人會變得麻木,有時忘記了來時的道路。
也不是說這樣就不好,可能是沒有太多人會適應想象里的生活吧。真要說到觀眾為什么喜歡,我想這可能和人的成長都有關系,我們總是一邊在拋棄某些東西而成熟起來,這些東西卻往往有著很寶貴的回憶。
如果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你都毫不放棄,堅守著你的希望不被任何人動搖,那么當你不得不放棄的時候,希望就仍會到達那個任何人都無法動搖的彼岸。確切的說,我是一個動畫制作者。
我喜歡成為映畫公司的管理者而不是執行者。我想我更像一個領頭人,比如一隊工匠的老板。
這就是我的工作精神。 —— 宮崎駿經典語錄 在現在這個社會,男性的名聲并不好。
當男人開槍的時候,就好象開槍是他的天職一樣,他別無選擇。然而當一個女孩開槍的時候,那才真正意味著什么。
在我們身旁的確有不可思議的東西存在,雖然不知道是存在什么,但是這種感覺是創造出龍貓非常重要的關鍵,設計成那樣只是想給這種感覺一個外型而已。那些只在乎自己面子的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那種最讓人討厭的人會說“服從吧,我才是導演。”這種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感覺自己的靈魂在世間是獨一無二的。
—— 宮崎駿名言。
【第4句】: 宮崎駿比較經典的語錄有哪些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從這個流感盛行的世界出發。——宮崎駿談《On Your Mark》
我們用毒品、體育競技或宗教等逃避對現實的關注。——宮崎駿談《On Your Mark》
即使是在憎恨和殺戮中,仍然有些東西值得人們為之活下去。一次美麗的相遇,或是為了美麗事物的存在。我們描繪憎恨,是為了描寫更重要的東西。我們描繪詛咒,是為了描寫解放后的喜悅。——《幽靈公主》企劃書
蒙古人就是靠草為生的,各種生物吃了草,然后人再從生物身上取得鹽分、肉和皮。死亡的生物尸體也歸給其他生物、歸於土,而滋養了草。蒙古人在這個巨大的食物鏈和生命循環體系中生存,也看到自己的存在。和他們的精神生活相較,我們現在的精神面是何等的貧乏?——宮崎駿談《幽靈公主》(《日本文摘》)
當我決定成為一個動畫師時,我決心絕對不抄襲任何人。
我們的孩子們生于一個艾滋病和毒品遍布的世界,誰又會知道還有其它什么別的東西。即使世界的人口高達100億,我們仍然將生存下去——我們或許會不安、掙扎、尖叫,但是依然會活著。
當我開始做《風之谷》時,我的觀點是一種滅絕的觀點;當它結束時,我的觀點是一種共存的觀點。人們不能夠太自大。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只是這個星球上眾多物種中的一個小物種。如果我們希望人類再生存上一千年,現在就必須為它創造一個環境。那正是我們正在嘗試做的事情。
宮崎駿談論日本當前的教育:
有一只不在母貓身邊長大的小貓,長大后自己也生了小貓,小貓一爬出窩,它就緊張地把孩子叼回去。漸漸地小貓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但它還是想辦法將它們叼回去。到最后,小貓根本就不聽它的話了,它竟然發了瘋,在屋里狂奔而死。(摘自《出發點·國家的前途——宮崎駿與筑紫哲也的對談》)
“這是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險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義和邪惡的斗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里如何生存。學習人類的友愛,發揮人本身的智慧,最終千尋回到了人類社會,但這并非因為她徹底打敗了惡勢力,而是由于她挖掘出了自身蘊涵的生命力的緣故。現在的日本社會越來越曖昧,好惡難辨,用動畫世界里的人物來講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這就是我制作電影時所考慮的。”——(《千與千尋》 宮崎駿)
“這實在是日本的恥辱”-------宮崎駿對前首相麻生太郎念錯漢字的看法
【第5句】: 有關宮崎駿個人經歷的作文素材
“這次,我是真的要離開了。”
2024年9月6日,72歲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退隱。消息一經傳出,引來影迷一片嘆息。
記得90多年前,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曾飽含感情地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羅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和米開朗基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
現在看來,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首推宮崎駿。他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內容融合其中,將動畫上升到了人文高度。
2003年,美國《時代》雜志將宮崎駿選為20位“亞洲英雄”之一,稱他是日本動畫的代名詞。在日本,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就是高票房的保障,足以抗衡夢工廠與迪士尼。
然而,在2024年9月,動畫大師在完成自己的最后一部動畫電影《起風了》之后,真的向大家告別了。也許,宮崎駿的退隱將意味著一個美好而偉大的動畫時代的終結。
親自動手 忠于手繪 日本NHK電視臺曾經制作過一部關于宮崎駿的紀錄片《創作的秘密》,記錄了宮崎駿創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的初期生活。當年,66歲的宮崎駿依舊堅持自己完成手繪畫,他的手部握力比原來降了一半,使用的鉛筆也從HB降到了更為柔軟的5B。
在某種意義上,宮崎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一直堅持自我,堅持關于動畫的夢想。宮崎駿說過:“協商對我來說不是工作,對著桌子畫畫才是工作。”
在CG(數碼化)動畫攻占全球的數字時代,宮崎駿一直忠于手繪。日本的動畫行業,在技術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即使如此,2008年在創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時,宮崎駿仍用了17萬幅手繪畫來演繹影片中的人和物,其中80%的畫面由他親手繪制。
堅持自己的動畫影視語言形式,這讓人們每當想起宮崎駿的動畫時,腦中都會閃過藍天和棉花糖一樣的白云、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地,還有那些純真、美好又堅強的小女孩。宮崎駿宣布退休后,日本動畫界一度認為,這可能意味著2D傳統手繪動畫時代的謝幕。
【素材點撥】 在電腦動畫如此發達的今天,宮崎駿仍然堅持手繪。這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動畫的熱愛,對觀眾的真誠。
【適用話題】 堅持自我、科技與人文 反對戰爭 堅守美好 反戰,是宮崎駿作品和他本人一直堅守的母題。這與他幼年的經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1945年7月12日,美軍對日本發動攻擊,宮崎一家的居住地——東京宇都宮市被投下大約800噸的炸彈。就在死里逃生的宮崎一家準備駕車逃離時,宮崎駿看見鄰居抱著小男孩,邊跑邊拍打車門呼救,但是車上已經擠滿了宮崎一家。
就這樣,年僅4歲的宮崎駿透過車窗,眼睜睜看著那對父子的身影漸漸落在車后…… 戰爭帶給宮崎駿的痛苦更多是在戰后。貧窮而失掉自信的日本,總說“人類無可救藥”的母親,常常述說自己在中國殺人經過的叔伯……這都讓表面看起來開朗聽話的宮崎駿成長為了一個內心纖細膽小的少年。
再加上戰后日本國內的反戰情緒,這也讓宮崎駿對戰爭產生了強烈的質疑,并不可避免地成長為了一名反戰主義者。一直以來,他都努力通過他的作品,讓人們看到希望,看到未來的世界仍然美好,值得繼續生存和探索。
宮崎駿的反戰不僅表現在他的作品里,同樣體現在他的言行中。2003年,當《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獎時,宮崎駿拒絕去美國領獎,理由是“我不想去一個正在轟炸伊拉克的國家”。
【素材點撥】 宮崎駿不僅是一個思想深邃的藝術家,更是一個堅定的反戰斗士與和平主義者。他的動畫沒有華麗的包裝卻能吸引人,沒有枯燥的說教卻發人深省,他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師。
【適用話題】 正義、和平、向往美好 歐洲外殼 東方內心 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往往會出現很“歐化”的因素,比如歐洲風格的建筑、歐洲風格的服飾、歐洲風格的用具,甚至具有歐洲人特征的人物,這與他早年游歷意大利的經歷有關。但不管宮崎駿的動漫中出現多少“歐化”的元素,這些都不會影響觀看者的基本判斷。
無論是歐美觀眾還是中國觀眾,他們都能很容易地判斷出這不是歐美人的作品,這是日本人起碼是東方人的作品,這說明宮崎駿的作品是具有日本靈魂的。 宮崎駿對于創作有日本風情的動畫片情有獨鐘。
無論是《龍貓》中對日本鄉村的描繪,還是《幽靈公主》中對“萬物皆有靈”信仰的刻畫,抑或是《千與千尋》中對日本神道教諸多神明的述說,無不透露出一股地道的日本味兒。 正如宮崎駿所說:“只有民族性的東西才可能是國際性的東西。
如果你一開始就抱著想打入國際市場的想法,那么你在創作時就會變形,創作出不是你所希望的作品。” 【素材點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宮崎駿作品的民族精神是很飽滿的,這是一種能將執著推向固執、將堅忍推向殘忍,但同時又能將美麗發展到令人顫抖的民族精神。 【適用話題】 堅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出爾反爾源于內心的熱愛 這已經是宮崎駿第七次說要退休,之前他已失言六次,他就是一個巨大的矛盾綜合體。
除了“動畫大神”這一面,他還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1986年,因《天空之。
【第6句】: 宮崎駿名言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凄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么堅強。
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
《幽靈公主》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可能忘記,只不過是想不起而已。
人永遠不知道,誰哪次不經意的跟你說了再見之后,就真的不會再見了。
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
【第7句】: 宮崎駿書里那些暖心的話
【第1句】:放下顧慮,剪掉煩惱,勇敢往前走吧,你會看到,一個新的自己。
【第2句】:堅強,不是面對悲傷不流一滴淚,而是擦干眼淚后微笑著面對以后的生活。一切都已結束,一切都將開始。
【第3句】:過去的有些事情不一定要忘記,但一定要放下。【第4句】: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齡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責任。
【第5句】: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幸福才會生長;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樂。沒心沒肺,才能活著不累。
【第6句】: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總是能夠變得簡單【第7句】:是因為你錯過了,別人才會遇見;因為別人錯過了,所以你才有機會擁有。【第8句】:一件事的結束意味著另一件事的開始。
有時候結局很傷人,但是新的開始卻能彌補之前的痛苦。【第9句】:太多的事,慢慢地就不能做了;太多的人,漸漸地就不見了。
成長似乎是一個丟失的過程。【第10句】: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奔跑的人。
【第11句】:微小的幸福就在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第12句】: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
【第13句】:人生的每一個清晨,都該努力,不能拖延。【第14句】:因為不想再被人看穿,于是學會了掩藏。
因為不想再被人刺傷,所以學會了偽裝。【第15句】:弄明白自己在怕些什么,然后勇敢面對。
再然后,你就不會再怕了。【第16句】:孤獨,是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
【第17句】:#感悟宮崎駿# 沒有人能一路單純到底,但要記住,別忘了最初的自己。【第18句】:#感悟宮崎駿# 成長是一個非常寂寞的過程,有時是因為不會做分數除法,有時是走列隊的時候手臂的姿勢總也擺不對,有時是因為親密朋友的疏遠。
這些事根本不算什么大事,甚至自己也容易忘記。但其實每件事都像一次滲入,慢慢將自己變成現在的模樣。
【第19句】:#感悟宮崎駿# 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
這個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機遇,而絕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還是得自己走。
【第20句】:#感悟宮崎駿# 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擁有,只能經歷。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而只是經過而已;亦無所謂失敗,而只是經驗而已。
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與失、隱與顯,都是風景與風情。【第21句】:#感悟宮崎駿# 過去已經不在,將來也不想考慮,只想此時此刻,為了你任性的勇敢。
【第22句】:#感悟宮崎駿# 快樂的人不是沒有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第23句】:#感悟宮崎駿# 當大部分人都在關注你飛的高不高時,只有少部分人關心你飛的累不累。
——其實這就是友情。【第24句】:#感悟宮崎駿# 命運之所以強大,在于它可以站在終點看你為它沿途設下的偶遇驚艷。
而那些偶遇,雖然每每讓你在心中盛贊它的無可取代。但回首看來,卻又是那樣自然而理所當然的存在,好像拼圖上細微的近乎忽略的一塊,終究存在了,才是完整。
【第25句】:#感悟宮崎駿# 人其實挺矛盾的,總是希望被理解,又害怕別人看穿。【第26句】:#感悟宮崎駿# 用善意的心情去理解別人的話,會讓世界單純美好容易。
世界如此之大,我們能幸運地遇見一些人。【第27句】:#感悟宮崎駿# 世界上最棒的事是,每天早上醒來又是嶄新的一天,完全免費,永不斷貨。
【第28句】:#感悟宮崎駿#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第29句】:#感悟宮崎駿# 幸福就像玻璃,平時看不見,稍微調整一下角度,就會光芒四射。
【第30句】:#感悟宮崎駿# 別讓自己活得太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
別讓自己活得太累。適時放松自己,尋找宣泄,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記住了那些不該記住的東西。所以,記住快樂的事,忘記令你悲傷的事。
【第31句】:#感悟宮崎駿# 所謂生活就是一半是幸福,一半是痛苦。一個人之所以幸福,并不是他得天獨厚,只是那個人心想著幸福,為忘記痛苦而努力,為變得幸福而努力。
只有這樣才能使人真正幸福,反之,再多的幸福也被當成了痛苦。【第32句】:#感悟宮崎駿# 只要你明確了自己的方向,世界也會為你讓路。
【第33句】:#感悟宮崎駿#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第34句】:#感悟宮崎駿# 要永遠堅信這一點,一切都會變的。
無論受多大創傷,心情多么沉重,一貧如洗也好,都要堅持住。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
【第35句】:#感悟宮崎駿# 也許只有夜晚一床溫暖的棉被和一個好夢,才可以慰藉每天有太多不如意的我們。【第36句】:#感悟宮崎駿# 幸福不會遺漏任何人,遲早有一天它會找到你。
【第37句】:#感悟宮崎駿# 不管過去如何,過去的已經過去,最好的總在未來等著你。【第38句】:#感悟宮崎駿# 不糾結于現在,不憂慮于未來。
睡個好覺,做個好夢。【第39句】:#感悟宮崎駿# 只要你勇敢地說出再見,生活一定會賜予你一個新的開始。
【第40句】:#感悟宮崎駿# 因為無能為力,所以順其自然。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
【第41句】:#感悟。
【第8句】: 宮崎駿的人生簡介
1992年,《紅豬》公映。喜愛兵器的美麗卻討厭戰爭的宮崎監督在兵器模型雜志連載一些短篇漫畫,這個作品即為其中之一改編。
1994年連載十年的漫畫《風之谷》也終于完結。不得不承認,1994年的同名動畫的成功和當時的環保思想不無關系。而這個作品在連載中見證了宮崎監督想法的不斷變化和反思。動畫以來的想法不斷被推翻否定,認為宮崎監督思想是簡單的環保的人應該仔細讀一下這個作品。
(1995年,被認為是GHIBLI的實驗劇場的《On Your Mark》、由恰克與飛鳥的歌曲制作的短篇作品在“SuperBest3”放映。講述了在被放射能污染的世界,兩個青年把有翅膀的少女送上藍天的故事。但宮崎駿想要表現的并不是“拯救”,而是“自己的希望”,這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東西。)
休整之后,宮崎監督開始制作算得上總結性的《幽靈公主》。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中,一般而言,宮崎監督的作品更為活潑明了和帶有幻想色彩,更受觀眾歡迎。而他的作品也往往是當年國產電影票房的前三名以內。這部作品由于場面宏大,制作精美,加上宮崎監督隱退數年后復出的號召,更重要的是,這次前所未有的廣告宣傳,使得票房創造了日本電影的歷史!日本電影票房一向是國外影片領先,這次成功可以說具有巨大的意義。
《幽靈公主》回應和總結了《風之谷》以來宮崎監督思想的變化,本來這應該就是宮崎監督的一個完美的句號,不過兩件事情卻打亂了計劃。第一是被作為接班人培養的近藤喜文監督過勞死,第二是高畑監督My Neighbors The Yamadas票房的失敗。本來本片的票房也頗為不俗,不過這是由于《幽靈公主》宣傳策略的成功,食髓知味地投入大量廣告預算的結果。加上本作創新的電腦動畫方式和精益求精的制作,總計起來,反而虧損數十億日元。
(《千與千尋》敘述了千尋的一個生活小片段,講述她在面對困難時,如何逐漸釋放自己的潛能,克服困境。這正是宮崎駿要觀眾明白的。宮崎駿自己也認為這是一部有別于他以往其他故事的影片,以往,他筆下的主角都是他所喜愛的,但這次宮崎駿刻意將千尋塑造成一個平凡的人物,一個毫不起眼的典型十歲日本女孩,其目的就在于要讓每個十歲女孩都從千尋身上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兒,也沒有特別吸引之處,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沒精打采的神態,更是惹人生厭。最初創造這角色時,宮崎駿還曾有點替她憂心,但到故事將近完結時,他卻深信千尋會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前年新手接手的《貓的報恩》 的票房的不如意,讓宮崎監督不得不繼續出手。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的票房估計應該接近《幽靈公主》,還無法達到千與千尋的程度。從作品的完成質量和力度來看,這兩個影片都不如《幽靈公主》以前的作品。不過如果不從動漫愛好者的觀點,而是從一般人的觀點,幽靈公主之后才是宮崎監督獲得真正成功和傳統世界的肯定的開始吧。
另外一件有關宮崎監督的大事就是東京三鷹Ghibli美術館的建成。和奧斯卡等國際電影獎項相比,不知這算不算宮崎監督對自己動畫生涯總結的某種形式?
最近(指2004年——編者注)的消息是由于母公司德間書店已經扭轉了長期虧損,所以吉卜力工作室從母公司獨立出來。由此聯想,吉卜力工作室現在如此驚人規模的財政規模,作為搖錢樹的宮崎監督是否還會不得不繼續監督下去呢?要知道宮崎監督可是參與創作戰后日本第一代動畫的動畫人,動畫經歷40年,精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在日本東寶19日播出的節目《NNN News》中,公布了宮崎駿大師將于2008年夏天公映的新作電影《崖上的金魚姬》(崖の上のポニョ)的消息。這也是宮崎老師自2004年吸引1500萬人次觀摩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事隔4年后的又一部大作。現已上映,獲得廣大好評。)
宮崎駿的角色造型中,主要以少女為主。基本上這些女孩的法都類似,多具有東方女性的韻味和美,角色非常有親和力,色彩明亮,線條簡練。宮崎駿對女性的描繪細致入微,有清晰的年齡段。一般小女孩的造型比較圓,年長一些女孩則更講究力度。主要的女性臉部表現都和類似,身體結構也非常準確,給人一種很嚴謹而又生動的造型感。雖然宮崎駿畫的女性角色很像,但宮崎駿對少女的性格的塑造還是清楚的表現在了角色的造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