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要用什么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讀后感要怎么寫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有關讀后感內容,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讀后感要怎么寫1
讀后感的格式(簡單的說):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么,想表達什么。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么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系實際生活,把書里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樣,我覺得怎么怎么樣,我學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點,那么這篇讀后感基本就出來了,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文案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文案。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后,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讀后感要怎么寫2
讀后感是一種常見的文體形式,其寫作思路和觀后感一樣,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邊引用,邊點評,邊聯系生活,邊發表正能量的感想。那么究竟如何寫呢?要注重這樣兩個環節:讀和寫。
【第1句】:讀
【第1句】:確定閱讀對象。
讀的意義很廣泛,不能僅僅限于用眼睛看。其實,我們平時所看的,所聽的都可以進行評價和發表自己的感想。這里只針對于具體的文章來講。
要認真通讀和反復精讀全文。要寫好讀后感,必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切忌囫圇吞棗,斷章取義,甚至歪理邪說。
【第2句】:要確定所感對象。
要寫好讀后感,必須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
文章所感的對象很多,可以針對文章中某一人物的言談舉止、立身行事、高風亮節來感;也可以針對文章所反映的主要社會現象或者問題而感;也可以針對文章中某一感人的情節而感;還可以針對作者的眼光敏銳、認識深刻、見解獨到而感。
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南郭先生的角度思考,可以領悟到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本領,總是蒙混過日子早晚要“露餡”,從而認識到真才實學的重要性;從齊宣王角度思考,可以想到領導者必須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當然這樣做也害了下屬;再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從齊湣王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也是有話可說,改革要循序漸進,要給大家一個喘息的機會,也就是再學習的機會,不可憑著自己的愛好一刀切。要讓那些技術不精,專業不對口的人能通過再培訓學習再就業。從南郭先生的同事角度來講,這些人對自己的同事漠不關心,作為同事應該有提醒的義務。不能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不能看著別人往火坑里跳,不拉一把。
【第2句】:寫
【第1句】: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第2句】:亮明基本觀點。在引用完文章內容后,選擇文章中你覺得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文案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文案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注意:讀后感的行文形式可以靈活多變,一開頭可以先感而后告知讀者你所感的對象即所讀的文章。也可以先引用文章精彩內容,再說明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等信息,然后亮明自己的觀點。
【第3句】:圍繞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的寫作,很多時候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丟過所讀內容,通篇發表感想或者空講道理。
要圍繞著自己的觀點,引用文章中體現這一觀點的內容,邊引用邊評論邊發表感想。發表感想的文案要簡潔明了,不能拖泥帶水。
同時,要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由所讀文章內容或者事件聯系到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或者某種思想、言行、經歷及某種社會現象。通過對這些現實生活事件的點評,發表自己觀點和想法。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要加以選擇準確把握。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學生要怎么寫讀后感
讀后感具備基本的寫作要求,比如說第一段是寫文章大概,需要注意文章必須通俗流暢,以及不可照搬照抄。也要注意不能寫成流水賬,寫成流水賬的文章不能激起寫作的興趣,也不能激起看的人的興趣。
此外,讀后感的寫作具備基本的格式,比如說,如果你打算寫的是人物傳記,那你就應該重點刻畫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特征,人物的生平事跡,而不是簡單的人物描寫,而應該從多角度多方向來寫這個人的生平以及事跡。
讀后文章是作者對文章的看法,所以一定要有評論,沒有評論的'文章像極了一灘死水,不能夠激起別人的興趣。讀后文章還要注意前后文的連貫,不能夠每一段單獨成句,也不能后面的不考慮只是單純的描寫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是要避免的。
讀后文章也可以是文章的一小段話的摘錄,不一定全部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寫內容需要具備一定的功底,也需要一定的耐心。讀后文章最忌諱的就是把文章的內容進行簡單復制,這是要不得的,讀后文章需要注意整篇文章的字數不要太長,太長了不好理解,也不好整理思緒,同時讀后文章的首段和末段要做到首尾呼應,這樣才能看上去比較完整,否則會有虎頭蛇尾之嫌,那是讀后文章的大忌。
讀書計劃要怎么寫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并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下讀書計劃要怎么寫,歡迎閱讀,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日本
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日本古典俳句選》(已讀已抄,重讀)
伍爾夫麥耶《建筑地圖:東京》(已讀,重讀)
川端康成《古都》(已讀,重讀)
清少納言《枕草子》(周作人 譯)
今敏《我的造夢之路》
荒木經惟 荒木陽子《東京日和》
蘇枕書《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新井一二三《我這一代東京人》
江川瀾《夏目漱石的百合》
磯達雄 宮澤洋《重新發現日本: 60處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
《知日·明治維新》
電影攝影
小津安二郎《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朱天文《紅氣球的旅行:侯孝賢電影記錄補遺》
阮義忠《人與土地》
志摩千歲《張國榮時光》
建筑地理音樂
靳婕《中國音樂》(已讀,重讀)
克洛德列維—施特勞斯《看聽讀》(已讀,重讀)
張國雄 李玉祥《鄉土中國:嶺南五邑》(已讀,重讀)
彭兆榮 潘年英《鄉土中國:擺貝——一個西南邊地的苗族村寨》
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筑史》
梁思成《中國建筑藝術二十講》
林徽因《林徽因談建筑》
沈繼光 高萍《物語三千:復活平民的歷史》
潘偉斌《魏晉南北朝隋陵》
《迷茫的旅行商:一個無處不在的計算機算法問題》
詩歌散文
余光中先生散文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已讀,重讀)
維斯瓦娃·辛波斯卡詩集《我曾這樣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詩選2》(已讀,重讀)
洛夫《洛夫詩作精選集:煙之外》(已讀,重讀)
《帕米爾當代詩歌典藏》(全十冊)(部分已讀)
王維《王右丞集箋注》
董乃斌《李商隱傳》
俞陛云《詩境淺說》
海子《海子紀念文集:詩歌讀本》
金松林《悲劇與超越:海子詩學新論》
葦岸《大地上的事情》
梭羅《瓦爾登湖》(徐遲 譯)
朱自清《中國古典詩歌吟味》
沈復《浮生六記》
王憐花《江湖外史》(2024)
歷史人物
潘鳴嘯《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已讀,重讀)
安妮阿普爾鮑姆《古拉格:一部歷史》
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
王恩山《散落的歷史》
孟森《清初三大疑案考實》
葛傳紅《大國崛起的政治經濟學》
劉紅慶《沈從文家事》
經學文學小說
薛仁明《孔子隨喜》(已讀,重讀)
劉映 編《孔子圣跡圖》(已讀,重讀)
王國軒《孔子家語》
熊逸《周易江湖》
熊逸《春秋大義》
唐諾《眼前:漫游在<左傳>的世界》
朱季海《初照樓文集》
李一氓《存在集續編》
胡文輝《擬管錐編》
《現代中國文學論叢 第一輯》
西西《哀悼乳房》
阿加莎·克里斯蒂《東方快車謀殺案》
三毛《傾城》
夢枕貘《沙門空海》(四卷)
紅學
周汝昌《紅樓小講》
劉劍梅 劉再復《共悟紅樓》
讀書安排大略如下:
春天以《紅樓夢》、《論語》、阮義忠、小津安二郎、侯孝賢為主。擬寫關于紅樓夢、論語、侯孝賢文章各一篇。
夏天以列維—施特勞斯、詩歌、小說為主。擬寫關于海子文章一篇。
秋天以歷史、建筑、地理為主。擬寫關于林徽因、西鄉盛隆文章各一篇。
冬天以未讀完書籍為主。
今年讀書務要收心,少讀新書,盡量把前兩年未讀完的書讀完。新書則以鏈接閱讀為主,增加專注度。
不設讀書總量目標。不求多,但求有所得。
每周、每月、每季度對讀書有所省思。
計劃非艱,行之惟艱。立此存照,好自為之。
讀書計劃范文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進步,讀人明理,一本好書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樂趣和享受,甚至使我們終身受益。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要“讀書,讀書,再讀書!”閱讀應成為教師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在閱讀中與大師對話、與社會對話、與自然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在對話中與學生一起成長。
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高尚,讀書使人文明,讀書使人昌理,讀書使人善辯。為了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更能符合時代的要求,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讀書不僅是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不斷充實自己,也能通過這樣的途徑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讓自己能更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特制定如下的讀書計劃。
【第1句】:讀書目標:
【第1句】:通過讀書活動,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第2句】:通過讀書活動,使自己業務精良,勝任新課程教學,成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充滿生機活力的小學教師。
【第3句】:通過讀書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第4句】:通過讀書活動,豐富自身個人文涵養,強化自身修養,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第2句】:在我的讀書活動中我將遵循以下思路:
【第1句】:堅持“讀書促進思考,思考促進成長”的原則,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讀書時及時記下自己的讀書體會,將讀書與反思相結合,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第2句】:參與網絡與周圍的讀書沙龍交流,積極發表自己的讀書點滴體會。
【第3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網上電子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
【第4句】:將讀書融入教學的相關環節和步驟,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
【第5句】:通過讀書活動讓自己能學會享受閱讀、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質量。
【第3句】: 開展讀書活動的主要措施:
【第1句】:要使讀書計劃不流于形式,落到實處,關鍵在堅持,不把繁忙沒時間讀作為推脫之詞。把讀書作為每天必做的功課,要培養自己的意志力,直至這樣的堅持成為一種習慣
【第2句】:每天要保證至少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即使再忙,這段時間也不能省去。這一個小時內要避開外界的紛擾,真正做到靜心靜神,沉溺于書中,從而讀出意味、讀出情趣來。
【第3句】:讀書要與思考有機結合。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能邊讀邊想,緊密聯系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讀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提高認識,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與創新意識。同時,要力爭作點讀書筆記,或標注,或摘錄,或質疑,努力尋求讀書成效的最大化,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與綜合能力。
智慧的人生從讀書開始,且讀且思,且思且行,這一路必將書香四溢,笑語滿懷!
歡迎詞要怎么寫?
什么是歡迎詞?
歡迎詞是致詞的一種, 是在歡迎儀式或會議上對出席人員、到訪賓客表示歡迎的講話。
歡迎詞屬于講話稿, 需要通過演講來表達意思。使用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歡迎賓客來訪。內外賓來訪, 有些要舉行歡迎儀式, 有些要舉行歡迎酒會。在歡迎儀式或酒會上,由主人致歡迎詞, 表達歡迎之意。兄弟單位的客人前來參觀學習, 在舉行座談、宴會時致歡迎詞。
歡迎領導視察。上級領導前來視察工作, 在一定的場合表示歡迎之意。有些是上級機關及有關部門組織的工作檢查組、驗收組等, 在匯報工作之前, 由有關負責人致歡迎詞。
歡迎參加者。對參加各項活動、論壇、會議、展覽的人員表示歡迎。
歡迎新成員。新生入學、新兵入伍、新員工到位、新教師到校、新領導到任, 等等, 在一定場合由有關領導致歡迎詞。
隨著因特網的廣泛運用, 有些專題網站或一些專題欄目中, 也可以登載歡迎詞。但這種用法就不同于口頭宣講的歡迎詞了。
怎樣寫歡迎詞?
歡迎詞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標題。簡短的歡迎詞, 通常只寫“ 歡迎詞”。
有時可以再寫上致詞場合和致詞人。如“在× × × ×會議的歡迎詞”, 或“× × × 在× × ×× 歡迎詞”。有時也可以只稱“致詞”, 如“×× ×在×× ××歡迎儀式上的致詞”, 可以避免重復。
稱謂。寫歡迎對象的稱呼, 包括主賓及其他人員。通常要加尊稱和職務、職稱、學銜等。如“尊敬的總統閣下”、“敬愛的部長夫人”。如果歡迎對象是一個群體, 就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稱呼, 如“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各位新同學” 等等。
正文。歡迎賓客的, 一般要說明三層意思: 表示歡迎; 闡明意義; 表達良好祝愿。歡迎新成員的.,則是表示歡迎, 提出期望, 表達祝愿。正文部分要根據不同的歡迎對象和場合, 確定不同的內容。一般要寫得結構分明, 條理清楚, 言詞簡潔。結束語。再次表示歡迎和祝愿。
署名署時。寫致詞人和日期。也可以采用在標題下加括號注明的題注方式。
歡迎詞的要求
(1)看對象說話。
歡迎詞多用于對外交往。在各社會組織的對外交往中,所迎接的賓客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上級領導、檢查團、考察團等。來訪目的不同,歡迎的情由也應不同。歡迎詞要有針對性,看對象說話,表達不同的情誼。
(2)看場合說話。
歡迎的場合。儀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隆重的歡迎大會、酒會、宴會、記者招待會;有一般的座談會、展銷會、訂貨會等。歡迎詞要看場合說話。該嚴肅則嚴肅,該輕松則輕松。
(3)熱情而不失分寸。
歡迎應出于真心實意,熱情、謙遜、有禮。語言親切,飽含真情。注意分寸,不亢不卑。
(4)關于稱呼。
由于是用于對外(本組織以外的賓客)交往,歡迎詞的稱呼比開幕詞、閉幕詞更具有感情色彩,更需熱情有禮。為表示尊重,要稱呼全名。在姓名前或后面加上職銜或“先生:”、“女士:”、“親愛的”、“尊敬的”、“敬愛的”等敬語表示親切
3.歡迎詞的格式
歡迎詞的結構由標題、稱呼、開頭、正文、結語、署名六部分構成。
(1)標題。標題有兩種形式。
1)歡迎場合或對象加文種構成,如《在校慶75周年紀念會上的歡迎詞》
2)用文種“歡迎詞”作標題。
(2)稱呼。提行項格加冒號稱呼對象。面對賓客,宜用親切的尊稱,如“親愛的朋友:”、“尊敬的領導:”等。
(3)開頭。用一句話表示歡迎的意思。
(4)正文。說明歡迎的情由,可敘述彼此的交往、情誼,說明交往的意義。對初次來訪者,可多介紹本組織的情況。
(5)結語。用敬語表示祝愿。
(6)署名。
用于講話的歡迎詞無須署名。若需刊載,則應在題目下面或文末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