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處世格言匯集60條
中國古代名人座右銘
導語: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古代名人座右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第1句】:志當存高遠。——座右銘出自:諸葛亮《誡外生書》
【第2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座右銘出自:屈原《卜居》
【第3句】: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座右銘出自:《禮記》
【第4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座右銘出自:陸游
【第5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座右銘出自:韓愈
【第6句】:有志者事竟成。——座右銘出自:《后漢書·耿列傳》
【第7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座右銘出自:諸葛亮《誡子書》
【第8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座右銘出自:司馬遷
【第9句】:志不強者智不達。——座右銘出自:《墨子·修身》
【第10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座右銘出自:元曲《爭報恩》
【第11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座右銘出自:屈原《離騷》
【第12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座右銘出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第13句】: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座右銘出自:《呂氏春秋》
【第14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座右銘出自:杜甫《望岳》
【第15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座右銘出自:傅玄
【第16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座右銘出自:龔自珍
【第17句】:仁者之勇,雷霆不移。——座右銘出自:蘇軾《祭堂兄子正文》
【第18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座右銘出自:《莊子》
【第19句】: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座右銘出自:《列子》
【第20句】: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座右銘出自:陸機
【第21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座右銘出自:曹操
【第22句】: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座右銘出自:劉勰
【第23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座右銘出自:諸葛亮
【第24句】:士別三日,須刮日相看。——座右銘出自:三國志
【第25句】: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座右銘出自:歐陽修
【第26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座右銘出自:《增廣賢文》
【第27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座右銘出自:馬致遠
【第28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座右銘出自:《周易·乾·象》
【第29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座右銘出自:《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第30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座右銘出自:高適
【第31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座右銘出自: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第32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座右銘出自:《荀子·勸學》
【第33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座右銘出自:羅梅坡
【第34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座右銘出自:《戰國策》
【第35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座右銘出自:諸葛亮《后出師表》
【第36句】: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座右銘出自:魏徵
【第37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座右銘出自:白居易
【第38句】: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座右銘出自:宋·葉適
【第39句】: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座右銘出自:《格言聯璧·處事》
【第40句】:山林不能給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座右銘出自:王符《潛夫論》
【第41句】:疑則勿用,用則不疑。——座右銘出自:陳亮
【第42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座右銘出自: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第43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座右銘出自:明·凌蒙初
【第44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座右銘出自:晏殊
【第45句】: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座右銘出自:《莊子·漁夫》
【第46句】: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座右銘出自:陸游《病起》
【第47句】: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座右銘出自:曹丕
【第48句】: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座右銘出自:陸機
【第49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座右銘出自:王勃
【第50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座右銘出自:劉基
中國古代名人的經典座右銘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書先住傳》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古代名人處世的座右銘
古代名人處世的座右銘一
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清·鄭板橋·對聯)
2)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游·病起書懷)
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戀花)
4)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
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7)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
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10)沉舟側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11)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歐陽修
1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
13)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
1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1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7)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
18)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19)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0)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
古代名人處世的`座右銘二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
4)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5)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賈島
6)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
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
8)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10)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1)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
1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
13)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14)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15)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16)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17)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
18)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19)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歐陽修
20)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
古代名人處世的座右銘三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3)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4)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李商隱
5)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
6)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劉方平·月夜)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8)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晏子春秋·內篇下)
9)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唐·崔顥·黃鶴樓)
10)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王霸傳)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12)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
1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15)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6)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19)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20)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中國古代名人:蘇軾
核心導讀:蘇軾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
蘇軾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系。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臺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這些事例適合話題“肩膀”、“仰望”“我想握住你的手”、“豁達與成功”、“寬容與成就”等
蘇軾,《題西林壁》《明月幾時有》《赤壁懷古》《江城子》《赤壁賦》等(高中語文第三冊),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文。
【原文再現】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rdquo,快速作文;
——摘自《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