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規律古代格言合集三篇
宇宙的名人名言
【第1句】:整個宇宙是一個聯邦,上帝和人類都是它的成員。——西塞羅
【第2句】:整個宇宙就是一切存在物的一個巨大的聯合,它到處都向我們提供物質和運動。——〔法〕愛爾維修:《愛爾維修》
【第3句】:整個大地對賢智的人都是敞開著的,因為一個高尚的靈魂的祖國,就是這個宇宙。——〔古希借〕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第4句】:這個世界……是孤獨的,在它以外什么都沒有,它只靠作為整體而靜止不動的它自己;它自己就是一切。——刻卜勒
【第5句】:在整個宇宙里只存在著一個實體,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種變化。——〔法〕拉美特利:《人是機器》
【第6句】:宇宙中的萬事萬物,越是優秀、越是高等,他們達致成熟的時間就來得越遲。——〔德〕叔本華:《論文集·論女人》
【第7句】:宇宙永遠不會變老。——普羅提諾
【第8句】:宇宙是在運行的。它有它的生命。——〔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第9句】:宇宙是用不著抽象的;宇宙只能是非常具體的。——〔印度〕泰戈爾:《泰戈爾評傳》
【第10句】:宇宙是一個每分鐘旋轉一萬次的巨大飛輪。人只是叮在它上面的一只頭暈目眩的小蟲。——〔美〕門肯:《偏見集》
【第11句】:宇宙是無限的.。——伊壁鳩魯
【第12句】: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但它同時也是嚴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中〕宗白華:《美學與意境》
【第13句】:宇宙就是一種太陽系的集合體,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太陽系是相似的。——柏格森
【第14句】:宇宙就是一幅最大的春畫。——〔中〕郭沫若:《塔·喀爾美蘿姑娘》
【第15句】: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迂回曲折,從來不走直線。——〔美〕愛默生:《社會和孤獨、工作與時日》
【第16句】:宇宙浩渺,天道循環。——〔冰島〕拉克斯內斯:《獨立之子》
【第17句】:宇宙過去同現在一樣、將來也永遠同現在一樣,因為它不能變成什么另外的東西,也不會有什么宇宙以外的東西進入宇宙,引起變化。——〔古希臘〕伊壁鳩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
【第18句】:宇宙的管理既不需要勞務也不需要損耗。——普羅提諾
【第19句】:宇宙并無敵意,然它也并不友善。它只是淡淡無情而已。——〔美〕J·H·霍姆斯:《明智者的宗教觀》
【第20句】:宇宙本身不過是一條原因和結果的無窮的鏈條。——〔法〕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
【第21句】:宇宙,這個一切存在物的總匯,到處提供給我們的只是物質和運動。——〔法〕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
【第22句】:宇宙,就是盲目的力量的總和,靠著摧毀抵抗力軟弱來保持平衡。——杜伽爾
【第23句】:我們相信,當人們走出我們的星球時,他們會把民族間的分歧拋在腦后。——〔美〕肯尼迪:《1962年2月21日的演講》
【第24句】: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中〕《文子·自然》
【第25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中〕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饒別序》
【第26句】: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中〕《尸子》
【第27句】:沙粒之中亦有宇宙。——柯爾律治
【第28句】:沙粒之中可窺見宇宙。——威·布萊克
【第29句】:人總是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中心。——〔法〕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
【第30句】:人連宇宙的分毫也不能認識,更談不上指揮和控制宇宙了。——〔法〕蒙田:《隨筆集》
【第31句】: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美〕蔡斯:《視野》
【第32句】:邏輯的諧和在宇宙中是作為一種無為變易的必然性而存在的。但審美的諧和則在宇宙間作為一種生動的理想而存在著,并把宇宙走向更細膩。更微妙的事物所經歷的殘缺過程熔合起來。——〔英〕懷特海:《科學與近代世界》
【第33句】:給我物質,我就用它造出一個宇宙來!——〔德〕康德:《宇宙發展史概論》
【第34句】:單靠人的能力是不能衡量整個宇宙的一切活動的。憑人的狹隘觀點,要想使整個世界具有理性,那是徒勞的。——〔德〕歌德:《歌德談話錄》
【第35句】:大自然的秩序,證明了宇宙確有它的建筑家。——〔德〕康德:《康德文集》(名言警句)
宇宙的未來教案
宇宙的未來教案1
教學目標
【第1句】:知識教育目標
【第1句】:了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第2句】:了解演講稿的一些特點。
【第2句】:能力培養目標
【第1句】:學習舉辦科普講座,以提高講座的科學性、規范性;
【第2句】:通過和本單元前面的課文進行比較,提高比較閱讀的能力。
【第3句】:德育滲透目標
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熱情。
【第4句】:美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這篇講演幽默的語言風格,提高自己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第1句】:了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第2句】:了解演講稿的一些特點。
難點:
【第1句】:學習舉辦科普講座,以提高講座的科學性、規范性;
【第2句】:通過和本單元前面的課文進行比較,提高比較閱讀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第1句】:明確目標
【第1句】:了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第2句】:了解演講稿的一些特點。
【第3句】:通過和本單元前面的課文進行比較,提高比較閱讀的能力。
【第2句】:整體感知
【第1句】:導入新課
在當今世界的自然科學領域,能夠和愛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應當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輝煌的科學成就,其堅強的意志品質也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演說辭《宇宙的未來》(板書課題)。
仰望燦爛的星空,我們會肅然起敬,產生無窮無盡的聯想和想像。從古到今,人們對于宇宙的猜測和探索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如屈原在《天問》里就發出了一系列的探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幾里?”中國古代的宇宙學有渾天說、蓋天說、宣夜說等,西方有日心說、地心說等。然而直到20世紀誕生現代宇宙學,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當代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他以“宇宙的未來”這樣玄而又玄的話題在劍橋大學作講演,對我們認識宇宙有哪些啟示呢?
【第2句】:作者簡介
史蒂芬·霍金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學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國牛津,先后就讀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學和宇宙學。1963年,霍金經診斷得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這種病會引起肌肉萎縮,導致癱瘓;說話會越來越困難,直至完全喪失語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發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過,患者的思維能力包括記憶能力不受影響。醫生告訴霍金他最多只能活兩年。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失望和沮喪后,霍金又開始了他的宇宙學研究。霍金后來在相對論、“大爆炸”和黑洞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暢銷書。霍金被確診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論研究,仍在為大統一理論而耕耘不已。霍金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也是牛頓爵士曾擔任過的職位。
【第3句】: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第1句】: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在講演的開頭,作者就指出,預言將來是非常困難的,預言宇宙的將來尤其困難。雖然如此,科學家對此仍然滿懷信心。
課文第2段,作者卻話題一轉,考察起預言的歷史。提及預言,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術。女巫用“毒藥或火山溢出的氣體”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過是為了增加一點兒神秘色彩,“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釋”。近代宗教預言也是這樣,不斷用新的解釋來掩飾預言的失敗,如“首先要數出獲救者名單”等。那么,科學家的預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預言家一樣是一時的“騙術”呢?作者指出,“科學預言也許并不比那些巫師或預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對天氣預報、對“極端條件下物體的精確的定律”,以及對大腦的工作機制等,都還缺乏準確的判斷。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來”,還是可以預言的。
宇宙中的局部運動也許會出現混沌狀態,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可以預測的。宇宙正在高速膨脹,其他星系正在飛速離我們遠去。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證明了宇宙的膨脹大體上“是平滑的而非混沌的”,因為如果宇宙的膨脹率和平均密度不均勻,來自宇宙各個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就不會如此一致。“這表明,宇宙的行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簡單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們可以預言宇宙遙遠的未來。”
從目前的情況看,宇宙中星系之間的距離在增大,但是星系之間的引力吸引有可能降低膨脹率。“如果宇宙的密度大于某個臨界值,引力吸引將最終使膨脹停止并使宇宙開始重新收縮。宇宙就會坍縮到一個大擠壓。”“大擠壓”和“大爆炸”前的狀態相似,“具有無限密度”,“物理定律在這種狀態下失效”。
這樣,預言宇宙的未來,“關鍵問題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臨界值小,宇宙就將永遠膨脹。但是如果它比臨界值大,宇宙就會坍縮”。
但是,計算宇宙的平均密度并不容易。把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恒星質量加起來,還不到臨界值的百分之一;即使加上“氣體云的質量”,最多達到臨界值的百分之一。但是,我們能不能據此得出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的結論呢?還不能。因為宇宙中還存在許多暗物質,這些暗物質我們肉眼看不見,不能直接觀測到。黑洞就是這類暗物質,它是超大恒星死亡的產物。霍金對黑洞的解釋是:“空間一時間的'一個區域,因為那兒的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于任何東西甚至光都不能從該處逃逸出來。”(見《時間簡史》一書所附《小辭典》)我們雖然看不見黑洞的存在,但可以通過觀察螺旋星系和星系團來判斷它們的存在:能使大質量的星系或星系團繞之旋轉的東西,其質量一定比這些星系和星系團大得多。
作者指出,根據現在的觀測研究,將這些暗物質估算在內,“仍然只達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縮的臨界質量的百分之十左右”。于是有人擇原理和暴漲理論為之說,前者假設有多個宇宙共存,而我們所能理解的只是身處其中的一個;后者認為宇宙可能采取一種非常規的方式突變,從一個微小的尺度很快達到臨界狀態。
歸根到底,宇宙的未來只有兩種命運:繼續膨脹,或可能收縮。這取決于宇宙現有的密度,所以,科學家在沒有稱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認“宇宙實際上是處在刀鋒上”,所以要繼承巫師或預言家的傳統:“兩方下賭注,以保萬無一失。”
【第2句】: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是怎樣探討“宇宙的未來”的?
【明確】作者先從古代的巫術和近代的宗教預言談起,引出話題,說明從科學的角度談論宇宙的未來是非常嚴肅的事,科學有別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實精神。探討宇宙是繼續膨脹還是有可能收縮是這篇講演的主體部分,計算宇宙的密度又是這一主體部分的關鍵,有關宇宙中物質密度臨界值的探討,則把問題引向深入。最后,介紹兩種新的理論——人擇原理和暴漲理論,則體現了科學界最新的探索。作者從可見物質談到暗物質,從成熟的理論談到科學的假說,把問題講得透徹明白。最后沒有做出一個明確的預言,恰恰說明了他嚴謹的科學態度。
(2)怎樣理解本文的一些相關論述?
【明確】這是一篇科學講演,涉及較為復雜的背景知識。這些知識和講演的主題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不作必要的交待,講演的內容就會顯得抽象和單薄。如,談到天氣預報、大腦工作原理都具有混沌性質,來反襯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平滑而非混沌”的;如,談到恒星的死亡(歸宿)引出黑洞,為宇宙中暗物質的存在尋找理論支持;如,談到現存宇宙對初始密度的極度敏感,引出了“人擇原理”等等。這些相關的論述,或從對立面凸顯觀點,或從縱深面強化觀點,使論證豐富多彩。
(3)這篇講演在語言上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講演是面對面的交流,這種交流又是單向度的,如果不注意講演的語言藝術,就達不到最佳的表達效果。這篇講演,除了推理嚴謹外,語言幽默也是其突出的特點。幽默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更具有親和力,使所闡發的事理更容易為聽眾接受。如,談到輪賭盤的旋轉具有混沌性質,作者說即使是物理學家也不能計算出它“出來的數字,否則的話,物理學家就會在賭場發財”,這就生動地說明了什么是混沌現象;如,文章最后一句話:“所以我正是繼承那些巫師或預言者的良好傳統,兩方下賭注,以保萬無一失。”兼有諷刺與幽默,對宇宙未來命運的判斷采取了審慎態度。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第1句】:二”。
宇宙的未來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1991年1月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錄。霍金運用天體物理理論,對宇宙的未來作了科學的預測,得出宇宙或膨脹或坍縮取決于宇宙的平均密度的結論。文章涉及很多關于宇宙學的知識,但演講者卻從巫師和宗教預言談起,通過嚴密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等,將深奧的科學問題講得深入淺出,這是教學中應重點關注的。
學情分析:
學生高一時學過《宇宙的邊疆》一文,對順利學習本文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閱讀經驗;尤其是孩子們對未知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是教學時可資開發的寶貴資源。
教學目標:
【第1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內容要點,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內涵。
【第2句】:學習、欣賞本文嚴密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能夠加以靈活運用。
【第3句】:了解關于宇宙學的基本知識,激發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思辨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點撥引導為輔,配合適當練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程序:
【第1句】:導入新課。
投影幻燈1:
尸佼《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屈原《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帕斯卡爾: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板書課題:宇宙的未來
學生簡介霍金,老師適當補充、強調:人類自古而今對宇宙的不斷追問與求索。
問題1:如果選擇注釋①霍金簡介中的兩個詞或短語來描述你所知道的霍金你會選擇哪兩個?
投影幻燈2:
當代的愛因斯坦
身殘志堅
要點:霍金輝煌的科學成就與堅強的意志品質。
設計意圖:激趣,培養準確整合信息能力。
【第2句】:自主學習。學生速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第1句】:投影幻燈3:
根據課文有關內容將下列空缺處補充完整。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錄。這篇演講從 和
的預言說起,然后過渡到自己對 的科學預言,結構嚴謹,重點突出。作者預測宇宙或將 ,或將 ,這取決于
,而現在,所以兩種結果都可能發生。
【第2句】:投影幻燈4:
思考:
(1)作者認為“科學預言也許并不比那些巫師或預言家更可靠些”,又說“我們
認為可以做可靠的預言”,兩者是否矛盾?為什么?
(2)作者最后說“兩方下賭注,以確保萬無一失”,這和巫師、宗教預言有何
不同?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與同學交流,不同理解可以討論。老師點撥思路、方法,對“微波背景”“平均密度”“暗物質”“黑洞”“人擇原理”等重要信息可以發動學生明確或給以提示,幫助理解,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要妥善處理。
投影幻燈5:
微波背景(相同)→平均密度(相同) →(可以預言)
暗物質(引力) →(小)→膨脹(大)坍縮
設計意圖: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培養獨立思考精神。
【第3句】:合作探究。
投影幻燈6:
說說加點詞語的作用,體會作者嚴密的語言,探究怎樣使語言表達更加嚴密。
【第1句】:它會是一部對未來預言的歷史,幾乎所有這些預言都是大錯特錯的。
【第2句】: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起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響宇宙的未來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縮成一種高密度的狀態。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探究怎樣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加嚴密。老師指導,明確方法:加個限制或加個條件等。
板書:嚴密
投影幻燈7:
試給下列詞語加上適當的內容,使表達更加嚴密。
【第1句】:一個好教練就是一支好球隊。
【第2句】:沒有打不好的比賽,只有不合格的教練。
【第3句】: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設計意圖:體會科學語言的嚴密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投影幻燈8:
賞析下列語句,說說在表現手法上有何的相同點,探究其在表達上的作用。
【第1句】:如果你稍微改變一下你旋轉輪賭盤的方式,就會改變出來的數字。你在實際上不可能預言出來的數字,否則的話,物理學家就會在賭場發財。
【第2句】:對我們而言,時空是顯得四維的,而在M理論是十維或者十一維的,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我們不能觀察到另外的六或七維呢?這個問題的傳統的,也是迄今仍被普遍接受的答案是,額外維全部被卷曲到一個小尺度的空間中,余下四維幾乎是平坦的。它就像人的一根頭發,如果你從遠處看它,它就顯得像是一維的線。但是如果你在放大鏡下看它,你就看到了它的粗細,頭發的的確確是三維的。在時空的情形下,足夠高倍數的放大鏡應能揭示出彎卷的額外維數,如果它存在的話。
(霍金《膜的新奇世界》)
學生思考討論上述語句的含義,探究比喻的重要作用。老師點撥,明確,適當參與討論,指導學生了解并體會霍金科學語言的形象性特點。鼓勵學生在文中找出其他的例子加以賞析。板書:生動
設計意圖:體會生動形象的語言在科普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激發閱讀霍金、走近霍金的興趣。
【第4句】:課堂小結。
投影幻燈9:
【第1句】: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無窮的;我站立在茫茫無邊神秘莫測的汪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繼續開拓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英·赫胥黎)
【第2句】:2061年,76年公轉一圈的哈雷彗星再次如約回歸,它看到的人類社會將是一個更加崇尚科學的世界。(美·《為全體美國人的科學:達到科學、數學和技術脫盲的2061計劃報告書》)
學生交流學習本課的感受。老師適當補充:科學的傳承與創新。若時間緊可以略。
投影幻燈10:
【第1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道德經》第42章)
【第2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老子《道德經》第25章)
要點:人類若要真正了解宇宙,除了靠自然科學的發展,還應從2500年前中國的老子那里尋找智慧。
設計意圖:培養科學精神,使本課教學主旨得以升華。
宇宙的邊疆教案
【教學目標】
【第1句】:學會從文中篩選重要信息。
【第2句】:體味本文語言的準確與情趣詩意之美。
【第3句】:培養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挖掘探索過程中的懷疑和想象精神。
【教學難點】
探討標題的獨特內涵。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時數】
第二課時。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設計】
【第1句】:導入:茫茫宇宙,充滿奧秘。仰望星空之時,會有許多遐思,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呢?
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嗎?提問請一兩個學生說說依據,我們走進課文《宇宙的邊疆》,看看被美國人稱為科學代言人的卡爾薩根怎么說的,他相信有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的寫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奧秘”。)(板書)
【第2句】:問題一:探索宇宙時,應該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懷疑富于想象(板書)
(設計意圖:以兩種精神作為的切入點,抓住的關鍵。)
【第3句】:問題二:文中的哪些段落體現著作者的懷疑和想象?
我們回過頭來會猛然發現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懷疑和想象,看來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確實需要這兩種精神,難怪有人稱卡爾薩根被為“懷疑論的馬丁路德金”并且懷疑和
想象的內容“外形有無差別”“社會形態是否一樣”“智能生命”“文明現象”(板書)
和我們兒時的好奇是一樣的,我們常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我們還可以說“
宇宙遼闊無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第4句】:問題三:宇宙有邊疆嗎?宇宙有中心嗎?
討論兩分鐘:
一部分同學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沒有邊疆”因為“宇宙遼闊無垠、茫無際涯,范圍之大,難以想象”另一部分認為“宇宙有中心”因為“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還有一部分比較全面認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邊疆”根據“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濱”。
小結:所謂邊疆中心都是對宇宙探索已知范圍之內,未來還要我們這一代繼續探索,那么中心邊疆也會隨之變化。
【第5句】:問題四:分析某段落在中所起的作用及語言特色?
這樣的段落雖然并沒有體現懷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們為懷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種知識的背景,或是懷疑和想象的結果。同時運用準確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科學知識離我們不再遙遠。
【第6句】:問題五:統觀全文,我們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奧秘?
繼續開拓是職責,未來取決于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尋找我們更為美好的家園。
未來(板書)
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體會抒情和議論的語言,并和解說詞的特點聯系起來,采用這樣的語言方式會更貼近關注的心理,引起共鳴。
【第7句】:總結寫作的重要特色,領悟本文寫作的深遠意義。
【第8句】:布置作業:
任選一個你喜歡的題目,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發現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來”
【板書設計】 外形有無差別
探 勇于懷疑
索 社會形態是否一樣
宇 未來
宙
奧 智能生命
秘 富于想象
文明現象
易經:宇宙的生命
本章講宇宙自然的法則,具體是怎么講的呢?宇宙自然有什么法則呢?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學《易經》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陰陽有時候代表固定的東西,有時候又代表不固定的。剛與柔、動與靜都是抽象的名詞,也可以說是實體的名詞。實體也好,抽象也好,都是人為的假定。
人們把搖擺的叫做動態 ;安定的、死板的叫做靜態。假如我們老祖宗最初把那搖擺的叫做靜態,把死板的叫做動態 ,那我們現在的觀念里,對“動”、“靜”的`看法便完全兩樣了。所以,“動靜”、“陰陽”老師人為假定的東西。
不過,既然老祖宗們這樣假定了,天地間的形象既然也有動有靜,再把兩種形象用卦來表示:表態拿坤卦來代表,是屬于陰的;動態 的東西拿乾卦作代表,是屬于陽的。這個要注意啊!你們打坐修道的更要注意!動起來是屬于陽的,靜下來是屬于陰的。陽的符號代表動態 的是乾卦,陰的符號代表靜態的是坤卦。
動靜有常,這個 宇宙間的地球、太陽、月亮、星星,隨時都在轉動。以中國文化——《易經》的法則來看,這個宇宙是動態 的宇宙,不是表態的宇宙,很多人講中國文化都講錯了,像過去胡 適之就大錯而特錯,認為中國文化是靜態的。
后來朋友們告訴我,我說反正他幾十年來都是這樣,沒有什么好駁的。他們一定要我提出些意見,我說中國文化哪里是講表態的,從《易經》開始就曉得宇宙生命永遠在動,是個恒動的。
宇宙生命如果不動,如果有分秒的靜止,便乾坤息矣,這個太陽系統便整個都要毀滅了。所以說這個道理你們要知道。你們打坐入定了,你們以為自己在入定,其實入定是個大動。動得太厲害時,反而覺得是一種表態,大家不懂這個原理,就搞不清楚真正所謂所謂的動與靜了。
動靜是講什么呢?是講物理世界的現象。物理世界——這個太陽、月亮、地球的轉動,動靜有常,有一個固定的法則,是有常規的,不能改變的;自然的法則是規律的。
在一次我被他們拉去講工業設計的科學與哲學。我說對不起,我對這個是外行。他們給我找了好幾本外文的、中文的工業設計繪圖的書籍。他們說這就是工業設計,故意做成這個樣子,是一種新的設計。我拗不過他們,只好答應去講。后來為他們講藝術的境界美。
什么叫做美?東方的藝術境界美是自然的美,就是不規則的;西方的美是非常規則的美。有規律、規則的美,是違反自然的,是人為的;不規則的美是天然的。
所以中國繪畫就很不規則,中國的山林藝術也很不規則,大家看盆子里本來好好的一棵樹,偏偏要有鐵絲把它彎起來,使它長成彎彎的形狀,認為這樣才美。西方的不同,西方是把它剪得圓圓的,像個筆筒一樣才算美。
很多人去美國看尼亞加拉瀑布,認為好美。大家沒有見過中國深山中的瀑布。好瀑布是不規律的,但是非常美。自然的法則,在不規律里面有它非常嚴整的規律,非常美的規則。這是自然,也就是動靜有常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