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融字概念的古典句子
【第1句】:
1借代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2雙關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與“棋”雙關) 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蓮”與“憐”雙關) 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梧子”與“吾子”雙關)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3互文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木蘭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4用典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5白描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別董大》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天凈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6渲染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漢江臨眺》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鷓鴣》。
【第2句】: 含有“融、合”字的詩詞
“融”字沒找到,“合”字的就這些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韋 莊
人生只合揚州老,祥智山光好墓田—— 張 祜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 軾
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 白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杜甫:佳人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白居易:長恨歌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白居易:長恨歌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王維:終南山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張泌:寄人
融字的記載:
融融者皆趣熱之士,其得爐冶之門者,惟夾炭之子。——唐·房玄齡等《晉書》
融而為川瀆。——孫綽《游天臺山賦》
古代融還是姓氏,融姓起源于上古,這樣的字怎么入詩詞……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只能找到這些了
【第3句】: 關于中國古代詩歌中醉字的定義
(2) 同本義(飲酒過量,神志不清) [drunk]
醉,酒卒也。各卒其度量,不至于亂也。一曰酒潰也。——《說文》。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詩·小雅·賓之初筵》
對飲酒醉。——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醉里吳音相媚好。——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沉醉不知歸路。——宋· 李清照《如夢令》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蒼顏白發,頺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醉醇醲。——明· 劉基《賣柑者言》
酉,為酒所酣曰醉。——《洪武正韻》
~~~~~~~~~~~~~~~~~~~~~~~~~~~~~~~~~~~~
應該差不多一個意思吧 我覺得是
我說的原因、情懷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
不過差不多所有的都是喝醉了的意思,只是喝醉了的原因不同,情懷的話就是原因(因為什么,所以要表達什么)。不要想得太復雜哦,要是太復雜的話,課本中都會點出來的o(∩_∩)o 呵呵
【第4句】: 古詩詞中單字或句子賞析答這類賞析題有沒有1種格式
"深"字寫出滿目凄涼的情景,詩意形象生動,情感及其沉痛.怎樣鑒賞…………..一首成功的好詩一定有獨到的藝術手法和技巧.鑒賞古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賞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和技巧,這一考點既是古詩鑒賞的重點,又是古詩鑒賞的難點. 藝術技巧的鑒賞一般包括三個方面:表達方式的評析,藝術手法的賞析,修辭手法的體味. 一,表達方式的評析 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所謂表達方式的評析就是指能辨析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記敘.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紹.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古人莊》),"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越王勾踐滅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李白《越中覽古》)等. 2,描寫.用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環境等的形態,特征作具體生動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睹其物,如臨其境.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發主觀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滄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等. 4,議論.在作品中直接闡述觀點,表明態度.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等. 這四種表達方式在具體運用時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經常交融在一起,我們需要注意這一點,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式. 二,藝術手法的賞析 1,有關描寫的藝術手法:從描寫角度看,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從描寫用筆看,有工筆和白描;從描寫的內容看,有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 2,有關抒情的藝術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古詩詞大多借助景物來抒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與情的關系通常有四種: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 3,襯托手法:涉及到正襯和反襯. 4,對比手法. 5,賦比興手法. 6,用典. 7,虛寫與實寫. 8,象征手法. (以上內容詳看附錄) 三,修辭手法的體味 古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等.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能辨別這些修辭手法,并能分析他們的藝術效果. (以上內容詳看附錄) 附: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例析 1,比興手法:賦比興是對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歌表現手法的總結.其后的詩歌繼承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賦,就是詳細地敘事寫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態度.如《詩經?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纏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寫一群伐木的奴隸替奴隸主砍伐檀木制造車子,在艱苦繁重的勞動中聯想到奴隸主不勞而獲,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詩經?碩鼠》把奴隸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漣漪"就屬于"興",它引出了下面的敘述."興"和"比"常常聯系起來在一篇詩中運用.如《孔雀東南飛》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既是"興",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的敘述,描寫或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間接抒情.中國古典詩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間接抒情,達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標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斷古典詩歌是否為上乘之作的標志.如張可久《[雙調]清江引?秋懷》: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詩人緊緊把握題意,用西風,北雁,紅葉,黃花,芭蕉,雨聲,點染成一幅蕭瑟的秋景.又因"西風"的到來而聯想到"歸期"的未卜;因"芭蕉雨聲"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輾轉反側的愁思.句句是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統一起來。
【第5句】: 古代詩歌中的記敘的定義
⑴、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⑵、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等. ⑶、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第6句】: 如何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有表達方式、修辭方法、表現手法、結構模式等共四個層面的內容,其知識框架如下: 表達方式一、抒 情方 式(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間接抒情【第1句】:借景抒情(1)總論——情與景的關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①觸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結情(情→景) ③緣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無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與哀樂的四種關系:①以樂景寫樂情②以哀景寫哀情③以樂景襯哀情④以哀景寫樂情【第2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區別:①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第3句】:借事抒情(用典故)直接與間接抒情的相關范疇【第1句】:點染 【第2句】:曲直 【第3句】:隱顯 【第4句】:移情 二、描寫方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第1句】:虛實結合“虛”的三類內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設想的未來之境。
(3)虛實結合的作用——“虛實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輔相成(4)“虛”與聯想、想象 【第2句】:動靜結合 常用方式——以動襯靜【第3句】:點面結合【第4句】:細節描寫【第5句】:色彩的渲染 【第6句】: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第7句】:白描【第8句】:疏密【第9句】:詩中有畫:二、議論三、記敘 修辭手法一、比喻 四、借代 七、設問二、比擬 五、夸張 八、反問三、雙關 六、對偶 九、互文十、列錦作用(藝術效果)【第1句】:凝煉美。【第2句】:簡遠美。
【第3句】:含蓄美。十一、迭字 表 現手法一、象征:【第1句】:把抽象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
【第2句】: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二、聯想和想象聯想、想象與夸張聯想、想象與浪漫主義特別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揚【第1句】:欲揚先抑【第2句】:欲抑先揚(三)相關范疇——褒貶【第1句】:似貶實褒 【第2句】:似褒實貶四、襯托【第1句】:性質分類(1)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2)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
【第2句】:內容分類:(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第3句】:特別提醒——烘托實際上是一種側面描寫。五、對比【第1句】:對比,它不是語言運用的技巧,而是一種內容設置的技巧【第2句】:襯托與對比的區別(1)它們的目的不同 (2)修辭作用不同五、渲染六、用典 (三)類別【第1句】:內容類型:(1)用語 (2)用事①引用神話故事。
②運用歷史故事。【第2句】:方式類型 (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四)常見常用典故七、照應八、以少總多、以小見大九、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十、離合十一、蒙太奇第四節 結構模式一、層層渲染、鋪墊二、伏筆、照應三、結構對比:四、卒章顯志 表達技巧諸概念辨析一、關于表達方式二、關于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一)修辭手法(二)表現手法(三)區別與聯系【第1句】:聯系 【第2句】:區別:(1)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著眼于對句子的修飾。
(2)表現手法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第3句】: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絕對的三、關于手法、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一)在解題時,手法與藝術手法內涵與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與藝術手法在外延上不僅包括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也包括具體表達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說,描寫、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藝術手法,但是,怎樣描寫、怎樣抒情諸如“側面描寫”“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體的描寫、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藝術手法了。
【第7句】: 古詩詞情景交融的句子一例,
情景交融是古詩詞意境創造的形象特征。
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然而,情感的表達是要靠景物來顯示的,抒情作品具有一種對畫面美的依賴性。它的藝術形象一方面,具有艾略持所說的:“如畫性”是一種生動的直觀;另一方面這種形象又是一種情感的載體。
這種"如畫性"與情感的載體的有機結合,就是所謂的"情景交融"。南宋文論家范唏交在《對床夜語》中首先提出這個概念。
他說:"情景交融而莫分也。"清人王夫之對此論述更為精要,他說:"不能作景語,又何能作情語耶?"這是強調情對景的依賴關系。
又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融,榮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
這是描述情與景的辯證關系和意境中的藝術形象的情景交融的狀態。 晚唐花間詞派代表作家溫庭筠的《夢江南》(梳洗罷)和更漏子(玉爐香)也堪稱是情深景真的優秀作品。
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種神韻之美。 夢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干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這是一首寫離情愁思之詞。
一個女子,清早梳妝打扮,倚靠欄桿,眺望江面,期待著愛人的帆船歸來。然而從早晨到日暮。
干帆過盡,始終不見愛人蹤影,因而"腸斷白蘋洲。“過盡干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是寫景抒情,生動含蓄地刻劃出了思婦對愛人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過盡干帆,可見思婦望江時間過長。她獨倚江樓眼望江面對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希望朝思暮想的愛人正在那駛過來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熱切的希望被無情的現實所粉碎。過盡千帆皆不是“皆不是”三個字包含了多少情思。
有焦灼而又充滿希望的等待,有失望苦惱的無奈,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畢現。”
斜暉脈脈水悠悠"境界擴大,于廣闊的畫面之中包蘊了豐富的內容。干帆過后,不見愛人,看帆徒使人傷感,不看也罷,她把目光投向那水天相接的遠處,但見一抹斜陽靜靜地照著江面,江水無語東流。
面對此景,“此時無聲勝有聲”,主人公孤獨寂寞之感便真切呈現于讀者眼前。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這首詞著重寫景,借景烘托情思,香煙蠟淚,暗示女子秋思縈懷,心情愁悶,雨滴聲聲,滴落到梧桐葉上,直到天明,可見她輾轉反側,一夜未曾入睡。蕭蕭秋風,冷冷秋風無一不渲染出相思女子的秋思無限,秋愁萬端,正所謂"秋風秋雨愁煞人。
女詞人李清照是善因景言情的妙手。我們且來品讀她的《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真實地描繪了一位國破家亡羈留異鄉的女詞人那難以言說的痛苦和無邊的愁緒,梧桐細雨,憔悴黃花,疾風過雁寂寞黃昏,所有這些景語無一不是詩人主觀情感的注腳。真是一字一淚,字字血淚,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千載之下,仍令讀者為女詞人悲慘的際遇掬一把同情之淚。
五代南唐詞人馮延巳的《謁金門·風乍起》素來為人稱道。風乍起,吹紋一池春水。
閑引鴛鴦香徑里求捋紅杏蕊。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這首詞也是寫女子想念遠人。開篇景語“風乍起,吹紋一池春水”描寫細膩,春水因風吹而激起一圈圈的漣漪,這正如思婦平靜的心為大好春色所觸動而引發出相思之情。
以此景語刻劃思婦心理狀態之微妙,貼切形象生動。閑引鴛鴦手捋紅杏。
倚欄看鴨斗,碧玉 子口乎要墜落下來,這樣的描寫把女子空虛寂莫百無聊賴的懶散神態寓于形象的畫面之中,見景而見人。
【第8句】: 融情于景的描寫季節的句子
【第1句】:描寫冬天融情于景:
落日的余輝懶洋洋的爬過山那潔白而光滑的肌膚;暖暖地照在這片靜謐的大地,天邊的云兒飄過,像是在追隨同伴的腳步;溫藍如玉般的湖水緩緩地流著,湖邊橫斜著幾尾小舟,隱隱約約有幾點漁火在閃耀。也許景色太寂寥時,心情便會唱歌,歌聲伴著湖水,要將我帶到那令人懷念的往昔歲月,帶著點神傷,可是當我轉頭想要離開的時候,看到了山的另一頭,那是太陽再次升起是地方啊,也許明天春天就會來臨!
【第2句】:描寫春天融情于景:
新綠悄綻。四月的芬芳如絲如縷,徘徊在我緊閉的心房,溢滿青春的渴望。看著陌上花開,聆聽檐下雨潺。高誦著飽滿的詩篇,撥開圓舞的琴弦。 信步閑庭,絲諸輕如流水飛揚。蟲鳴蟬唱,釋放夏日慷慨激昂。還有,那副洋溢的臉龐,放飛青春的夢想,一起唱的希望。路途的喧嘩,我們細膩的表達。純情與浪漫,酸甜與苦辣。演繹著生活的舞臺,別樣的人生。主角的我們伴著圓舞高亢的和弦,自由的踢踏。踢踏著漸遠的時光,踢踏著烈火的青春。 香樟樹散發彌香,老梧桐垂落頹唐。隨風肆恣擺動自己的容裝,訴說秋傷。我們的心,從容的格調,素筆難描。儼然,拾起曾經隨手瞥下的箴言,填補圓舞平穩的音調。收割人生的盛夏的果。 初冬月,高懸不語,娟然如洗。那一頁的斷章,沉寂無言,酣然入夢。夢里,落英繽紛,飄灑青春里的愛與希望,來回咀嚼,手留余香。驀地,我們翩趾起舞與最后一個音符共同飛舞,任其翱翔。大海中印證了我們的身影,天空記下了我們的模樣。
供參考。
【第9句】: 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1)這是煉字題,首先解釋字詞的含義,然后把字代入句子中,最后聯系情感.“嗟”,嗟嘆、嘆惜的意思,“嗟“是嘆息之聲,置于句首,奠定了全詩嘆惋的感情基調,貶謫分別時的痛苦已不言而喻.(2)“哪些抒情方式”說明運用多種技巧.首聯與尾聯直接抒情,中間兩聯寫景句,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嗟”我“嘆息、嘆惜”, 對友人遭貶的同情和惋惜;“莫躊躇”,對分別的擔憂牽掛,對友人的勸慰和前景樂觀的展望;這四句情景相融,蒼涼中飽含親切的情味. 答案:(1)“嗟”,嘆惜的意思.(1分)奠定了全詩嘆惋的感情基調,(2分)既表達了對二位友人遭貶的同情,又暗含了離別的悲傷之情.(2分)(2)全詩運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首聯與尾聯“嗟”“莫躊躇”直接抒情,(1分)頷聯、頸聯借峽中與長沙冷清蒼涼的環境抒情.(1分)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遭貶的同情和惋惜,(1分)也有對分別的擔憂牽掛,(1分)還有對友人的勸慰和前景樂觀的展望.(1分) 譯文:此次離別不知你們心緒何如,停住馬飲酒詢問被貶的去處.巫峽猿猴悲啼令人傷心流淚,衡陽的歸雁會為我捎來回書.秋日青楓江上孤帆遠遠飄去,白帝城邊黃葉飄零古木稀疏.圣明朝代如今定會多施雨露,暫時分手希望你們不要躊躇.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同時也是一首邊塞詩,同時送別兩人,且兩人均為遭貶而遷.首聯“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詩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貶,都有滿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將分別這一共同點,以深表關切的問句開始,表達了對李、王二少府遭受貶謫的同情,以及對分別的惋惜.“嗟“是嘆息之聲,置于句首,貶謫分別時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別“、“謫居“四字,又將題中的“送“和“貶“點出,輕靈自然,不著痕跡.作者在送別之地停下馬來,與李、王二少府飲酒餞別,“意何如“、“問謫居“,反復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顯而易見,一開篇就以強烈的感情,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上句寫李少府貶峽中.當時,這里路途遙遠,四野荒涼,《巴東三峽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詩人設想李少府來到峽中,在這荒遠之地聽到凄厲的猿啼,不禁流下感傷的眼淚.下句寫王少府貶長沙.衡陽在長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傳說北雁南飛至此不過,遇春而回.歸雁傳書是借用蘇武雁足系書故事,但長沙路途遙遠,歸雁也不能傳遞幾封信.“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上句想象長沙的自然風光.青楓江指瀏水,在長沙與湘江匯合.這句寫李少府到了長沙,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望著那明凈高遠、略無纖塵的藍天,自然會洗盡煩惱.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節縣)的名勝古跡.白帝城為西漢公孫述所筑,在夔州,當三峽之口.這句寫王少府到了峽中,可以去古木參天、枝葉扶疏的白帝城憑吊古跡,以求慰藉.這四句情景相融,結合得自然巧妙,有一種蒼涼中飽含親切的情味.所寫之境,從巫峽到衡陽,從青楓浦到白帝城,十分開闊,而分寫二人,更顯出作者的藝術匠心.作者在兩聯中,一句寫李、一句寫王,然后一句寫王、一句寫李,錯綜交織,而井然不亂,并且采用了“互文“這種修辭手法中的對句互見的方法,在一聯中上句隱含著下句,下句隱含著上句,“巫峽“一聯上句寫貶謫荒遠的凄涼,下句說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對李、王分開講的,實際上是對兩人共同而言.同樣,“青楓江“一聯上句說流連光景,下句說尋訪古跡,實際也是對二人共同講的.這樣,在精煉的字句中,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既照顧到了二人不同的地點,又表達了對雙方一致的情意,詩人巧妙的處理,使寫分送二人的困難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