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查理的好句子聚集三篇
《好漢查理》詞語摘抄
《好漢查理》詞語
【多音字】
調:tiáo
(病癥)
假:jià(假日)
發:fā(發現)
diào(癥結)
jiǎ(真假)
fà(毛發)
【詞】
彬彬有禮
戀戀不舍
【近義詞】
羨慕──愛慕
相信──信任
彬彬有禮──文質彬彬
【反義詞】
相信──懷疑
【課文生詞】
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近反義詞】
反義詞:彬彬有禮──蠻不講理
【課文成語】
彬彬有禮:形容文雅有禮貌。
戀戀不舍:想念不忘;不忍分離。
《好漢查理》課件
設計理念
根據略讀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自讀質疑,以學定教,讀中感悟,使三維目標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時,學會關愛他人,真正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第1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2句】: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查理發生的變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滿愛心給人帶來的快樂。
【第3句】: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有《好漢歌》、課文朗讀、重點詞句及拓展閱讀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1句】:談話激趣,讀題生疑
【第1句】:(課前播放《好漢歌》)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好漢歌》,在你心目中,你認為怎樣的人才能稱得上好漢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表意見:如行俠仗義、濟助危難等。)
【第2句】:讀題:
“好漢查理”,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從生活入手,調動學生的情緒,為學習課文進行情感鋪墊。讀題生疑,引導學生面對題目揣摩思考,說出自己的疑問,為學生走進文本搭建一個平臺。
【第2句】: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第1句】:學生聽課文錄音,激發朗讀的興趣。
【第2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第3句】: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⑴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學生評議。
⑵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同伴互讀,互相糾錯。
【第4句】:討論交流:
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感人的故事?
【第5句】:勾畫自己感動的語句,并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感知課文,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轉變了學生閱讀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3句】:再讀質疑,讀中感悟
【第1句】: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或感興趣的地方。
【第2句】:小組交流,教師巡回點撥。
【第3句】: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對于一些淺顯的問題,引導學生相機解決。再從學生的提問中,提煉出深入學習的兩個問題:
⑴ 你從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個好漢?
⑵ 查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設計意圖: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幫助教師把握學情,然后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序,以學定教,增強學生課堂的主體性、自主性。
【第4句】:讀悟交流:
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個好漢?
⑴ 根據學生找到的句子讓學生談感受:
① “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② “謝謝!”查理顯得彬彬有禮。
③ “當然可以。”
④ 查理雖然調皮,但說話是算數的。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⑤ “不行,羅伯特先生,我不能隨便要您的東西。”
⑥ “杰西,我會做個好漢。”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查理并不是一個壞孩子,他變得誠實、守信、有愛心了。
⑵ 指導朗讀:
讓學生體會說話人的神態和心理活動,也可以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思考。例如:“查理說這句話時是怎么想的呢?”“你能想象出查理說這句話時的神態嗎?”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重點指導一下對話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方式可以是男女生分別讀,也可以是指名讀,要盡量讀出說話人的語氣。
【第5句】:文章開頭說查理是個調皮的孩子,愛搞惡作劇,你能聯系你所知道的來談一談,他會做什么嗎?
【第6句】: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變化呢?你覺得查理的變化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重點談談杰西對查理的.影響:杰西熱情樂觀,雖然殘廢了,但對生活充滿希望,尊重、理解、信任查理,她的友誼像雨露陽光,是查理改正缺點的主要原因。
【第7句】:學到這兒,請同學們再來談談你對“好漢”的理解,你認為查理是一個真正的好漢嗎?假如現在你是這個鎮上的人,你會怎么評價查理呢?
【第8句】:練習有感情地讀,讀中悟情。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只有當教師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才能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以上環節的設計,意在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查理發生的變化,以及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再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第4句】: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第1句】: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第2句】: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個小故事(以“關愛”為主題的材料),說說自己讀后的感想。
設計意圖:圍繞“關愛”這個主題,通過拓展性閱讀,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加深對“愛”的含義的理解。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學會關愛他人,實行知與情、情與行的統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好漢查理》教案
【第1句】:教材簡說:
這篇略讀課文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弱點的故事。
查理是一個愛搞惡作劇的孩子,沒有人喜歡他。但他的本質并不壞,只是缺少理解和尊重。但別有意味的是,引導查理的是一個殘疾小女孩杰西,她對查理沒有成見,向他伸出了友愛之手。而查理非常珍視這份友誼,在陪伴杰西的同時,他再也不搞惡作劇,成為了一個好孩子。
課文中,查理和杰西兩個人物形象真實。查理既調度又善良,喜歡幫助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做派;作為殘疾人的杰西心態非常健康,她沒有自艾自怨,真誠又熱情、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點。
【第2句】: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查理發生變化的原因。
【第3句】:教學目標:
【第1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2句】:讀懂課文內容,懂得朋友之間的理解和尊重也是愛的表現。
【第3句】: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第4句】:教學過程:
【第1句】:課文的故事情節簡單,與學生的生活很接近,可以先引導學生根據連接語中的要求,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默讀前,可先讓學 生回答,默讀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幫助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即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畫出不懂的地方或者感興趣的地方。
【第2句】: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查理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課文中提到,以前查理是一個調皮的孩子,至于他怎么樣調皮,文章并沒 有過多涉及,只是說鎮上的人都不喜歡他。
但是,我們從課文中可以看出,查理并不是一個品質壞的孩子,他希望自己能像好漢那樣行俠仗義、濟助危難,這其實也 是很多男孩子心中的幻想
。當杰西遇見查理,向他表示友好并請求他幫助時,查理感覺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因此,查理也就在陪伴杰西的過程中,改變了愛摘惡 作劇的缺點。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一些詞句來理解查理并不是一個壞孩子,例如,“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當然可以”等。
教師也可讓學生 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談一些真實的看法,如怎樣看待“壞”孩子等。這也是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做一個鋪墊。
【第3句】:本文的對話較多,除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外,還可以讓學生體會說話人的神態和心理活動。教師不宜講得過多,可以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思考。
例 如:“查理(杰西)說這句話時是怎么想的呢?”“你能想象出查理(杰西)說這句話時的神態嗎?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重點指導一下對話的朗讀,體會人物 的心理活動。
方式可以是男女生分別讀,也可以是指名讀,要盡量讀出說話人的語氣。
《好漢查理》教學心得
自主性學習的首要條件是學會提出問題,而讀書,貴在有疑,這是古今學者的共同體會和寶貴經驗。在這節課中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的提問是很有價值的。
如:【第1句】:查理有哪些變化?
【第2句】:查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學生在質疑后積極讀書,讀中思、讀中悟、讀后議,使教學水到渠成,體會到查理發生的變化,感受到了善良、信任、充滿愛心給人帶來的快樂。這樣,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目前,我們培養的應該是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應該是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人。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曾言:打開一切科學的要是都是毫無疑義的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問個為什么。敢問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的一種表現,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學習愿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因,心靈的活力,如果教師善于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愿望,那么學校里將不會有一個平庸的學生。敢于產生疑問,也就表明學生已投入到學習的狀態中去了,所以課堂上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提有質量的問題,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
課中設疑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不了的讓學生討論,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單獨提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感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也使一節課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領略到成功的歡愉,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別林斯基說:“教學方法應該使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使他們發展積極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去尋求問題的正確解答,這不僅對他們領會知識和掌握技巧,而且對他們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當他們嘗到成功的樂趣后,對學習的熱愛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我在課堂教學將要結束時問:
【第1句】: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第2句】:鎮上的人后來會怎么評價查理呢?請你發揮想象,寫出人們對查理的評價。
我在此設問,讓學生在此討論,評價,目的是讓學生不但能深入課文學好,更能從課文中跳出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課后設疑一般難度應大一點,使學生通過自學后又能夠解決的問題。在本課中,我在總結課文時,留下一問:“學了這篇課文后,你還有什么疑問?”激起學生的議論,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新想法。雖然不一定可行,但畢竟是學生迸發出的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