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說楊家的好句子合集三篇
描寫楊玉環(huán)的句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是出自著名的詩人李白的詩句,也是描寫楊玉環(huán)的句子,那么,除了這句之外,還有哪些描寫楊玉環(huán)的句子呢?
【第1句】李白揮筆而就《清平調(diào)》三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花濃……”李龜年歌詠,梨園弟子伴奏,唐玄宗吹玉笛唱和……“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氏貴妃軟倚欄桿,口啖荔枝,手捧斟滿葡萄酒的七寶杯,慢慢啜著……品味鐘鼓琴瑟,輕歌曼舞的精妙神韻。
【第2句】據(jù)說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nèi)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開一場演奏會,貴妃積極應(yīng)和。當(dāng)時貴妃懷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此,有白居易詩為證:“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楊玉環(huán)還是個擊磬高手,她演奏時“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梨園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為討得美人歡心,特意令人以藍(lán)田綠玉精琢為磬,并飾以金鈿珠翠,珍貴無比。
【第3句】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加上文人墨客重彩濃筆的渲染,以及民間各種美麗的傳說,這對老夫少妻式的愛情更具傳奇色彩,至今人們?nèi)匀唤蚪驑返馈:笕搜瞿綏钯F妃的天然麗質(zhì),贊嘆唐玄宗的癡情:“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他們那種“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的愛情,在中國歷史帝后之間是絕無僅有的,就是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的。
【第4句】女兒似水,軟化男兒剛烈,她不想奢靡,她也想他勤政為民,但她不能拒絕,你可知拒絕天之驕子后果么?于是,她潛心于歌舞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后來的霓裳羽衣證明了她的確是一人才。那樹下的一條白綾就那樣無情地奪去了她傾國傾城的容顏,一株開敗了的牡丹就葬在那里,一個原為它歌著的地方——馬嵬坡!他卻在宮里面苦苦地逼問大臣為何要?dú)⒘藧坼恢朗撬撬约河檬种敢话暌话甑貙⑦@朵牡丹耗盡,還癡癡地想“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而楊貴妃與他的故事也永遠(yuǎn)留在了歷史長河中,越來越顯得凄美動人!
【第5句】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首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下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贊美楊貴妃為千秋絕代的美女。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云:新豐綠樹起黃埃,數(shù)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吟詠貴妃,英姿逼人,而且含蓄婉約。
【第6句】貴妃犧牲了自己的一切,璀璨潔白的膚色失陷于君王貪欲的漩渦。她愿意自18歲開始,傾心與【第5句】:六十歲仍風(fēng)流倜儻的玄宗老兒投懷送抱。六宮粉黛無顏色。她贏得了贊美甚至嫉妒。她擁有了每個女人想擁有的一切,沒有人敢對她指手畫腳地說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她擁有最奢侈的華麗外衣,最昂貴的瓊樓玉閣。
【第7句】《驪山有感·詠楊妃》 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hù)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郁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huán)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jù)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令玄宗神魂顛倒的是她高超的音樂舞蹈和藝術(shù)修養(yǎng)。是將她當(dāng)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和藝術(shù)知音。用現(xiàn)在的話就那就是志同道合,靈與肉做到了完美的和諧統(tǒng)一。
【第8句】白居易的《長恨歌》可謂對楊貴妃一生最好的總結(jié)。華麗凄美,婉約磅礴。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第9句】楊貴妃與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宮的兩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潔;楊玉環(huán)如一株牡丹,豐腴嬌艷。這倆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靜一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經(jīng)分出楊玉環(huán)和梅妃的高低。十幾年他面對孤芳自賞、清雅高潔的'梅妃,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生審美疲勞了,不免有些意興大減。而突然出現(xiàn)的楊貴妃,不但豐滿的體態(tài)充滿了性感,楚楚動人,還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潑的性格,超然的藝術(shù)天賦,就像一團(tuán)熾熱的烈火撩撥著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第10句】唐代名流楊貴妃是絕代芳華的奇女子,不但是一位空前絕后的美女,還是一位能歌善舞的才女。楊貴妃,名楊玉環(huán),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她是宦門世家的大家閨秀,骨子里源于有書香門第的香火承傳,詩詞歌賦無一不通。她性格溫柔,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 ,是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尚屬鮮見。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楊玉環(huán)在四大美女中獨(dú)樹一旗,風(fēng)情萬種,美艷絕倫。
【第11句】“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華清宮外,馬蹄急響,那是帝王派人為他心愛的女人從天涯海角帶回荔枝到了。華清宮內(nèi),那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貴妃,,膚如凝脂、輕挽云髻、淡掃鵝眉、軟倚欄桿,口啖荔枝,手捧七寶杯,慢啜露濃,興致濃時,便輕歌曼舞,一代帝王,吹玉笛唱和。千種風(fēng)情、萬般柔媚。那些高高低低的音符,牽動了他們的心,融進(jìn)了他們的骨,帶走了他們的魂。
【第12句】“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在大唐的宮殿里,那一個霓裳羽衣的女子,手挽超長的綢帶,踏歌而舞,她身姿輕盈,不失自信;她的舞步靈動,不失灑脫;她的體態(tài)豐盈,不失嬌態(tài)。時而雙眉顰蹙,盡顯哀愁;時而淺笑焉然,流露喜悅;時而側(cè)身垂睫,又不勝嬌羞。這個女人深入了一代帝王唐玄宗的心靈深處,他迷上這個美人,不理朝政。
【第13句】當(dāng)是時,楊玉環(huán)正值青春年華,更兼天生麗質(zhì)、體態(tài)豐盈、舉止嫻雅、雍容華貴,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玄宗本來好色,到了老年,精神更加空虛,一直渴望有個像武惠妃一樣才色俱佳的女子陪伴左右。楊玉環(huán)既有年輕女子的姣美,又有著少婦的妖嬈,其柔媚中透著純真、直率、潑辣甚至放縱,言行舉止不甚循規(guī)蹈矩,這一切都給唐玄宗強(qiáng)烈地刺激,使他陷入一種近乎瘋狂與癡迷的戀愛之中。正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第14句】對于貴妃的死,唐玄宗傷心至極,“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如流”。此后,唐玄宗不論是在逃跑途中,還是在成都一年多的時間里,終日郁郁寡歡,情意綿綿地思念著貴妃楊玉環(huán)。長安光復(fù)后,唐玄宗回到京城。他觸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著貴妃,還特地叫人畫了一幅貴妃肖像掛于殿中,朝夕視之。豈不知,他與楊貴妃這場“至死不渝”的傳奇愛情,完全葬送在他所釀成的政治悲劇之中。這時,唐玄宗悔恨交加,終于在寶應(yīng)元年(762年)4月5日,懷著對貴妃的纏綿情意,郁悶而死。正如《長恨歌》中所言:“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第15句】“朕得玉環(huán),如得天寶也!”由此一句,便讓我們知道,楊玉環(huán)對皇帝對國家的好,玄宗回報她的,是亙古以來任何一位后妃都無福消受到的——皇帝的愛!因?yàn)橛袗郏@對皇帝夫妻,過上了平常人家那種平等互重的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的幸福生活。自古以來,哪個嬪妃不是在皇帝面前戰(zhàn)戰(zhàn)兢兢,誠惶誠恐的?但玉環(huán)卻可以對她的三郎使小性子,玄宗也會放下了帝王尊貴的身份,哄著她騙著她,只要他的玉環(huán)能消消氣。高力士就對唐玄宗說:“陛下,您對貴妃娘娘,真是前無古人啊!”謝阿蠻又補(bǔ)了一句:“而且會是后無來者!”
【第16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
【第17句】傳說楊玉環(huán)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huán)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第18句】白居易《長恨歌》生動地描述了唐明皇愛楊貴妃的情形:楊貴妃生前,有“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等詩句;楊貴妃被賜死后,有“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詩句。可見,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愛是十分深摯的。
【第19句】楊貴妃 膚如凝脂,美若天仙,有閉月羞花之貌。宮廷里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fù)葉酷似芙蓉枝,點(diǎn)點(diǎn)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shù)朵談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yàn)榧儩嵑蜆銓?shí),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第20句】一座鮮花盛開的花圃里玫瑰花在表達(dá)著愛意,一條清悠流淌的小河里流水在傾訴著鐘情,愛意和鐘情相互唱和著,譜出情感的思緒,奏出愛戀的頌歌。一位傾城傾國的女子她蓮步款款的步入唐明皇的視線,她“回眸一笑百媚生,一朝選在君王側(cè),六宮粉黛無顏色,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她,就是那環(huán)肥燕瘦的楊貴妃,自此,唐明皇“芙蓉帳暖度春宵,從此君王不早朝。”
【第21句】撇卻巫山下楚云,南宮一夜玉樓春。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這首詩中,表面上贊嘆楊貴妃的美貌,實(shí)際上是在諷刺她原來是唐玄宗的兒媳,不顧人倫,從壽王府中轉(zhuǎn)入皇宮,竟然鉆進(jìn)了公公的被窩,還迷惑皇帝,耽誤朝政,并譏嘲她如月般的癡情。其實(shí),當(dāng)時梅妃說的都是事實(shí)。楊貴妃讀罷,立即反唇相譏:美艷何曾減卻春,梅花雪里減清真; 總教借得春風(fēng)草,不與凡花斗色新。唐玄宗沒有為梅妃的詩鼓掌,卻為楊貴妃的詩拍手叫好。楊貴妃天生麗質(zhì),智慧過人,沒用一兵一刃輕而易舉就擊敗了情敵梅妃。
【第22句】楊玉環(huán)辭別壽王,隨玉真公主來到華清宮。這一次,楊玉環(huán)見了唐玄宗,撕去了翁媳之間的偽裝,二人相見,不再忸怩,立即緊緊擁抱在一起,恰似如糖似蜜,如膠似漆,形影不離,愛得死去活來,二人在華清宮過了18個銷魂的夜晚。唐玄宗從未得到過這樣的滿足,興高采烈地對高力士說:“朕得玉環(huán),如獲至寶,實(shí)乃平生第一快事。”此次驪山相會,對于22歲的楊玉環(huán)和56歲的唐玄宗來說,各自的生活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從此,大唐王朝上演了一幕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
【第23句】楊玉環(huán)(公元719-756年),名玉環(huán),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原名楊芙蓉(故有芙蓉出水), 楊貴妃圖畫出生地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濟(jì)。楊貴妃自小習(xí)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楊玉環(huán)是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楊玉環(huán)天生麗質(zhì),加上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
楊玉環(huán)簡介
楊玉環(huán)(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zhì)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后世譽(yù)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jì))說、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她出生于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dān)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jīng)馬嵬驛,楊玉環(huán)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diào)》則說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楊貴妃怎么死的
死于馬嵬坡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cè),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jīng)馬嵬驛(今陜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dāng)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rèn)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xù)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后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
《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shí)死于馬嵬坡。后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
死于佛堂
有人說,楊玉環(huán)可能死于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lǐng)陳玄禮等 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后,認(rèn)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免 后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于佛室”。《資治通鑒·唐紀(jì)》記載:唐玄 宗是命太監(jiān)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唐國史補(bǔ)》記載:高 力士把楊貴妃縊死于佛堂的梨樹下。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 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zhuǎn),竟死于尺組之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 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于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 指出:“所可注意者,樂 史謂妃縊死于梨樹之下, 恐是受香山 (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 果爾,則殊可笑矣。”樂史的說 法來自《唐國史補(bǔ)》,而李肇的說法恐怕是受《長恨歌》的影響。楊貴妃自縊死于佛堂中。陳玄禮及禁衛(wèi)軍的將官看著這個過程,確認(rèn)楊貴妃已死后,再出來跟禁衛(wèi)軍士兵解釋,過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歸隊(duì)。
死于亂軍
楊貴妃也可能死于亂軍之中。此說主要見于一些唐詩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jù)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 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于馬嵬驛,因?yàn)榭O死是不 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yàn)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rèn)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并非被縊而死。
吞金而死
楊貴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系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僅見于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fēng)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zhuǎn)美目,風(fēng)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并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里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并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里兒中”才傳得此說。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fù)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瘞時以紫 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 在。內(nèi)官以獻(xiàn),上皇視之凄惋,乃令圖其形于別殿,朝夕視之。(《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
描寫楊玉環(huán)的古詩
導(dǎo)語:唐朝是歷史畫卷上亮麗的一抹,而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huán)就是唐朝時期備受爭議的寵妃,而人們忘記了她的柔弱,卻只記得她的美麗所帶來的禍亂。
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并親自插在楊氏鬢發(fā)上。玄宗對后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秘記》卷三)復(fù)制新曲《得寶子》,足見寵幸之隆。時宮中未立新皇后,宮人皆呼楊氏為“娘子”,實(shí)居后位。鄭處誨講了一個故事,說在楊玉環(huán)晉為貴妃之后,嶺南貢上一只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花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花娘”。玄宗令詞臣教以詩篇,數(shù)遍之后,這只白鸚鵡就能吟頌出來,逗人喜愛。玄宗每與楊貴妃下棋,如果局面對玄宗不利,侍從的宦官怕玄宗輸了棋,就叫聲“雪花娘”,這只鸚鵡便飛入棋盤,張翼拍翅,“以亂其行列,或啄嬪御及諸王手,使不能爭道。”(《明皇雜錄》)后來這只可愛的“雪花娘”被老鷹啄死,玄宗與楊貴妃十分傷心,將它葬于御苑中,稱為“鸚鵡冢”。元朝詩人楊維楨《無題效商隱體詩》云:“金埒近收青海駿,錦籠初放雪衣娘。”(《鐵崖集》)就是詠及玄宗與楊貴妃的寵物白鸚鵡的。玄宗對寵物白鸚鵡尚且如此珍惜,其對楊貴妃的厚寵更不待言了。
由于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yuǎn)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職,操縱朝政。玄宗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duì),穿一色衣,五家合隊(duì),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fù)加。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有一次,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娘家。可是,貴妃出宮后,玄宗飲食不進(jìn),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來。750年,貴妃偷了二十五郎邠的紫玉笛,獨(dú)吹自娛。事發(fā),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貴妃出宮后,剪下一綹青絲,托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張祜《分王小管》詩云: “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詩叩彈集》卷五)就是詠此事的。楊貴妃知道玄宗沒有她,便寢食不安,更為驕縱,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cè)目”。時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之謠。(《楊太真外傳)))李肇說:“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jìn)。”(《唐國史補(bǔ)》卷上)杜牧《過華清宮》詩云:
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中晚唐詩叩彈集》卷六)
就是詠嶺南貢荔之事,后世嶺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據(jù)說得名于此。
天寶中年,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立過邊功,深得玄宗寵信,令楊氏姐妹與祿山結(jié)為兄妹,楊貴妃則認(rèn)祿山為干兒子。祿山以入宮謁見干娘為名,竟明目張膽地調(diào)戲起楊貴妃來。
楊貴妃在長安慶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華清宮,玄宗令梨園置樂,于長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適廣東南海進(jìn)荔枝到,遂以《荔枝香》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祿山反,玄宗倉皇入川,次年途經(jīng)馬嵬驛(今陜西省興平縣西),軍隊(duì)嘩變,逼玄宗誅楊國忠,賜楊貴妃自盡,時年38歲。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敘玄宗與貴妃的悲劇故事。
楊貴妃能詩,《全唐詩》收有其《贈張云容舞》一首云: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梟梟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fēng),嫩柳池邊初拂水。
這是以女人寫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煙芙容,若隱若現(xiàn);復(fù)比之嶺上風(fēng)云,飄忽無定,更比之柳絲拂水,婀娜輕柔,襯以羅袖動香,可謂出神入化。在詩詞中反映楊貴妃的故事是很多的,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云: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shù)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中晚唐詩叩彈集》卷六)
就是詠貴妃放事。至于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為千古絕唱。貴妃死后,玄宗人蜀,“行至扶風(fēng)道,……又至斜谷口,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聲,隔山相應(yīng)。上既悼念貴妃,因采其聲為《雨霖鈴曲》。”(《楊太真外傳》)這就是后來宋詞《雨霖鈴》詞牌的由來。
在戲劇中演楊貴妃的故事更多,元朝白樸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記》傳奇、吳世美《驚鴻記》傳奇、無名氏《磨塵鑒》傳奇,清朝有洪升《長生殿》傳奇,京劇有《百花亭》、《貴妃醉酒》、《太真外傳》、《馬嵬坡》等,其它地方劇種也有許多演楊貴妃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尤以梅蘭芳主演的京劇《貴妃醉酒》,以其獨(dú)創(chuàng)性及卓越演技唱腔,飲譽(yù)海內(nèi)外。小說則有《楊太真外傳》、陳鴻《長恨歌傳》、《隋唐演義》等。
楊玉環(huán)簡介
楊玉環(huán)(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zhì)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后世譽(yù)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jīng)馬嵬驛,楊玉環(huán)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貴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shè)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應(yīng)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jiān),作種種醉態(tài),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描寫楊玉環(huán)的詩
導(dǎo)語: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huán)是備受人們爭議的.,也是古代文人們歌詠的對象,是一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美人。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描寫關(guān)于楊玉環(huán)的詩,歡迎閱讀!
●楊玉環(huán)
三千寵愛在妃身,傾國羞花欲斷魂。
馬嵬坡前含恨去,千秋萬代笑昏君。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李白《清平調(diào)》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檻桿。
●楊玉環(huán)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dú)留青家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玉環(huán)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褭褭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fēng),嫩柳池邊初拂水
【第1句】: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第2句】: 風(fēng)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長恨歌》
【第3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第4句】: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第5句】: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shù)騎漁陽探使回。
【第6句】: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第7句】: 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
【第8句】: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9句】: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第10句】: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11句】: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第12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第13句】: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
徐夤詩云:
二百年來事遠(yuǎn)聞,從龍誰解盡如云。
張均兄弟皆何在,卻是楊妃死報君。
袁枚詩云
空憶長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
華清池水馬嵬土,洗玉埋香總一人。
林則徐詩云:
六軍何事駐征驂,妾為君王死亦甘。
拋得蛾眉安將士,人間從此重生男。
羅元貞詩云:
寵信胡兒遭禍殃,害民失國是君王。
馬嵬遺冢徘徊客,千古誰憐替罪楊。
“未必蛾眉能破國,千秋休恨馬嵬坡。”
劉禹錫《馬嵬行》詩云:
綠野撫風(fēng)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間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門屏,貴從牽帝衣,低回轉(zhuǎn)美目,風(fēng)日為天暉。
貴人飲金屑,懊氣死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李益《過馬嵬驛》詩云
托君休洗蓮花血,留記千年妾淚痕。
《過馬嵬驛二首》亦云:“太真血染馬蹄盡。”
杜甫《哀江頭》詩云:“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賈島《馬嵬》詩云:“一自上皇惆悵后,至今來往馬蹄腥。”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詩云:“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傾國留無路,還魂怨有香。”
張祜《華清宮和杜舍人》詩云:“血埋妃子艷。”
溫庭筠《馬嵬驛》詩云:“返魂無驗(yàn)青煙天,埋血空生碧草愁。”
楊玉環(huán)的命運(yùn)
楊玉環(huán)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與李隆基的愛情被世人所熟知,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描述了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楊玉環(huán)為永樂人士,在長大后,她是玄宗的兒媳,也就是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如果玄宗不橫刀奪愛,楊玉環(huán)一定平靜一生,玄宗因何忘情奪愛?最終卻改變徹底改變了楊玉環(huán)的命運(yùn)。
玄宗李隆基是風(fēng)情中人,對于感情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專一。他先后愛過很多女人,包括他在迷戀楊玉環(huán)時,對于梅妃江采萍也不能忘情,同時還有一位名叫念奴的美女常常隨侍左右。
當(dāng)念奴每每執(zhí)板吟詠的時候,總要眼送秋波,向玄宗傳達(dá)萬種風(fēng)情,玄宗則總是樂于享受,后來《念奴嬌》便成了宮中的一種曲牌。
玄宗即位前,任潞州驛駕,喜歡趙麗妃。隨后,又移愛于錢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直至武惠妃。武惠妃四十多歲死去,這年,玄宗52歲。后宮美人很多,竟沒有一個令玄宗中意。這對于多情種子玄宗來說,無處寄托情懷,無異是一種酷刑。玄宗于是郁郁寡歡,時常發(fā)怒。
這時,有近臣進(jìn)奏說,楊玄琰有個女兒,名叫楊玉環(huán),現(xiàn)為壽王妃,姿質(zhì)天成,玄宗聞言大喜,也不管人家是自己的兒媳婦,當(dāng)即吩咐入暗中招來觀看。
不看不打緊,一看之下,玄宗傻了眼。楊玉環(huán)長得美艷無比,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這樣豐艷照人,風(fēng)情萬種的女人沒法不讓一個正常的男人動心,何況風(fēng)流種子李隆基?李隆基傻眼一陣以后,緩過神來,覺得這令人讒涎欲滴的美女,還不能馬上摟過來,因?yàn)樗皇峭蹂亲约旱腵兒媳婦,起碼先得改變這種身份。于是玄宗吩咐,讓楊玉環(huán)先入籍女道士,賜號太真,爾后再迎后宮。最后獨(dú)享專房,令六宮粉黛失去顏色。
壽王見媳婦被父皇搶去,半句話也不敢說,只好忍氣吞聲。玄宗為了補(bǔ)償,便聘韋詔訓(xùn)的女兒為壽王妃。壽王除聽任擺布,又能如何呢?
楊玉環(huán)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善解人意。玄宗極為喜歡,漸漸迷戀,不能自拔。不久,楊玉環(huán)專寵后宮,宮中稱她為娘子,儀體規(guī)制等同皇后。天寶初年,楊玉環(huán)被冊封為貴妃。楊玉環(huán)何以如此迷人,令玄宗神魂顛倒,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當(dāng)然有原因。那么人們不禁要問,楊玉環(huán)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戀于她呢?是她的天生麗質(zhì),肌膚白皙如"凝脂"?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態(tài)?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
有觀點(diǎn)認(rèn)為:玄宗熟悉音律,這在唐朝諸位皇帝中算是佼佼者。他自幼喜愛音樂,素質(zhì)高,會作曲,能舞蹈,不少弟子曾在梨園都受過他的訓(xùn)練。而楊玉環(huán)身材好,體態(tài)美,又擅長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加之楊玉環(huán)是個琵琶名手,古書記載: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nèi)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開一場演奏會,當(dāng)時玄宗興致勃勃,手持羯鼓,楊玉環(huán)彈奏琵琶,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于玄宗而言,當(dāng)然精于音律的楊玉環(huán)就顯得格外有魅力。
楊玉環(huán)姿容出眾,不僅體態(tài)豐腴,肌膚細(xì)膩,且面似桃花,這對于重于聲色的玄宗,也是具有吸引力的。然而,最能使玄宗如癡如狂地迷戀楊玉環(huán)的,應(yīng)是她有過人的聰穎,善于掌握男人的心理,又善解人意。例如在她被賜死時也毫無怨言,這又怎能不使玄宗皇帝日后此恨綿綿無絕期,直至抑郁而死呢!
另一種意見認(rèn)為玄宗會迷戀上楊玉環(huán),固然有楊的一些魅力在起作用,而更主要的應(yīng)是當(dāng)時社會環(huán)境與皇家小家庭的變化在起決定作用。值唐朝進(jìn)入全盛時期,當(dāng)朝皇帝驕奢心難免會代替求治心。玄宗對政治逐漸失去興趣,對政事也產(chǎn)生倦怠感,在宰相與宦官的迎合下很快就倦怠政事,后來玄宗就任由李林甫等專權(quán)擅政,自己落得清閑。這樣就有了時間縱欲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