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文化的優美句子
【第1句】: 贊美寧波
家鄉寧波 如果我是一位畫家,我要用最美麗的色彩去描繪她;如果我是一只小鳥,我要用最響亮的歌喉來贊美她。
這就是我的家鄉 寧波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寬闊的馬路兩旁,綠樹成蔭,鮮花怒放,像給街道繡上了漂亮的花邊。市中心,一幢幢嶄新的高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月湖像一塊透明無瑕的翡翠,鑲嵌在城市的土地上。湖邊的垂柳,像正在對鏡梳妝的姑娘。
寧波也是個富饒的城市。雅格爾、杉杉等服裝品牌全國聞名,一年一度的服裝節總是吸引了大批的中外客戶,連許多明星也前來助興。
國家特大型企業鎮海煉化公司,得益于發達的港口運舶能力,每年的原油加工量高達1000多萬噸。菜場里,各種水產品琳瑯滿目,大大的海蝦白中透紅,寬寬的帶魚披著銀裝,頑皮的海瓜子偷偷在水中吐著舌頭,粘粘的泥螺蜷縮在瓶子里。
它們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是尋常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寧波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
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人們正是從這里發掘出了人類的祖先——河姆渡人的頭蓋骨和其它許多文物,填補了人類進化史上空白的一頁;鎮海口海防遺址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英勇的中國人民曾在這里頑強抵抗外國侵略者;天一閣的寶書樓是中國最早的私人藏書樓之一,里面珍藏著許多寶貴的古籍,最奇妙的是樓前的水池,看上去水并不多,卻是暗連著月湖的活水,需要的時候大概真的可以用之不竭吧。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當然還是寧波人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種精神造就了許多商界精英,使"寧波幫"成了一個響亮的名稱;這種精神也培養了許多學界驕子,活躍在各種各樣的學術舞臺。 現在,名城寧波正在飛速發展,駛上了現代化的航道。
- 作者: NBstudent 2004年12月6日, 星期一 18:57 你可以使用這個鏈接引用該篇文章 /blog/tb.b?diaryID=338668。
【第2句】: 寧波的傳統文化
最佳答案 第一,有先進的浙東學術文化。
“浙東學術”之所以倍受矚目,在于它出了許多一流的學人。自東漢以來,浙東出了不少全國知名的、走在時代最前沿的一流學人,如王充(27-97?)、呂祖謙、陳亮、葉適、王陽明、朱舜水(1600-1682)、黃宗羲、章學誠、章太炎(1869-1936)、魯迅、蔡元培等。
正如有的學者所言:“從南宋開始,越在全中國思想、文化、教育領域常常處于領先地位。從理學到心學,到民主啟蒙思想,到研究西學,到介紹馬克思主義,越都有杰出代表。”
特別是它出了全國一流的浙東學派。浙東學派是中國最有名的、地域性的學術流派。
30年代的何炳松(1890-1946)說:“著者的愚見以為在我國學術史上要以浙東學派為最有光彩。”浙東學派,不僅僅是浙東地方的,它也是中國的,按照現在時髦的企業命名法,它的前面應冠以 “中國”二字,稱“中國浙東學派”。
浙東學術是中國學術的精華,“要研究中國學術思想史,必須研究浙東學術史”。浙東是一塊不起眼的小地方,然而浙東籍學人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成就卻是非常了不起的。
浙東學術,不僅是民間的,而且是先進的。浙東學術是中國學術的精華。
明清中國學術史上的幾個坐標點,都是浙東學人開創的。國家思想對現狀是維護的,民間學術對現狀是批判的,浙東學術的特征就在于批判性。
浙東學術的魅力就在于它時常處于時代最前沿位置。浙東學術代表了當時人類思維的最高成果,這種成果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
它雖也有地域性名詞,但影響卻是全國性的。浙東學術,不僅在國內占顯要位置,而且在國外,尤其是在東亞的日本、朝鮮,都有很大的影響。
在歷史上,中國是東亞大國,而日本、朝鮮則是毗鄰的小國,同屬漢文化圈。中國是先進國家,而日本、朝鮮則是落后的國家。
文化的影響,總是遵循先進影響落后、落后靠攏先進的規律。所以,歷史上的中國文化對日本、朝鮮有著巨大影響力。
浙東學術對東亞的影響,正是發生在這種背景下的。 第二,有富有活力的寧波商幫文化。
寧波商人善于隨時代前進而前進。寧波人經商的歷史很早,起碼在明末,已開始出名。
在當時的首都北京,寧波商人控制著北京的中藥業、成衣業、錢莊業等行業。近代以后,他們又憑沙船業、錢莊業等,擠身中外貿易。
明清時候的十大商幫,發展到20世紀初,有九大商幫淘汰出局,唯獨留下了寧波幫,并一直薪火相傳,成為浙商的主干力量。“寧波幫”曾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商幫之一,“無寧不成市”的說法充分形容了他們的地位。
在中外貿易中,寧波商人較早地接受了西方近代工業文明,從而成為中國第一個近代化商幫,涌現出包玉剛、董浩云(1912-1982)、邵逸夫、王寬誠、陳廷驊(1920-)、厲樹雄等名聞中外的巨商。寧波幫所具有的開放心態、合作精神、創新意識、誠信務實等人文精神,支撐著寧波幫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
中國號稱有“十大商幫”,寧波幫最晚出,也最有生命力,影響也最大。 第三,有中外貿易港口文化。
寧波作為中國三大始發港之一,寧波與日本、高麗等國貿易交往比較密切,形成了海上絲路文化。宋代是明州海上絲路的全盛期。
明代寧波的雙嶼港一度成為東亞民間國際貿易中心,有“16世紀之上海”之稱。寧波海上絲路文化,包括了商賈、佛教、繪畫、雕刻工藝、瓷器、思想學說、茶葉七大方面內容。
目前,寧波與泉州、廣州合作,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第四,中國南方青瓷文化中心。
越窯是我國青瓷的起源地,越窯青瓷以其眾多的品種,間接或直接傳播到大江南北,影響著國內眾多的窯場。在我國的陶瓷發展史上,越窯青瓷是最具特色、最有影響,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瓷種,在世界文明史上留有光輝的一頁。
第五,中國藏書文化中心之一。寧波歷史上藏書家、藏書樓眾多,最著名的是范欽之天一閣。
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又是世界最古老三大藏書樓之一。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古代藏書樓文化研究中心。
第六,東南宗教文化發達之區。中國的宗教,主要是佛教與道教,尤以佛教影響最大。
寧波佛教歷史悠久,早在佛教傳人東南地區之時,寧波就成為承受佛光之地。寧波由于地外海隅,故而寺院林立。
由于政府干預及自然因素,寧波佛教的發展歷程曲折,剩下的寺院數量有限。但即便如此,就現存著名寺院數量來說,仍居江南首位。
由于中外貿易港口的特殊位置,基督教也老早瞄準了寧波,明末以后寧波開始傳播基督教。 第七,有著燦爛悠久的建筑文化。
建筑既是實用物,又是科學藝術。寧波的建筑異常豐富,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遺存,大家到此不能感受到燦爛悠久建筑文化的存在。
如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筑,唐代的它山堰。宋代的保國寺建筑藝術,號稱無梁殿,正是《營造法式》建筑藝術的實物見證。
元朝的永豐庫,曾成為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明代的天一閣,范宅,是典型的寧波建筑。
近代,有秦氏支祠及漂亮的戲臺,慶安會館及戲臺。20世紀初,寧波出現中西合璧的建筑,如外灘,如虞洽卿故居等。
文化是人類生存經驗的積累與升華,由生存而體悟出來的經驗、思想、知識及其產品,就是文化。
【第3句】: 描寫寧波風情美的詩句有哪些
【第1句】:此山吾舊隱 ,石洞鎖嶙峋 【第2句】:竹有四時筍 ,松生千歲鱗 【第3句】:鼠偷猿藏粟 ,僧拾雀巢薪 【第4句】:吾有前峰往 ,重來不厭頻 【第5句】: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第6句】: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第7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描寫了雁蒼山美景,雁蒼山風景區于1994年被寧波市列為寧波旅游新十景之一。
寧波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參雜著海鮮味的海風傳遞著江南都市的靈秀與時尚;寧波也是一座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城,她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是近代的“東方大港”,還是蔣氏故里、儒商搖籃、佛教勝地……她古色古香又富有動感,大自然的天趣與都市的躍動渾然糅合,深厚的文化恍若河水般緩緩流淌于山水之間… 出自南宋舒岳祥(閬風先生)《題雁蒼山》 。
【第4句】: 寧波文化
寧波文化 城市網2002-9-24 14:26 四明學派 【四明學派】也稱"四明陸學"。
南宋淳熙年間,有"淳熙四先生"之稱的明州學者楊簡、袁燮、沈煥等人以研究、師承陸九淵的以"心"為構成宇宙萬物來源的"心""理"合一的"心學"為主,兼綜朱子理學及金華、永康諸學學說而形成的學派。? 姚江學派 【姚江學派】亦稱陽明學派。
其創始人為明代哲學家、余姚人王守仁(別號陽明),因余姚有姚江流經,故名。王守仁繼承和發揚了南宋陸九淵的心學,提出"心外無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學思想,集中國古代主觀唯心主義之大成,史稱"王學"。
其主要弟子與繼承人有徐愛、錢德洪、沈國模、史孝咸等。? 浙東學派 【浙東學派】也稱浙江史學派,其創始人為明清之際啟蒙主義思想家、余姚人黃宗羲。
黃宗羲在政治上公開揭露和批判君主專制制度,指斥其為"使天下不得安寧"的罪惡之源,主張民權。經濟上提出"工商皆本",學術提倡"經世致用"。
除哲學、史學外,對天文、地理、數學、文學、藝術、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其代表人物有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章學誠等。
? 甬劇 【甬劇】始于清乾隆后期,初稱"串客"。系由田頭山歌、馬燈調、唱新聞等灘簧類民間小戲、曲調演變而來。
主要流傳于寧波、舟山及寧波一帶。最初的演唱者為鄉村的農民、工匠等手工業者,在廟會祭神、喜慶堂會時演唱,演唱的內容主要為新聞和民間生活故事,無表演動作,無樂器伴奏。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受"蘇灘"影響,開始有簡單的表演和胡琴伴奏。道光十年(1830)后,出現營業性演出的"串客班"。
光緒十六年(1890)數名藝人到寧波演出走紅,"串客"改稱為"寧波灘簧"。曾一度改稱為"四明文戲"、"甬江古典"等,1950年5月始正式定名為甬劇。
甬劇擅演清裝戲、近代戲、現代戲,表演細膩,語言、唱腔富有地方特色,內容適應市民的思想情趣,鄉土氣息濃郁。? 姚劇 【姚劇】起源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
主要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紹興一帶。由當地的農民、手工業者閑季組班演出,有"燈班"、"燈戲"、"串客"、"花鼓"、"鸚哥班"等稱呼。
光緒年間(1875~1908),部分藝人赴滬演出,受蘇南等地劇種的影響,定名為"余姚灘簧",其主要特點是表演樸實、粗獷、自然,動作來自生活,節奏輕快有力,對白用生活語言,雜以插科打諢。1953年,部分藝人組成"余姚灘簧小組",1956年發展為劇團,正式定名為"姚劇"。
? 寧海平調 【寧海平調】寧海縣地方劇種。始于明末清初。
主要流傳于寧海、象山、三門、天臺、奉化一帶。其唱腔特點、表演、伴奏手法近似新昌高腔,聲調高亢而婉約,一唱眾幫,對白以寧海書面官話為主,吐詞文雅。
原均為男演員,50年代后始有男女合演。劇目有近百之多,內容以反對封建禮教、除暴安良為主。
? 四明南詞 【四明南詞】也稱四明文書,屬彈詞類。主要流行于浙東地區,是由民間小調發展而來,清道光年間進入鼎盛時期。
一般以堂會形式進行演唱,彈唱時,多為三人一檔,常用樂器以三弦、揚琴為主,伴以琵琶、二胡等。曲詞有詞調、賦調、正賦、平湖、緊平湖等五種,俗稱"五柱頭"。
? 寧波走書 【寧波走書】又稱犁鏵文書、蓮花文書。主要流傳于寧波、舟山、臺州一帶。
最早產生于佃工在農作時的一唱一和中,曲調和樂器十分簡單。至清光緒年間,常用曲調發展到四平調、馬頭調、賦調等三種,俗稱"老三門"。
后來又伴以四弦胡琴、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等樂器。其中四弦胡琴是走書音樂獨具特色之處。
同時,演唱形式也是由坐唱發展到表演,動作幅度較大,"寧波走書"也由此得名。? 大頭和尚舞 【大頭和尚舞】在寧波市郊、鄞縣廣為流傳,昔日每逢新春佳節,民間舞蹈"大頭和尚"便以"太平會"名義,走村串戶,恭賀新禧,消災祈福。
其表演是將紙制大頭和尚變形面具套在頭上,由兩個分帖子的人領路挨家戶分帖,口講吉利話,待戶主出錢后,便將賀年帖貼在門上,然后再表演舞蹈,動作機械、詼諧、滑稽,鑼鼓節奏別具一格,充滿歡樂氣氛。? 龍舞 【龍舞】寧波流傳最廣的民間舞蹈之一。
寧波鄉村許多地方辟有龍潭,農民歷來有舞龍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風俗,常見于迎神賽會及各種廟會。寧波龍色彩豐富,形式多樣,有布龍、繡花龍、雙龍盤柱、打結龍、斷尾巴龍、小人龍、草龍等,一般為9節、12節,多至18節、24節,現作為群眾性文娛活動,常于春節、元宵節和慶祝集會組隊表演,奉化條宅村龍舞曾多次參加全省、全國民間舞蹈會演并獲獎。
? 獅舞 【獅舞】在寧波市寧海縣一帶較為流行,一般在夏歷正月或佛教有關節日,數十名農民組班,去各村輪流舞獅,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獅舞有獨舞、對舞、群舞,以三獅共舞為多,一雄一雌一仔,邊舞邊敲鑼打鼓,以表演"搶五燈"為最精彩,即在場地中間、四角各置一盞燈,獅子在中間狂舞、嬉打、咬打、搶燈,四周皆圍觀群眾。
? 骨木嵌鑲 【骨木嵌鑲】傳統工藝。其歷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明代骨木嵌鑲主要用于家具的雕飾。
清乾隆年間,。
【第5句】: 寧波文化
寧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素有“文物之邦”之美譽。
全市共有文物史跡遺存1020處,已公布文物保護單位255處,其中有1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姆渡遺址、保國寺、上林湖越窯遺址、它山堰水利工程、鎮海口海防遺址、天一閣、奉化蔣氏故居、慶安會館、東錢湖石刻群、廟溝后與橫省石牌坊和虞氏舊居。全市現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6個,劇院9座,電影放映單位及演出場所155個。
精品創作成績喜人,越劇《國色天香》、舞劇《滿江紅》、舞蹈《水鄉三月天》、舞蹈《小巷記憶》、鎮海龍鼓等分別獲中國藝術節、全國舞劇“荷花獎”、“群星獎”、“蒲公英獎”、“山花獎”等國家級大獎。近年來,市“小百花”越劇團先后赴法國、匈牙利、香港等地訪問演出,廣受海內外贊譽;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甬劇、姚劇以演現代戲而聞名。
每年元旦邀請世界各地的樂團來寧波演奏新年音樂會,已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廣場文化、社區文化的蓬勃開展,不斷增強了都市文化氛圍。
全市文化設施的品位和內涵日益提升。近年來新建、改建了天一閣書畫館、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民光影城、寧波影都、寧波逸夫劇院、市圖書館、鄞州區沙孟海書畫院、梁祝文化公園、月湖一期工程、中山廣場、時代文化廣場、寧海潘天壽廣場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品位的文化設施。
“三江文化長廊”和寧波大劇院、博物館、圖書館、音樂廳、美術館等八大文化設施建設已經啟動;同時,蘭江劇院、寧波劇院、市圖書館的全面改造,將使寧波市的文化設施更顯輝煌。補充: 最有名的是寧波幫。
【第6句】: 寧波傳統文化的詩句,諺語有哪些
山好易,本性難改 意為人的個性很難改變。
江山,本義為江河山嶺,引申為國家政權;本性,本來的性質或個性。 勿是一家人,勿進一家門 意為人以群分。
一家門,屬于同一個家庭因而同門出入。 跌落地撿來自,跌落板撿來還 拾人遺物貪圖私占的所謂理由。
跌落,失落,掉下;地,地面,在地面;自,歸自己;板,木板,在木板上,意為在桌上的;還,還給失主。 屋怕勿穩,人怕忘本 意為人不可忘記本性,比興句。
屋怕勿穩,本為怕屋不穩,不穩即要倒;忘本,景遇變好后忘掉自己原本的情況和所以能夠變好的原因。 黃鼠狼不嫌雞瘦 比喻小人謀私不在利益大小。
嫌,嫌貶,厭惡,不滿意。 貓急上樹,狗急跳墻 比喻情急時會使出絕招。
落水要性命,上岸要包袱雨傘 比喻人心節節高。落水,不慎跌落水中;包袱雨傘,泛指行李。
意為危急中只要性命可以扔掉行李,被營救上岸生命無虞時,又得寸進尺要行李。 井水勿犯河水 互不干涉,各不相關。
犯,觸犯,引犯,相互沖突。井水、河水,意為各不相通。
死貓嚇煞活老鼠 意為余威不倒,或湊巧假戲做成真。嚇煞,嚇死,嚇倒。
配爿一個頭,皇帝打其佝 猶言“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配爿,大不了,本義為賠上一個不值錢的,爿,卑賤的東西;一個頭,一個腦袋,引申為一死;打其佝,打得他佝縮起身體躲避。
單等火著發大財 比喻趁火打劫、幸災樂禍的心情。單等,獨待,只等;火著,失火;發大財,指夢想趁火打劫而發橫財。
[官場] 官大一品壓煞人 意為官場憑權不憑理。品,官階等級;壓煞,壓死,指以權力壓制、否定下級正確意見,直至扼殺下級政治前途。
錢能通天,勢能壓人 意為財可買權,權可壓眾。通天,交通官場,天,引申為主宰,暗指皇帝;勢,勢力,權勢;人,眾人,群眾,百姓。
錢到公事辦,火到豬頭爛 指舊時官場錢權交易的陋習。錢到,賄賂滿足了欲望;公事辦,方才辦公事;火,火功,足夠的加熱時間;爛,煮爛,燜爛。
后半句為比喻。 天大官司,只要斗大銀子 指只要足夠的賄賂,不怕訴訟不勝。
天大,極大,指罪大惡極;官司,訴訟;斗大,如斗之大,比喻說法,斗,量糧食的容器,容量為一斗,1斗=10升;銀子,銀錠,錢財。 一場官司一場火,不怕儂勒家基多 意為訴訟化費極大,以至傾家蕩產。
官司,訴訟;一場火,猶如一場火災;儂勒,你們,你家;家基,家產。 狗勿咬撒屙人,官不打送禮人 意為送禮(賄賂)不會招怪,比興句。
撒屙,拉屎;狗勿咬,意為狗正好吃屎;打,責罰;送禮,饋送禮品,這里指向官府行賄。 十只黃狗九只雄,十個差人九個兇 意為官府公人多兇殘,比興句。
黃狗,狗;差人,衙門中的公人。 廚下嘸人莫托盤,朝中嘸人莫當官 意為做官要有背景靠山,比興句。
廚下,廚房,泛指膳食設施;托盤,幫廚端菜;朝中,朝廷里,在中央政權里,也泛指上級政權中;當官,泛指從政。 有吃有用有人送,省吃省用鬼弄送 比喻富者更富,貧者更貧。
有吃有用,指衣食無虞的人,這里專指官員;有人送,有人送禮行賄;省吃省用,指生活拮居的窮人;鬼弄送,鬼來捉弄,意人想不到的災禍,命運捉弄;弄送,捉弄。 爹做官,兒享福;牛耕田,馬吃谷 意為做官福蔭子孫。
牛耕田句,既比喻爹出力受累兒子享受,也比喻百姓出力,官府子弟坐享其成。 瘟官多告示 意為昏庸的官員反會濫發命令。
瘟官,昏官,糊涂官;告示,布告指示。 一個將軍一個令 意為各個領導思路不一命令各異。
將軍,比喻領導者;令,號令,命令。 天上星多月勿明,地下官多出奸臣 意為官多必混雜進奸臣,比興句。
天上句,意為星多突不出月色的光明;奸臣,指殘害忠良或陰謀篡位的大臣。本諺猶言“林子一大,什么樣的鳥都有”。
抲賊抲贓,捉奸拿雙 意為定罪要憑據。抲,捉拿;贓,贓物、贓款;奸,奸情,不正當的男女關系;拿雙,將男女當事人當場捉拿。
聽聽王法要打煞,依依佛法要餓煞 意為各執一詞,左右為難。聽,聽從,依從,根據;王法,法律;打煞,打死,意為法律規定極刑可殺,引申為可殺生;佛法,佛教的規定,戒律;餓煞,餓死,意為佛法嚴戒殺生,不殺生吃不到葷性,故夸張為餓死。
一朝天子一朝臣,做官要靠四大臣 比喻官員各有從僚,從政要有要員支持。一朝,一個王朝,一個朝代;天子,皇帝;臣,臣僚;四大臣,公、卿、將、相,泛指各方(四方)的權貴。
寧做小國之君,勿做大國之臣 意為毋寧自由自主,不愿被人管束。君,君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