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見到的和現實不一樣的句子
【第1句】: 形容“現實和心里想的不一樣”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南轅北轍、壯志未酬、適得其反、事與愿違、背道而馳、相背而行、北轅適楚等。
一、南轅北轍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譯文】: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么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二、事與愿違
【解釋】:事情的發展與愿望相反,指事情沒能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
【出自】:三國·嵇康《幽憤》:“事與愿違;遘茲淹留。”
【譯文】:實中發生的事情與自己的意愿相違背,遇到此我逗留下來。
三、背道而馳
【解釋】: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出自】: 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與背馳于道者,其去彌遠。”
【譯文】:其他人各自在不同的領域里,與自己的目標完全相反的人,離目標還有很遠。
四、適得其反
【解釋】:適:正,恰好。恰恰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
【出自】:清·魏源《籌海篇·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御諸內河不若御諸海口,御諸海口不若御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
【譯文】:今天同意對外洋進行攔堵防范的人,都會說,在內河防范不如在海灣的入口處防范,在入口處防范不如在大洋防范。不知道這樣反而會跟我們的目標相背。
五、北轅適楚
【解釋】:楚在南方,趕著車往北走。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形容做事荒唐。
【出自】:漢·荀悅《申鑒·雜言下》: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轅者,曰:‘吾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遠矣。
【譯文】:古人曾經說過一件事情:有個人想要去楚國卻往北走,他說:”馬不錯、路費多、吃的東西準備得也充足。“但是這三樣東西準備得再多再好,去楚回的路還是非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