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詩人思鄉之情的句子
【第1句】: 表達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
【第1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第2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第3句】: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端沃摹抖蓾h江》)【第4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 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第5句】: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第6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第7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第8句】: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第9句】: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第2句】: 體現詩人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句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p>
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作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是人長年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尤其是重陽節,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的日子里,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想念家鄉親人之情。
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钡囊馑际牵何要氉砸蝗嗽谒l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第3句】: 表達思鄉之情的名句
思鄉詩詞名句游子悲其故鄉,心愴悢以傷懷。
(班彪)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曹操)人情重懷土,故鄉安可忘.(歐陽修)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杜甫)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李白)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杜審言)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賀知章)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李煜)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歸日是何年。(崔滌)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流淚到天明。(杜牧)更多http://www.hbzx.org/xuesh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88。
【第4句】: 寫幾句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越多越好,求解答
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
【第1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分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第2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分析:
“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愿,這種心愿,至結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詩的詩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法自圓其說的自相矛盾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想法,這二者猶如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出還政,可謂春風得意,大喜過望,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情緒,不過是虛晃一槍的矯情之詞而已,是不可以認真對待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骨子里說的是對皇恩的感激,是對新法實施前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于景,詩的感情基調是歡快的,樂觀的。
【第3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鸥Α对乱箲浬岬堋?/p>
分析:
“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則是寫出了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應,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
【第4句】: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分析:
“此夜曲中聞折柳”。這一句的修辭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蕩起來?!昂稳瞬黄鸸蕡@情”,好像是說別人,說大家,但第一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嗎? 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作為祖國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第5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R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分析:
風華正茂時離開家園,回家時已經兩鬢蒼蒼,家鄉的兒童也把他當成外來客。面對著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這一切怎能不讓他傷懷呢?時光易逝,世事滄桑,彈指間的感慨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自然地抒發出來。
【第5句】: 【有關能表現出思鄉之情的詩句要詩中的句子
⑴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⑵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⑶鄉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⑺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⑻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⑼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⑽月夜億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⑾送別(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⒀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⒁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⒂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⒃一剪梅 舟過吳江(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⒄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⒅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⒆有感一章(譚嗣同) 世間萬物抵春愁,今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人轉戰跋涉的遙遠與苦辛.這首詩一方面以“歲歲”與“朝朝”寫出怨苦無時不有,又以“青?!?、“黃河”、“黑山”表現出怨若無處不在. 李益《從軍北征》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內容]這是一首七絕.第一句交代了行軍的地域、季節、氣候,渲染了行軍的環境氣氛.第二句借具有“離別悲傷之意”的《行路難》曲,創造了一個此吹彼和、響徹夜空的悲壯境界.第三四句用夸張的手法顯示出這片笛聲的哀怨和廣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攝取了一個回首看的動作,并將難言而不盡的思鄉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 范仲淹《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內容]這首詞的詞牌名為“漁家傲”.上闋寫景,景中蘊情.前兩句寫道:塞下已自荒涼,秋來更見蕭瑟,雁尚無留意,人留在此純是出于不得已.這兩句既點明了時令和環境,又映襯出邊關將士們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接著,悲壯的軍樂和雜亂的邊聲混合在一起,在落日余輝、煙霧繚繞著的群山中間,將士們就守著那一座早閉的孤城.下闋主要是抒情.前三句從時間上已由傍晚轉入深夜,從人物的描寫上也深入到了人物內心世界的刻劃.離家萬里,但由于“燕然未勒”,將士們還不能有回家的打算.最后,為國為家的白發將軍,面對濁酒陷入沉思,心中無比苦悶.這首詞詠嘆的是戍邊將士的內心郁悶之情,不過,郁悶的原因不單是不能回家,還包括未能為國立功.因此,情緒并不消沉,其風格是沉郁悲壯的. 二、鑒賞思鄉懷人詩詞歌中的意象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詩人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 【第1句】:抓意象的特點. 次北固山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