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出這個句子是比喻句
【第1句】: 怎樣辨別出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根據兩種事物之間相似的特點,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的辭格,叫比喻。
錢鐘書先生說:“比喻是文學語言的根本,是文學詞藻的特色。”這話深中肯綮。
比喻句語言的優美,并非僅僅是語言的技巧,而是作者美的情感推動了美的想象,是美好心靈美好情愫的彰顯。故而,語文教師比較注重比喻句的教學。
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樣,小學生很容易與幾種句式混淆。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辨別比喻句的方法: 【第1句】:縮句法。
比喻句一般都有“本體”、“喻體”和“喻詞”,這種簡單的比喻句好找。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體是“山”,喻體是“老人、巨象、駱駝”,喻詞是“像”。但是句子長了就比較難找,所以,要將長句縮成短句,這樣就容易了。
如“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可以縮寫成“水池閃耀光輝,好像是寶石。”
它的本體、喻體、喻詞的特征就很明顯了。 【第2句】:換詞法。
暗喻是以“是、變成、成為”等作喻詞的,與含有“是、變成、成為”的句子容易混淆。這時,我們可以采用換喻詞的方法加以區別。
句意變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首詩,有抑揚頓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憂傷,也有激昂歡樂。”
我們把“是”換成“像”,變成“生活像一面鏡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像一首詩,有抑揚頓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像一首歌,有低沉憂傷,也有激昂歡樂。”句意沒變,就是比喻句。
又如“他是救死扶傷的醫生。”換成“他像救死扶傷的醫生。”
句意改變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第3句】:添加法。
當句中只缺少喻詞時,我們添加上喻詞,就可以辨析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了。如“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加上喻詞“好像”后,就變成“彎彎的月兒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這樣,就可以確定此句為比喻句了。
【第4句】:刪詞法。比喻句中的喻詞是不能刪掉的,非比喻句的喻詞卻可以刪掉。
如“氣墊船好像離弦的箭一樣飛馳。”刪掉“好像”,變成“氣墊船離弦的箭一樣飛馳。”
不通,是比喻句。反之,“那個人好像是他的媽媽。”
刪掉“好 像”,變成“那個人是他的媽媽。”通,則不是比喻句。
【第5句】:問答法。借喻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它沒有比喻詞,本體也不出現,而是直接把喻體用在本體應該出現的地方。
例如“這輪曉日從我們民族歷史的地平線上一躍而出,閃射著萬道紅光,照臨到這個世界上。”用“這輪曉日”來比喻“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可這對學生來講是難點。這時,就可以自問:這輪曉日指的是什么?再聯系上下文及文章中心思想回答此問,指的是“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 因此而輕而易舉地判斷出它是否為比喻句了。
希望能幫你 再給個參考: 一、什么是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二、如何辨別比喻句? 【第1句】:本體和喻體不是同一類的事物。 ①小明長得很像他的爸爸。
小明和爸爸是同一類事物,是將小明與爸爸作比較,不是比喻句。 【第2句】:這二者之間有相似之處 1> 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
舉例: ①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這里將平靜的湖面比作一面碩大的銀鏡。
相似點:形態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這里將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圓球。
相似點:形成、顏色。 2> 一種情境比作另一種情境。
舉例: ①我得到了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這里將劉備得到諸葛先生,比作魚兒得到水。相似點:重新煥發生命活力。
②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這里將春天的花草競相開放比作眾人約好了去趕集。
相似點:熱熱鬧鬧。 ③阿聯酋的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將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比作愛護孩子。相似點:都很精心。
有五種“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較 【第1句】: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
(《南京長江大橋》) 句中的“輪船”和“扁舟”是同一類事物,通過比較,突出長江水的浩大。 【第2句】: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
(《賣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現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 【第3句】: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
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舉例 【第1句】:“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你們想錯了”》) 句中用“像”字引發方志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官的一定有錢。
【第2句】:“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高個兒”當不了挑山工。 【第3句】:“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 三、表示猜測 【第1句】:珊迪聽了,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
【第2句】: 什么是比喻句
一、什么是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二、如何辨別比喻句?【第1句】:本體和喻體不是同一類的事物。
①小明長得很像他的爸爸。小明和爸爸是同一類事物,是將小明與爸爸作比較,不是比喻句。
【第2句】:這二者之間有相似之處 1> 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舉例: ①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這里將平靜的湖面比作一面碩大的銀鏡。相似點:形態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
這里將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圓球。相似點:形成、顏色。
2> 一種情境比作另一種情境。舉例: ①我得到了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里將劉備得到諸葛先生,比作魚兒得到水。
相似點:重新煥發生命活力。 ②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
這里將春天的花草競相開放比作眾人約好了去趕集。相似點:熱熱鬧鬧。
③阿聯酋的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將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比作愛護孩子。
相似點:都很精心。 有五種“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較【第1句】: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南京長江大橋》)句中的“輪船”和“扁舟”是同一類事物,通過比較,突出長江水的浩大。
【第2句】: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 (《賣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現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
【第3句】: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舉例【第1句】:“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你們想錯了”》)句中用“像”字引發方志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官的一定有錢。【第2句】:“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高個兒”當不了挑山工。
【第3句】:“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三、表示猜測【第1句】:珊迪聽了,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兩項事物,只是表示猜測。
【第2句】:小麗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愛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測,是為了加強語氣,說明估計的準確性。 【第3句】: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兒見過。
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測、判斷,不是比喻。四、表示聯想【第1句】: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產生的聯想。
【第2句】:雞……咯咯地叫著,用嘴啄著木板,好像說:“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雞》)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雞的“咯咯叫”、“啄木板”,聯想到對小主人的說話。五、表示說明【第1句】:獵人微笑著說:“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來直接闡述某一道理。
【第2句】:狼連忙半閉著眼睛,說:“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會搖尾巴的狼》)句中用“像”來指出某種情況。那么,怎樣識別“像”字句是否比喻句呢?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時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二是這兩個事物要有相似點。
如果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則,那就不是比喻句。常用的比喻句舉例:1)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
2) 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3) 月亮慢慢地從江心升起來了,圓圓的、亮晶晶的,好像一個銀盤。
4) 春風像一支彩筆,把整個世界勾勒得更加絢麗多彩。 5) 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6) 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7) 東方天邊的彩霞時刻在變幻,如霜楓,如榴火,如瑪瑙,如琥珀。
8) 西湖像一塊碧玉,也像一面銅鏡。 9) 星星像一雙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0) 小姑娘的心靈像棉花一樣純潔。 11)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
12) 春天像位愛美的姑娘,讓世界姹紫嫣紅。 13) 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14) 春天是一首美妙的樂曲,讓世界充滿生機; 15) 春天是一只快樂的小鳥,讓世界充滿活力; 16) 春天是一個優美的舞蹈,讓世界充滿微笑。 17) 母親像明亮的太陽,讓我心中溫暖;母親像溫和的陽光,讓我滿懷期望;母親像參天的大樹,讓我感覺涼爽;母親像鼓起航帆,讓我順利的到達彼岸;母親像點燃的蠟燭,讓我看到光明;母親是大地,我就是小草;母親是綠葉,我就是鮮花;母親是金色的燈塔,時刻指明我前進的方向;母親是遮風擋雨的紙傘,呵護著我幼小的生命;母親是御寒的冬衣,時刻給我溫暖;母親是使人復蘇的動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進的風帆;母親是天邊的啟明星,總是早早地起來忙碌;母親是避風的港灣,讓歸航的我不再漂泊;母親是陳年的老酒,讓我深刻感受到濃烈的甘醇;母親是威嚴的老師,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人;母親是默默的老黃牛,忍辱負重,從不叫苦;母親是和平的信使,給鄰里之間帶來了和睦;母親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溫暖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