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三句名句6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一、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木葉”中“木”就是樹的意思,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詩句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這兩句大意: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秋水的絕唱 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
二、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涉江》,“兮”是語氣詞。句子的意思是壽命和天地一樣長,光華如同日月一樣。形容人非常偉大,萬人景仰,青史留名,足以同天地日月相提并論。
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此句出自屈原的《離騷》,這句話可翻譯為:“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可見屈原他在流放期間對勞動人民的深入接觸,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處境,所以,在他的詩歌里常有憂國憂民的詩句。這句話就表現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此句出自戰國屈原的《漁父》,屈原說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即自己與眾不同,獨來獨往,不茍合,不妥協。
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此句出自屈原《離騷》,可理解為: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上天下地尋找心中的太陽。結合上下文則表達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積極求進心態。現在一般引申為:不失時機地去尋求正確方法以解決面臨問題。
六、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知。
此句出自屈原的《楚辭·九歌·少司命》,翻譯為:再也沒有比生別離更加令人悲傷,沒有比新相知更加令人歡欣的了。
七、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墜露、落英為對文。墜、落二字俱作“落下”解釋。屈原在這里只是以早晚服用的芳物,比喻自己的修身潔行,與上文“恐修名之不立”對應。落英:墜落之花。
八、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出自屈原 《楚辭·九章·涉江》。意思為:我不能改變志向,去順從世俗啊,當然難免愁苦終身不得志。
屈原的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句
謝謝。很喜歡屈原在漁父中說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一在這句話中釆用了韻散相同的語言形式和設問回答的藝術手法,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在表現屈原的高潔品格和超俗精神的同時,也成功的塑造了一位高超遁世的隱者形象。二文中對屈原形象的刻畫生動傳神,栩栩如生,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三今天恰逢端午,讓我們又想起屈原以身報國的高風亮節。讓我們共同紀念他吧!以上回答如有不當請指教。
魯迅先生的名句你記得多少
魯迅妙語名言
【第1句】: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第6句】: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第7句】: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
【第8句】: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
【第21句】:懷疑并不是缺點。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第22句】:糾纏如毒蛇,執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第24句】: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第26句】: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第33句】: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錢所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第36句】: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第37句】: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第39句】:中國雖發明火藥,卻只會用來放煙花炮竹;發明羅盤,也是用來看風水。
【第40句】: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們中國人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第43句】:以人為鑒,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夠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誼是兩顆心的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你最喜歡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友情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友情,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比較常見的歌詠對象。名句很多,比如:
【第1句】: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汪倫寫信請李白來坐客,信中說我這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李白就愛賞花喝酒,一看來信,非常高興就來了,發現被騙了。所謂十里桃花,不過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潭;所謂萬家酒店,不過是一個姓萬的開的酒店。但好在汪倫仰慕李白的大名是真的,李白的詩詞倒背如流,讓李白非常感動,于是臨別時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贈汪倫》。
【第2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王維的一首送別詩。元二,是王維的好友元常,排行第二,將要出使西北邊疆。王維的詩自然流暢,感情真摯,朗朗上口,流傳十分廣泛。
【第3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的詩如行云流水,看似一般,其實簡樸中見厚重,既有送別的蒼涼感,亦充滿別后重逢、心意相通的希望。特別適合朋友間互道珍重,相互寬慰。
送別詩詞有很多,自以為以上三首屬于個中精品,望笑納。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實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舉,我最欣賞的一句氣勢恢宏、驚心動魄的就是: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謝謝!
有什么很走心的三句情詩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詩人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義。日漸消瘦下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的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雖然說這是蘇軾寫給已故妻子的但是其真情直語,感人至深。逝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呢,不也一樣嗎?恩愛夫妻,撒手永訣,轉瞬十年。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這三個句子一氣貫注。明白如話。其中的感情波瀾已顯然可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誰的名句
當然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啊,也是天才詩人王勃。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也難怪“百萬英雄”那么簡單的問題都答不對。不過趁著這個機會,我也好好講講這首詩。
這句詩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是一首送別詩,原詩如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開頭一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就氣勢不凡,以“三秦”、“五津”這樣開闊的境地點明送別的地點和友人去向。盛唐人的送別,總是別開生面,沒有兒女作態,也沒有傷感消極,有的是新氣象和昂揚的格調。
像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像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其他朝代的詩人,所沒有的格局。
而王勃的這首詩,更是意氣豪邁、新穎別致,不落巢窠。“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格局之高,在唐代五言中鮮有其匹。用開朗壯闊的胸懷將纏綿的兒女私情一筆撇開,惜別而不怨別,體現出一種超拔、曠達之氣。
一個國家的精神,最深刻的反應在它的文學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不僅是一句好詩那么簡單,也是代表了整個盛唐青年的胸襟和氣度。
彼時的大唐國力蒸蒸日上,人們都有一種昂揚進取的精神,無論是邊疆的將士軍人,還是文壇的騷客才子,都有渴望建功立業、成就大事業的拳拳之心。
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是岑參的“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等等,都體現了這種精神。
這首詩還好在氣脈的一貫流注,全詩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這也是唐代律詩的高妙之處。后世的宋明清詩,都缺少這種藝術表現力。
對于王勃的這首詩,無論怎樣拔高都是不為過的,或者說,它當得起。這就是一首絕世詩歌,開啟了盛唐、中唐的詩境先河。
王勃就像一顆燦爛燃燒的流星,劃過盛唐的星空。雖然短暫,卻有耀眼的一生。他的年紀輕輕,卻位列“初唐四杰”,躋身于整個大唐帝國文壇的中央,十四歲即席寫就千古名篇《滕王閣序》。24歲的生命歷程,擁有許多活了七八十歲而無法取得的成就。
王勃,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名字。
最后,奉送鄙人對這首詩的白話譯文:
三秦大地拱衛著長安城闕,風煙彌望是你遠去的五津。
與你分別時刻有重重心意,同為漂泊在外的宦臣游子。
四海之內存在你這個知己,無論天涯何處都像在鄰居。
在這分別的岔道路口,請別像矯情兒女一樣淚灑衣巾。
如何評價屈原的一生
謝謝!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第1句】:屈原是一個聰明的人
他能洞悉楚國的危機:世襲帶來的衰落、秦國的虎視眈眈;并能提出一套看起來完美的方案。
【第2句】:屈原是一個剛直的人
他只知道改革需要楚懷王的支持,但忽略了楚懷王也身在體制中,改革需要士大夫、兵士的支持。改革遇到阻力后,屈原不是去幫楚懷王排除阻力,而是一味把問題歸咎于楚懷王的支持力度不夠。
【第3句】:被遺棄
被楚懷王遺棄后,屈原寫了《離騷》和《天問》。楚懷王本想放他一條生路,這樣一來,他被楚懷王遺棄就順理成章了。
屈原開辟楚辭的先河,在文化匱乏的先秦是難能可貴的。他的一生是忠于楚國的一生,也是忠于人民的一生,他不光代表著一個名字,還代表著一層更深刻的意義——愛國!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