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 名句
【第1句】:少恩加己,思欲大報。《優婆塞戒經》
【第2句】:受恩常感,輕恩重報。《勝天王般若經》
【第3句】:于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梵網經》
【第4句】:每日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星云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5句】:人家有母樂,有父斯亦樂,世有沙門樂,天下有道樂。《法句經》
【第6句】:于生財利所,眷屬乃為友;能修功德者,是名后世親。《別譯雜阿含經》
【第7句】:商人之導師,游行善知識;貞祥賢良妻,居家善知識。《雜阿含經》
【第8句】: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圣嚴法師《108自在語》
【第9句】:若能有人為彼野狐治疥瘡者,野狐必當知恩報恩。而今有一愚癡之人,無有知恩報恩。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知恩報恩,其有小恩尚報,終不忘失,況復大恩!《雜阿含經》
【第10句】: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樂,何等為四?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雜阿含經》
【第11句】:宗親相習近,通財善知識;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識。《雜阿含經》
【第12句】:當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況復大者!《增一阿含經》
【第13句】:若遠至他國,行伴名為親;于自居家中,慈母最為親。《別譯雜阿含經》
【第14句】:多聞如戒行,法律精進學,修已無所爭,是為最吉祥。《法句經》
【第15句】:不負債及慳,斯名為下樂;有財行布施,此名為中樂。《佛般涅槃經》
【第16句】:身口意業凈,智慧樂多聞,此則為上樂,慧者之所行。《佛般涅槃經》
【第17句】:使其檀越所施之物,終不唐捐。《增一阿含經》
【第18句】:菩薩于眾生給施所須,應念其恩。若惡心瞋心不念恩報恩者,犯重垢罪。若懶惰不報,犯輕垢罪。《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第19句】:菩薩所行不求恩報,受恩之處常思反報。《優婆塞戒經》
【第20句】:恭敬與謙讓,知足并感恩,及時聞教法,是為最吉祥。《吉祥經》
【第21句】: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星云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22句】: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圣嚴法師《108自在語》
【第23句】: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第24句】: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從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優婆塞戒經》
【第25句】:眾僧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優婆塞戒經》
【第26句】:父母及長兄,和上、諸師長,及諸尊重者,所不應生慢,應當善恭敬,謙下而問訊,盡心而奉事,兼設諸供養。《雜阿含經》
【第27句】:夫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云何為五?一曰怨家,二曰債主,三曰償債,四曰本愿,五曰真友。《五苦章句經》
【第28句】: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吉祥經》
【第29句】: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梵網經》
【第30句】:若父母不聽汝于正法律中正信舍家、無家學道者,我不得度汝出家學道。《中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