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名句 視頻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第1句】:無貪欲就不會迷失
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道德經 第三十七章》
譯文:無貪欲則入靜,入靜則天下自然安定。
【第2句】:像水一樣適應環境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道德經 第八章》
譯文:“最高的善就像水那樣。水具有滋潤萬物的本性,而與萬物毫無利害沖突;水具有寬廣的胸懷,甘居于人們所厭惡的卑下、垢濁的地方。所以,水之善就接近于“道”了。
【第3句】:心靈從容,貧富皆安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道德經 第十九章》
譯文:保持純潔的本性,減少私欲雜念。
【第4句】:修養在言行舉止間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道德經 第二十七章》
譯文:善于行走就不會留下痕跡;善于講話就不會留下過錯。
【第5句】:養生貴在適度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道德經 第五十章》
譯文: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屬于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于短命的,占四分之三;本來可以活得長些,卻過早地走向死亡的,也有十分之三。為什么呢?因為奉養的太過度了。
【第6句】:把自己放在下位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道德經 第六十六章》
譯文:江海所以能成為百川歸往之地,因為它處于低下的地位,所以才能成為百谷之王。
【第7句】:不要得意忘形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道德經 第二十二章》
譯文:不自我表現,所以高明;不自以為是,所以出色;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勛;不驕傲自滿,所以能夠長久。
【第8句】:不要試著去改變他人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道德經 第二十九章》
譯文:天下(人類社會)是大自然神圣的產物,是不能憑主觀意志去改造的,也不能強行把持。憑主觀意志去改造必然會失敗,強行把持則必然會失去。
【第9句】:藏起你的鋒芒
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道德經 第四十一章》
譯文:崇高的德好似空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情,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沌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好像是污濁的,最方正的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
【第10句】:常懷一顆善心
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道德經 第三十一章》
譯文:戰爭殺人多時,要帶著悲痛的心情,勝利了要以喪禮對待。